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在香港參加一個學習班。當我們的巴士駛過皇崗口岸進入香港的時候,我還不知道此行該看什麼?琳琅滿目的商品,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鱗翅節庇的摩天高樓,還是霓虹閃爍的碼頭海港?上次匆匆路過香港,對她的喧嘩及商人的精明存有失望,但我想那不是完全的香港。香港香港,這次我想去閱讀你。
9月11日是中秋節,老師說香港人會在公園聚集賞月狂歡,花燈年年有,此地最不同。我准備一下課就去香港最大的維多利亞公園,體會中國傳統節日在此的演變。但同行的兩位MM提議要我陪她們先去購物,然後再一起乘船去看海上升明月。雖然明知道這不是一個好建議,但卻無法拒絕,因為男人天生就有保護女人的使命感與沖動,更何況是在這樣一個節日。
當海上明月升起的時候,兩位MM已在百貨公司裡耗盡了她們百分之九十的體力,雖然她們還是表示要陪我去維多利亞公園,但我想最好還是在她們的體力消耗殆盡之前回到酒店,於是中秋節的維多利亞公園成為我此次香港行的缺憾美,成為下一次的向往。
第二天是香港的公共假期,導游組織大家去海洋公園和黃大仙游玩。我擬定了自己的路線:香港歷史博物館——海防博物館————界限街。
我們住仕多福山景酒店,離香港歷史博物館不到5分鐘的路程,館內設有《香港故事》常設展,共八個展區,10套電影短片,從香港的自然生態環境到香港的民俗,從開埠到回歸,做了立體的介紹。其中讓人感慨橫生的是《鴉片戰爭及香港的割讓》,當朝廷腐敗墮落時,區區一個或幾個林則徐如何救得了中國?
香港海防博物館位於筲箕灣鯉魚門岬角,前身是鯉魚門炮台。分為接待大樓、堡壘及古跡徑三個主體部分。長期展覽設於堡壘內的11個營房,展示香港自明清兩代、鴉片戰爭、日軍侵港,以至回歸祖國後的海防歷史。看著當年的海防官兵苦心經營的堡壘,我竟然心生憐憫而並不熱血沸騰,我思考著——保衛國家最有效的手段是什麼呢?
當走在界限街上的時候,我知道如果不是特意尋找或心有所悟,是沒有人會留意這條冷清的街道的。1860年的中英《北京條約》,形成了這條界限街,1898年,大英帝國再次脅迫軟弱無能的清政府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完成了英占香港、九龍、“新界”的“三部曲”。界限街成為租借地(新界)與割讓地(港九)的分界線。街道的兩邊沒有摩登大樓也少有商鋪,偶爾的行人都是步履匆匆。街的北面有個“警察體育游樂會”,體育場上很多人在跑步、或踢球。而馬路的對面恰巧也有一個體育場,有一群孩子在打曲棍球。不知道有多少人記得這條街曾是恥辱之後的又一道傷痕。如果不是國力的強大與鄧小平的堅定,也許它現在已成為又一條中英街,那個“警察體育游樂會”也許會成為邊防警察的營房,手握槍械的士兵瞪著警惕的眼睛注視著可疑的人、物。而現在這條街道歸於平凡,平凡到可以忘記。
香港,凝聚了中國人的多少痛與愛,凝聚了中國人的多少希望與夢想。香港,我閱讀你一次,祝福你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