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聚在楓泾古鎮(四)
The diligent bird gets worm(下)上一集向各位介紹的是楓泾北部的情況,我們投宿的致豐客棧其實位於南大街的北端。25日清晨我也向南一直走到古鎮的最南端,也拍了不少照片,現在就來向大家介紹南大街的情況。 這是我們投宿的旅社,房價比較合理,雙人標房每天只需120元,設備齊全,清潔衛生,而且地處古鎮中心,無論購物還是游覽都十分方便。 客棧正對青楓橋
常有行人在橋上小憩。
站在青楓橋上南望,可以見到楓泾古鎮歷史最為悠久的橋致和橋,建於元代致和年間。
往北面看則可以望到古代吳越分界,以後我會提供近照。
南大街比起北大街要狹窄一些
雖然古鎮的老建築保護工作做得較好,但上世紀畢竟還是建造了一些和古鎮格局不太協調的火柴盒式的房子。在這樣的房子前建一個古式的門樓,看上去稍許順眼些。
踏上致和橋
致和橋南的舊民居
致和橋上北望青楓橋
致和橋東堍是著名的得泉亭。
關於得泉亭的來龍去脈,有資料介紹如下:
明代,鎮上有一戶姓顧的人家,歷來都行善積德,頗有聲望。明景泰元年(西元1450年)顧家秀才顧文昺出資整理致和橋東地面時,挖出了一些銅錢,他認為這些錢乃是天賜之物,萬萬不可獨占,必須與鄉鄰共享,造福眾人方可。
挖出錢的地方,也就是致和橋東原有一口枯井,為了能使大家都能夠重新飲用到清洌的甘泉,於是他就把那口枯井疏浚一新,讓人免費使用,同時還在井上修了一座亭子,命名為“得泉亭”。“得泉亭”,一語雙關:因為在古代“泉”也是錢幣的代稱,所以“得泉”既可以指挖到錢幣,又可以說引來甘泉。說也奇怪,這口枯竭多年的古井,疏通後竟然水質清甜甘洌,水源茂盛。
因為過去此地是交通要道來往的人流繁多,有些人逗留的時間長,一口井來不及供應,為了多做善事,所以他在亭子附近又打了六口井,方便來往路人取用,以解疲勞。而且顧文昺是敬神之人,為了達到古人相信的“天人感應”的效果,這七口井按北斗七星的位置排列,且井井相通,井水全都甘甜可口,故而人稱“七星井”。當地還有傳說認為:顧文昺的善舉感動了天上的七星,七星施仙法讓每口井都有不同的特效,有的可以使身體健康,有的可以祛病消災。
清鹹豐三年(西元1853年)得泉亭毀於戰爭。光緒三年(西元1877年)顧氏後裔顧志奎重建了得泉亭,民國期間,又被戰火所毀。後在原址上又復建。今日的得泉亭雖然已是重建之物,然而它所紀念的古人那種敬仰神靈,不貪錢財,行善積德的精神卻是永遠值得後人繼承的。
從南面拍攝的致和橋以及在橋北的石碑。
這一張照片更加清晰
巧遇早起的Z兄恩愛伉俪
小南柵
Z兄小憩所坐的橋是瑞虹橋
有關瑞虹橋的說明
很有古韻的路燈
修舊如舊
走過慶雲橋,重回南大街
楓泾古橋眾多,全鎮共有52座橋梁
古鎮盡頭的現代小區
古鎮南入口
這裡就是一個小型的農貿市場
正在整治河道,楓泾鎮政府是血本投入。
為來自淮北的民工拍照
跻雲橋堍粉糕飄香
小小理發店在楓泾不少,但從未見過一個規模較大的美發廳。
這段路非常狹窄,想起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的傳說。
腼腆和憂郁的小孩
母子倆
明天請跟我繼續游覽楓泾,題目是“人傑地靈 古韻悠悠”
來自旅行吧博文:http://u.cncn.com/space-48338-do-blog-id-356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