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確地說,這並非游記,只是參觀上海美術館展覽的一次後記而已.
上周六帶著小白去了一趟美術館,是專門沖著剛剛開展的《古典與唯美-西蒙基金會19世紀繪畫精品展》而來的。
2008年6月21日至8月20日,由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上海美術館、湖南省博物館、廣東美術館和墨西哥西蒙基金會共同舉辦的“古典與唯美——西蒙基金會藏歐洲19世紀繪畫精品展”將在上海美術館隆重展出,上海是此次展覽的第二站,第一站是北京的中華世紀壇。
這次的100幅繪畫精品,涵蓋了19世紀繪畫中的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印象主義及拉斐爾前派等眾多充分代表那一時期藝術風格的作品。展覽將按歷史時期與作品內容相結合的方式分為四個板塊:1.學院派與古典人體2.浪漫風情與懷古3.光與色的交響4.勞動的贊歌。
由於早早地便被私人收藏家收藏,所以這是100幅畫並不為大眾熟悉,可他們中的每一幅卻堪與盧浮宮、大英博物館、大都會中的藏品等量級的繪畫精品相比,創作者是歐洲19世紀一系列聲望與作品同樣響亮的藝術家:萊頓、羅塞蒂、透納、柯羅、米勒、莫奈、雷諾阿、畢沙羅、提索特、蒙克、佐恩……。
還好,人不多,不用象6月初在上海博物館參觀“古代奧林匹克展”一樣在門外排隊等候入館,想來是因為上海博物館是免費參觀而上海美術館是照常收費的緣故。
展覽就設在一樓,一如既往的冷,但是卻還好,起碼我在裡面逛了兩個半小時後沒有象在上海博物館一樣被凍得受不了提前跑出來。展覽不是允許攝影的,下面的這些圖片都是從多個網站上找到的,前面這三幅是我最喜歡的:
《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女神》 (見圖1)
這幅畫很喜歡,真的是一看再看,畫中的女神微微低著頭,似乎正在祈禱。蓋在她身上的輕紗卻將她修長的胴體隱約地展現地更加朦胧美麗,明明是不可亵渎的仙女,卻偏偏令人生出許多欲望~~~
可惜的是這幅畫的尺寸太小,如果它有真人般大小,我想視覺沖擊恐怕會更加明顯。
這也是在參觀完展覽後我在問卷調查中以小白的名字選擇的一幅畫,我在填寫答案時沒有征求小白的意見就直接選了。出了展覽館後我問他:你最喜歡的是哪一幅畫?小白說:具體名字不記得了,只記得那幅畫尺寸不大,畫中是一個仙女,兩只手支在下巴下面。我忙問他:是不是仙女身上還披著一塊輕紗,另半邊是裸體的?他說:好像是吧。我告訴他:我給你選的就是這一幅。小白看了看我,很狐疑的樣子,沒法子,我們倆都不太懂繪畫藝術之類的,但是我們如此地在藝術方面共同有默契,這還是頭一回,想來都是因為真正的藝術是直達人心的,不需要太專業的背景,也不需要太高的學歷,便能直接感受到它的美麗。
《相思》,畫家:John William Godward (見圖2)
這幅畫是約翰.威廉.格威德的《相思》,英文名是《Absence Makes the Heart Grow Fonder》,原本就是一句諺語,相當於中文裡的“小別勝新婚”。看了一下介紹,說是這個畫家非常善於對古典服飾的勾畫,奢華美麗的衣服襯托出畫面裡主人公的心情。
這幅畫中的女主人公低頭思念的樣子,讓我想起了“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原來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美麗憂傷的愛情和相思都是一樣的,它跨越了空間和時間,象中國的唐詩宋詞永遠地定格了下來。整個畫面是如此地安寧、美好,淡淡的憂傷,美麗的憂愁,不知她已經思念了多久,她還要相思多久。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作者的另外一幅《古典美》,和《相思》是一樣的風格。
