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天津之行的最後一站是五大道。 造訪五大道的目的是去看看那些歐式風格的建築。據說五大道地區原是天津城南的坑窪塘澱,從1919年到1926年的7年間,英租界工部局利用疏浚海河的淤泥在這裡填窪修路,便逐步形成了五大道的交通脈絡。天津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得這裡成為混戰的軍閥和各國侵略者爭奪的寶地,也就有了英租界、法租界、俄租界,有了這裡的“國中之國”。五大道正是英租界的黃金地段,有著濃郁異國情調的小洋樓鱗次栉比,似乎在訴說著這裡不平凡的歷史。 我們在馬場道附近下車,一路向北。綠樹掩映之中,一座座的小洋樓風格各異,大多兩三層、三四層,沒有太高的建築,或許可以讀出戰亂年代或軍政要人或商場精英希求穩妥安逸的心情,在變換莫測的社會背景下不事張揚。以往的名人故居,現在大多成為政府機構或服務用地,有些小樓雖然經過重新修葺和粉刷,也還是掩飾不住舊時的歲月風霜,隱約閃現著時代的滄桑,俨然一個建築的博物館,一首歷史的風情詩。 路過一家小小的書店,店主是地道的天津人,正在向兩個小姑娘講述五大道的故事。翻翻書架上的《五大道的故事》,不知道這裡蘊含著多少轶事和傳說。想起曹禺先生也是天津人,不知他筆下的《日出》、《雷雨》,是否就來源於這些小洋樓中蘊藏著的真實故事?無論如何,每一間小屋都散發出濃郁的魅力,讓路過的人猜測它過去的故事,引人無限遐想。 小洋樓昔日的繁華落盡,隨著時代的變遷歸於沉寂,帶著異國的萬種風情,靜靜地融入到天津,融入到天津人的心裡,成為這裡獨特的一景。(天津五大道小洋樓)(天津五大道小洋樓)(天津五大道小洋樓)(天津五大道小洋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