我們走到阿婆茶樓面前的時候,剛好有一個團隊經過,雖然他只是草草幾句介紹了阿婆茶樓,但是具有慧眼的我一眼就看出來這個導游講解肯定很厲害,於是拉上Ivy跟上蹭團。
緊跟著導游過橋沿著西井街走,經過青浦區輔讀學校,來到朱家角最大的私家園林:課植園。“課植”意為“課讀之余,不忘耕植”,於1912年開始興建,耗銀30萬元,歷時十五年落成。園主人姓馬,所以又稱“馬家花園”。由於主人馬文卿當年是捐的道台,按照書中的說法是畢竟是假文憑,總覺得低人一等,所以他對做官的感悟是不同於他人的,之所以叫課植園,在表達自己的同時,也體現了對兒女的要求。學而優則仕,做了官也不能忘本,是希望自己的後代不要成為纨绔子弟。這個宅子裡,很多地方都體現了馬文卿對做官的一種憧憬和追求。
馬家花園大門朝東,整個院子是坐西朝東的,而中國古代的建築一般都是坐北朝南,之所以朝東,是取紫氣東來的意思。後來在院中見到的那株掛滿許願紅絲帶的紫籐更覺得暗合了這句話。因為修建在戰亂時代,所以從門看,沒有人知道這是一所怎樣的深宅大院的,那個時代有錢人家的房子都是這樣的,稱之為藏富。揚州的汪氏小院也是這樣子的,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藏富不露已經滲透到了中國的文化中,講起來應該也算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吧。
跨入馬家花園的迎貴廳,只見堂上匾額大大地寫著:蓬辟生輝。雖然導游講了一下,但是我可能漏聽了什麼,所以我還是不知道為什麼不是“蓬荜生輝”,只知道不是錯別字,而是故意為之。
穿過迎貴廳,便來到了宴會廳:撫琴聽風。真的是非常有雅興!
穿過撫琴聽風,便來到了“知己談心”,這要怪我自己沒有去記著廳堂的名字,因為堂上匾額真的很有趣,完全吸引了我的注意。對於這個廳,估計是宴請賓客的地方吧,寬敞明亮,非常現代的布置,地上鋪的地磚,頂上的吊燈和吊扇,雖然古香古色,但畢竟都是很現代的東西了。足見馬家花園中西合璧的特點了。
來到後院,正對院門是一個像馬頭一樣的石像,上書,馬到成功。
在這裡導游重點給我們講的是左手邊那幢四方形五層樓的“望月樓”,又名“冠雲摯月樓“,是當時全鎮最高建築,這個亭子也是中西方建築風格融合的產物。據說後來原主人發現有洋鬼子的樓房比望月樓高了,於是說不能讓洋鬼子占了上風,便在望月樓上又修建了一亭子,於是始終占據了鎮上的最高點。雖然很多事情估計都已無據可考了,(我聽說直到馬文卿去世,園子還沒有全部建成,想必這個主人不一定是馬文卿了吧)但是被導游這麼一說,頓時覺得園主人越發可愛起來了。
經過用太湖石堆成的假山“雲歸“,來到倒掛獅子亭,這個亭子很特別,是五角亭,而一般亭子都是四角或八角。導游的講解讓我們覺得這個不起眼的小亭子頓時熠熠生輝起來。原來任何一個微小的設計,都包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文化內涵。尤其是亭子的頂部,真的是讓人感歎。總之我是完全被吸引了,不知道是因為這值得玩味的一石一木一山一水一亭一閣,還是導游生動而引人入勝的講解。
再往前來到打唱台,唱戲樓,觀戲廳,後來我和Ivy折回來跑到戲台上擺pose拍照片,就這樣又體會了當年在台下看戲和在台上唱戲的感覺。:)
觀戲廳後面的水池邊有一座橋,橫臥在狹窄的水面上,這就是課植橋,據說這就是當年連接課園和耕園的樞紐。可惜現在耕園還沒有開發出來,即算開發出來,估計也找不到當年園主人耕作的痕跡了吧。雖然馬文卿此人做官到底有何政績,為人到底如何,但是他教育後代的理念還是正確的。這讓我們今人不得不佩服。
沿著水池邊新修的水泥路,我們來到復廊。導游說這也叫做陰陽廊,是隔開客人與女眷生活的一條廊,也是體現男尊女卑的一條走廊。男人走朝陽的一邊,而且這邊有一個台階,走在上面就比另一邊要高。導游說,現在解放了,新社會男女是平等的,要讓女同胞走這邊。汗,大家還是爭相著走朝陽的這邊了。是啊,想想那些錦衣玉食如籠中鳥的女人們,也許真的還不如我們幸福吧。
藏書樓,像一座童話的城堡。雖然現在裡面空空,都已經開辟成各種展室了,但是我還是很喜歡主人的書房。只是不知道如果我擁有這樣一座書城來讀書,我會不會心不在焉,心猿意馬?
藏書樓前有一口雙眼井,據說有緣分的人能夠各自在兩個井口看到對方。其實這只是課植園中一個益智游戲吧,其實只要角度得當,都能夠看到對方的,只要我們去努力。不知道是不是暗示著我們,緣分這個東西,很多時候,都是我們自己創造,自己把握的?
到此為止,我們算是把課植園游了一遍了,導游帶著他的團隊離開,奔赴下一個景點。而我們倆,便留下來重新回味一次,並且一一拍照留念。最後還爬上了望月樓,可惜頂層的那只仙鶴,不知道是不是被人攀斷了脖子,被人用膠帶粘著,真可憐。我們倆在課植園裡幾乎消磨了整個下午,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