《梨花》,畫家:Henri Fantin-Latour (見圖3)
這是這次展覽中展出的為數不多的一幅靜物畫,光和色的運用是如此地和諧,它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裡,它讓我想起了上海博物館裡我最喜歡的一幅畫--王冕的《梅花》。
《迷失的仙女》, (見圖4)
這幅畫取材於希臘神話,七名仙女為了擺脫獵人的追捕而逃離,最終變作了七顆星星,這就是獵戶星座的由來。畫面中只見一位仙女的裸體背面,似乎很灑脫卻又很無奈有點彷徨,而她的淡淡憂傷仿佛穿透了整個畫面向我們迎面撲來。
《戰爭》
畫面是兩個正在撕扯的小天使,整個畫面似乎童趣盎然,可兩個小家伙認真的那般狠勁卻又不免讓人深思。
《埃拉加巴盧斯的玫瑰》,畫家:勞倫斯"阿爾瑪-塔德瑪(荷蘭)
據說這是100幅作品中最為昂貴的一幅。
這幅畫同樣取材於古代傳說:“赫利泊洛斯”是羅馬帝國的末代皇帝,驕奢淫逸。他經常在皇宮中大擺豪華宴席卻又常常作弄眾臣和來賓。據說為了博得美人的歡心,他曾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他邀請全羅馬城的美人兒前來赴宴,其間打暗號叫弄臣把事先准備好的花瓣從大廳頂上傾倒下來,花瓣之金以至於把美人們幾乎都壓跨並掩埋了。這幅畫色彩極為絢麗,大面積的玫瑰花瓣,輕薄的紗巾,無法負荷的來賓表情。而上座中最右首的是皇帝的母親卻陰險地笑著,左邊的是皇帝和他的寵臣。
美麗的鮮花,絕色的佳人,本應是人間天上的一個豪華盛宴會卻變成了一場鬧劇甚至是悲劇,歷史上的這位皇帝年僅18歲便被部將所殺,羅馬帝國也陷入了分裂。
這讓我想起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周幽王烽火戲諸候”的故事,同樣是為了博美人一笑,同樣的以悲劇收場,赫利泊洛斯和周幽王一樣都亡了國丟了性命。
《樓梯》
畫中的女主人身穿睡衣,手裡拿著一本看了一半的書,她走近窗戶輕輕地抬起腳,似乎是在往下看,又仿佛是在傾聽什麼,她的神情是如此地專注,觀眾們會不禁猜想她究竟在看什麼,聽什麼,又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愛的王冠》, (見圖5)
這幅畫透著久久的憂傷,故事講述的是一名騎士帶著他的情人(公主)私奔,他抱著他的情人一路狂奔,不敢有一絲懈怠,一刻放松,當他們終於到達山頂時,擺脫追捕時,卻發現公主已經死去。
這幅畫框的下方有一個銅片,上面刻著George Geredith的詩:
Unhalting he must bear her on,
Nor pause a space to gather breath,
And on the height she wound be won,
And she was won in death.
《春》,畫家:雅克"約瑟夫"提索特(法國)
這幅畫的作者據說善於描繪英國上流社會的生活,在這幅《春》中,春天的氣息是如此地明顯,我們仿佛都能聞得到畫布上花朵的芬芳氣息,但畫面上的三位年輕女子動作各異,有的席草而坐,有的斜躺在草地上,有的卻爬在樹上玩耍,但是三個人的面目卻沒有什麼豐富的表情,還有點呆滯,好似她們根本就沒有置身於春天的氛圍,更沒有身處於這綠草茵茵、如花似畫的環境中。畫家的這種安排不知是否緣於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
《無言的歌》,畫家:約翰"梅爾休伊什"斯特拉德威克(英國)
感覺也是取材於神話故事。畫面中一位女子臨水而臥,身姿優美,服飾精致,與周圍美麗的春天景致互相呼應。可她的眼神中卻有點傷感,又有點期待,不禁令人猜想她是在等待情人呢,還是為了別的事情憂傷~ 確實如一首無言的歌,只不過是一首憂傷動人的歌~
