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山大佛屬摩崖造像,即在山崖石壁上雕造的佛像。其為彌勒佛倚坐像,屬淨土宗造像。大佛端坐於長方形石龛中,坐南朝北,身高22.24米,胸寬11.2米,結構雄渾古樸,氣魄宏大,一望而令人產生敬畏之心。而佛像面部豐潤,雙耳垂肩,表情安詳恬靜,目光平和下視,好象在關切地注視著禮拜者,又使人覺得可親可敬。
壁刻
龛左側上部有壁刻,“貞元九年八月十五日”九字較顯,余字剝蝕難辯。中部刻有《大佛會碑序》。另,半月山壁崖還有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摩巖刻,敘此山舊名福勝山,字多剝蝕,書撰姓名無存。還有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3年)摩巖詩刻,詩雲:“唐(朝)知名寺,資川大道場,懸巖低翠艾,亂石雜修篁,憶古尋遺跡,憑高入異鄉,西窗好(觀)景,少憩贊公房。”
半月山大佛的建造歷經了漫長的歲月。它始建於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一說始建於唐德宗貞元九年,即公元793年),陸續用了150年,相傳七代人,方在懸崖峭壁上鑿建成初具形態的大佛像。到公元1131年(宋高宗紹興元年),川南居士梅修率石刻大師周義等人,為巨佛開鑿眉目,直至完全竣工。大佛的建成共歷時484年。
至明代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嚴子恭、羅恕等人與僧人海明聚會,在大佛身旁營造寺院,修建佛殿五楹。並在大佛崖下,依佛門古規次第修建天王殿、彌勒堂、大雄殿、關聖殿、三星殿,歷時16年而成,取名大佛寺。寺院建造雄偉,雕刻精細,刻有《西游記》全傳。至此,大佛寺香火漸盛,甚為熱鬧。從大佛的開鑿到寺院的建成,先後歷時800多年。它們不僅是宗教的產物,更是是數代人心血、智慧、汗水的結晶。具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
破壞
半月山大佛逾千年風霜雨雪,風化剝蝕不可避免。尤其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當作“四舊”來破,損毀嚴重,大佛所有附屬設施被拆除毀壞。後來,後山大量開采石料,更使大佛傷痕累累。大佛寺則用作學校、鄉政府,又先後於1971、1972年拆除,修建了學校、鄉政府。最後一批毀於1977年。
- 用時參考 2小時
- 交通
- 資陽市客運中心有到大佛的直達班車,也可坐到途經的配龍、發輪的班車,在半月村下車即可。
- 門票
- 免費
- 開放時間
- 全天
資陽市雁江區碑記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