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風情小馬路(1)泰康路
(弄堂裡的小店)
早就想寫一些在上海逛風情小馬路的文字,恰巧剛逛了泰康路田子坊,很有感覺,那就從它開始吧。
泰康路,從頭到尾不過四百多號,說長不長,在繁忙的肇家浜路與低調的建國中路之間,跟其他有名無名的馬路一樣,林立著飲食店、燙衣鋪和看似生意清淡,但永遠開得下去的小店。這樣的馬路小弄堂裡,如是伏天路過,定還保留著一幅眾人馬路乘風涼的盛景。
210-248弄的田子坊,讓泰康路告別隱沒,這裡從最初這有幾家開在廠房裡的藝術工作室,慢慢增加了開在弄堂人家裡的情調小店和咖啡館,一處新興的時尚地標就這樣悄無聲息的完成了蛻變。
某日閒來無事,拎著我的相機往泰康路去,弄堂裡的奇特景觀之一就是:螺蛳殼裡做道場,地方再小,也放得著下一塊招牌,兩把椅子,三四幅畫,立五六個人……來往者有兩個特色,一是高鼻藍眼,二是牛頭大炮——說白點,就是老外多,拍照的多。
先進了家賣東南亞風格物品的小店,從一進店門開始就沒得到店員的一聲招呼,心下暗爽,最怕在注視和關懷下購物,這不從一樓到二樓,我就像隱形了一般,隨意的看了些伊朗的掛毯小樣絲制物,奇特裝束的巴厘貓,還有一些日常的小擺設,感覺要比“生活經艷”或者新天地裡的那種店裡親民很多。臨走時拿來它家的宣傳單頁,放在木頭窗框上凹造型,一束陽光普照,心情無比輕松。
(剪一束日光)
(愛國,已滲透於生活之中)
繼續朝前走,漫無目的,弄堂也有分支,往左往右偷瞄,也會發現在如此密度的商鋪當中,也居住著尋常人家,後來在長椅上休息時搭讪了一位阿婆,聊起田子坊的前世今生,說是底樓一處十幾平方屋子,可租價三五千元,大多數居民,願意另外租房,將老屋出讓給商賈之流。當然也有人是不願意的,老屋雖多有不便,但總算處於黃金地段,出入方便,又有老鄰居感情甚笃,所以有人是給多少錢都不願意離開,寧可與日日喧鬧的店鋪為鄰。
繼續往前,驗證到阿婆此言不虛,果然在裝飾一新的藏飾門口,就看見一位與此環境不甚相襯的老伯,口中正叫著什麼,心下狐疑,只順著老伯努嘴的方向看去,發現一只黑鳥。恕我分不清楚鳥類的品種,後來老伯告之是八哥,此時那悠閒的小家伙正在石板路上散步呢,如此惬意悠閒,倒真讓人羨慕。
(八哥)
雖然店鋪林立,但生意真正火熱的倒不多,除了那幾家提供食物的餐館和咖啡店,在熱氣未退的午後還能坐滿老外,生意不錯,其他的基本都是門可羅雀。但有時干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追求點自己想要的生活,又怎麼是簡單的收支平衡就能算得明白的?這些的旗袍店、青瓷店、電玩動漫店的老板們,或許在賺錢之余還有點享受這種生活吧。
新天地剛紅火起來的時候,主要的賣點之一就是石窟門,可上海人都知道,那裡的一磚一瓦並並非當時的東西,無非是在舊地堆砌出的一個人造景點罷了,而泰康路則是真正地開在弄堂裡,利用的甚至也就是原有的石窟門房屋,那門楣上的石雕,庭院裡的青苔,房間裡30年代味道的進口瓷磚,都訴說說幾十年來,屬於上海人家的變遷。這樣的時尚地標是不是更草根?更純粹?
走出田子坊,馬路對面建設起高樓大廈,都市化蠶食的腳步從不曾停息,自私地認為泰康路或許就該這樣半紅不黑,或許這樣還能多存在幾年。
(喜歡這樣的調調)
後記:
最近看了妹尾河童的《旅行素描本》,添了老先生那樣的強烈好奇心和旺盛的探索欲,於是將泰康路的名字做了個小考,放在文章最後,博大家一樂。
打開上海的地圖,那一條條路名就仿佛是中國地名的索引,泰康?又是哪裡的地名呢?
經查,在河南和江蘇都有名叫泰康的地名,但是還有黑龍江那裡的泰康,最能引起我的興趣:
舊中文名 泰康
所屬縣中文名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
縣代碼 230624
所屬省份 黑龍江省
這個曾經叫過泰康的東北小縣城,現在叫做杜爾伯特,根據上海路名取名基本按照中國地圖方位的規律,估計地處東南的盧灣區泰康路,不太會使用一個東北縣城的名字,那麼還是河南或者江蘇的泰康為路名源頭的可能性更大些。
此外,全國各地也多有泰康路,最典型的是廣州的泰康路——泰康路以前為山貨市場,專賣竹編盛物器具。
----------------------------偶素華麗麗的分割線--------------------------------
我拍的更多照片做成電子相冊了,有興趣請看
http://www.56.com/p42/v_NzA0NjYyOTU.html
推薦一個網友拍攝的泰康路游玩的DV
http://www.56.com/u55/v_MzQ3MjIyOT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