《克婁巴特拉用死囚嘗毒》,畫家亞歷山大"卡巴內爾(法國)
這個故事取材於大名鼎鼎的埃及艷後,克婁巴特拉得知自己即將被屋大維打敗,決定服毒自殺,她讓侍衛從牢房中提取數名死囚來服食不同的毒藥以便她來選擇痛苦最小的一種服食。畫面極為精致,充滿了濃郁的埃及風情,埃及艷後克婁巴特拉斜倚在毛皮上,似乎有點專注又有點漫不經心地望著痛苦的死囚,旁邊的侍女輕搖著扇子,腳下還伏著一只身形略小的豹,一邊是穿著高貴、華麗,表現地漫不經心的女王和侍女,另一邊是衣衫破爛、痛苦掙扎的死囚,人物之間的對立是如此地強烈。
《海邊撿拾鵝卵石的希臘女孩》,畫家:弗雷德裡克"萊頓(英國)(見圖5)
這幅畫中四個撿拾鵝卵石的女孩子,身材高挑,身穿的輕紗在海風中迎風飄展,給人的感覺不是普通的希臘女孩,而是四名偷偷下凡的仙女。畫家在空間的運用上極為大膽,或左或右,或前或後,參差錯落,我站在畫前,感覺這四名女孩仿佛就在面前,衣袂飄飄,那般地栩栩如生。
《瓦實提》,畫家:埃德溫·朗(英國)
這幅畫來源於《聖經》,這個故事記述在《舊約"以斯帖記》中,講述的是波斯國王亞哈隨魯在宴會席間,命人召見王後瓦實提,以供賓客欣賞她的美貌。但王後拒絕了國王的無理要求,這使國王覺得有損了自己的尊嚴,甚至會有可能形成妻子不尊重丈夫的社會風氣,從而種下家庭矛盾的禍根。因此,事後國王廢掉了王後,並寫入波斯律法,代表永不反悔。
這幅作品的背景是一座波斯式的大殿,畫家精心繪制了其中的銘文和浮雕。王後充滿異國情調的美貌、華美的服飾及珠寶,與她哀傷而失望的表情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作品具有強烈的象征性含義,因為當時英國普通民眾的生活也和王後所面臨的一樣,是異常困窘的。
看到這幅畫,我也不禁傷感了起來,古時女子地位低下,只不過是男人的附屬品,哪怕王後也是一樣。中國歷史上的後蜀孟昶也經常將他的寵妃花蕊夫人帶出宮外巡游,以供他的子民欣賞他妃子的美麗。兩則故事不同的是,瓦實提拒絕了國王的要求被廢,而孟昶卻最終由於驕奢而亡國,花蕊夫人也被選入了宋朝的皇宮,相同的是紅顏都命薄~
《農婦》,畫家:威廉"阿道夫"布格羅(法國)
無一例外地,由於經歷了1871年普法戰爭和巴黎公社,多年的戰亂並沒有壓跨法國人民。許多畫家對於普羅大眾的勞動也充滿了敬重之情,“勞動之歌”一欄便是讴歌可敬有愛的勞苦大眾,這幅《農婦》是其中非常典型且著名的一幅。畫中的農婦站在莊稼地裡,手握一把大鐮刀,昂然挺立,充滿豪氣和,代表了法國人民的崇高、堅強和不屈不撓的戰斗意志,令人不禁肅然起敬。
《塞納河畔,韋特伊附近》,畫家:克勞德"莫奈(法國)
這幅畫的作者是莫奈早期的作品,但是從這幅畫的光、影、色的運用上已隱約有大師晚年大作《睡蓮》的影子。
參觀展覽時,我特意留意了關於這100幅精品的主人—西蒙先生的一個介紹:西蒙先生創立的西蒙基金會成立於20世紀90年代初,是墨西哥一家非營利性的慈善機構。它設立的初衷是為墨西哥社區提供服務,幫助一些沒有資格的家庭或個人申請銀行貸款。另外,基金會也支持一些有助於墨西哥發展的項目。同時,由於西蒙先生對歐洲文化的仰慕、對藝術品收藏的濃厚興趣及其雄厚的經濟後盾,使西蒙基金會成為歐洲本土之外最大的藝術品私人收藏機構之一。這些藏品表現了西方式的藝術和審美,也充分體現了人類最偉大的創造成果。對美的不斷追求是西蒙先生在全世界范圍搜尋藝術品的原動力,而將他偉大的發現與收藏與眾人分享則是基金會最高的目標
(《克琳娜,達格爾的寧芙女神》)
(《相思》,畫家:John William Godward)
(梨花》,畫家:Henri Fantin-Latour)
(《迷失的仙女》)
(《愛的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