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師是孩子的嬸嬸,腿腳有點不方便。我向她致意,表示她做得菜我很喜歡,她很是高興。說,我們這一次人來得多,不能做太多的花樣,問我早晨喜歡吃點什麼。我說這兩頓吃的都是米飯,我更喜歡吃點面食。
“那好,早點起,我教你烙餅。”
第二天我5點就起來了,輕輕地出房門。嬸嬸已經起來了,剛剛開始和面。於是便從和面開始教我,她教得可仔細了,還老誇我聰明學得快,對我說做廚師的話,若是受不了油煙侵薰,做個面師也是一門手藝。她教我如何把面做硬,如何做軟,如果做面湯,該如何做。
“你在這裡住幾天呢?”
“看看吧,倘若下午回來的話,還會再玩上一天的。”
“那有點不巧,若是遲兩天,四月初八,佛祖的旦日,那時候我們這裡會做‘十八羅漢菜’。”
“哦,什麼是‘十八羅漢菜’啊?”
“就是用十八種蔬菜,但是記住不能用蔥。”
嬸嬸烙的餅香脆異常,其過程也很有趣味。先是用桿杖將面團攤成方片。塗一層薄油,撒一層薄鹽。從一側慢慢卷起,將兩頭握緊。然後將他們分成小團,置於盆中,密閉幾十分鐘。其實就是醒醒面。再次取出,攤圓,便可以烙了。她同時起兩個鍋,即便如此,七點多時,我們的兩盆面還沒有烙完。
原本我們想在離開的時候和房主人全家和張照片的,早飯後由於要搭別人去盤山的車,加上買學生票出了點問題,匆匆忙忙的也便顧不上了。
我們一行九人一直把車開到“天下第一山”的牌樓下,其實我是興致不很高的,由於前一天爬山太累,晚上也沒有休息好,我就瞅著延綿的山道,為下山犯愁。就算爬得上去,我也沒有力氣下來了。
盤山的名望多拜乾隆所賜,這位皇帝贈與它“第一山”的贊譽,以及“早知有此山,何必下江南”的詩句,據說其一生來過32次。有了這段因緣,何愁游客不多阿。從“入勝”,順瀑布流水蜿蜒,左折便可抵“天成寺”。這座寺廟很特殊,不但匾額環龍,寺內御筆龍碑也不少。殿前左右各有一棵700多年的雌性銀杏樹,這讓我不免想起家來。我在清靜妙音的大殿裡求了一簽,居然是師卦上吉。
從天成寺右側直上,會遇到一處“神牛福地”,講的是神牛報恩的傳說。阿妲竟想起“福華肥牛”來,相皆莞爾。
曲折旋轉會到達“萬松寺”。這是一個修葺過的,到處顯得做古的痕跡,很是不喜歡。阿妲和小黑對一個染發帶頭花的小尼姑顯出不可思議的神態。其實我們上萬松寺,走的是下山的道,雖不陡,卻綿長。
在亭子裡休息時和小黑走散,我和阿妲相互打著氣,再努努力,從萬松寺上到它的山頂,否則和人說起來爬盤山中途而廢,多丟面子阿。山頂有一穿古裝騎馬照相的,我們走過去發現沒有下山的路,便折回原路下山。不料下了一程,遇到京津來的那對學生,和他們一交流,又決定和他們一道,再次上到山頂,從另一側繞過去下山,順便還可以多浏覽幾個景觀,一想,也是哈。於是又上山。
這一次走得遠,遇到了小黑從對面來,說是到掛月峰還遠著呢,這不是一座山,而是一道山脈。我順著索道遠遠地眺望了一下掛月峰和少林寺,對他們說,我實在走不動了,本來就力氣不足了,又這麼反反復復得折騰。我要走索道,從那邊坐吉普下山了。我當時就是這麼想的,要再走真怕就死掉了。售票的姐姐對吉普車充滿著恐懼,想想前一天下山止不住腳步,我也有點膽怯,還是慢慢地走下山吧。
有一句話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我不知道諸君怎們理解。我猜測,其一是累,身體透支的乏潰;其二是失望,很多名勝都不過爾爾。我下得山來是無比的喜悅,對阿妲說,再有爬山的事情不要找我了。
我們趕回薊縣縣城,趕了一趟回津的火車,車行半路時,那對學生朋友發來短信:他們已經登上掛月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