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643路到新村口(¥2),換輕軌至塘沽(¥10),因為准備去大連,而且去過海南,就沒去海邊。坐110路¥2到潮音寺,從一段鄉村土路走進去,寺實為一村中小廟,門票¥2,建於明永樂2年,為漁民海上遇險觀音顯靈獲救,歸來後所建,明嘉靖、清康熙等曾經關照,故而有一小點名聲。為全國唯一的坐西朝東廟,院內很清靜,除了寺廟常見的佛外,有幾處不同1韋陀供奉於觀音後面;2供有一個積善的道士-柳生以及一位行醫的老大娘王老太太(據說是因為丈夫多病學會的醫術)。
出來後仍坐110到草頭沽(¥2)下,走近600米到大沽炮台遺址,附近正在施工,貨車過後煙塵沖天,600米有如6公裡之遙。。公園門票¥10×2,旁邊有一軍用雷達站,園內人極少,加我倆僅有4個。園內有殲6殲擊機1架,似乎無人整理,落滿灰塵。若干出土的前膛炮,炮台上有仿制大炮一門。園內有相關文物資料介紹。大沽炮台興建於道光二十年,共有炮台四座,大炮三十尊,駐軍八、九千人。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大沽口與虎門同時成為我國南北兩座重要的海防屏障,提督史榮椿率部堅守炮台,與英軍激戰,打沉了聯軍軍艦四艘,史稱第一次大沽口保衛戰。戰後,清廷重新修建大沽口炮台,在海河口南岸東沽村修建炮台三座,在北岸寧河縣於家堡設炮台兩座,在後牆營門設小炮台二十五座,共擁有大炮六十四尊,防務比以前更為加固,但仍然不敵八國聯軍的軍艦炮火,1900年再次被占領。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後,大沽口炮台被拆除,現存該炮台為清“威”、“震”、“海”、“門”4炮台之“威”字炮台遺址,當年炮台上為德國克虜伯公司產的前膛炮。
出來後實在不想再走那條灰土路了,幸好來了輛的士,打車回到洋貨市場,逛了一圈,多數為俄羅斯望遠鏡、打火機、手表,沒什麼意思。坐輕軌回到天津。晚上回來後去食品街吃著名的狗不理包子,服務奇差,包子不催就不上,點的湯和粥也不寫,讓我們白等半天才告訴自己到外邊買,碗也殘缺不全,快把人氣死,國營單位真的不一樣,就是傲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