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望夫山的傳說,很多近海的地方都有。而且名稱的來歷也大同小異。就是說,很久以前,有一對恩愛的夫妻,男的出海打魚,女的在家織布,日子過得平安和睦。但有一次,男的出海捕魚,遇上台風,一去不返了。那女的天天到海邊的高山上望丈夫歸來,一天天,一年年地等待,心愛的丈夫終於沒有回來,而這個癡情的妻子卻變成了一塊石頭,人們便稱這塊石頭為望夫石,這座山便叫望夫山。山下的地方就叫望夫鎮。這是一個優美動人的傳說,我也記得不是很清楚。
但關於望夫山和望夫石的傳說,一直沒有過多地去調查,就是昨天回到了老家望夫山下,只是遠遠的看了一眼望夫山和望夫石,當時形象也不大清晰,只不過只有了一個模糊的印象而已。我們去登的,是望夫鎮旁,已屬陽西縣境的吊水潭嶺。
從望夫鎮出來,一路上,都是清翠的山峰,山下本有一條小河,河床中全部是石頭,也可以說是石頭河。因為是冬天,河裡水很少。車到嶺腳,我們便停下來,步行上山。此時所見到的,路旁和山上山下,盡是翠竹,滿山滿嶺的,都是竹子。大多是毛竹,也有一些本地常見的竹子。在這偏遠的地方,上山的路,已修築了水泥路,讓人推想村民們的生活,不會很差。我們幾個朋友是從城裡來的人,要登他們村邊的山,可能也算一個新聞,引出一些人出門觀望,我們早作准備,已穿好了登山鞋什麼的。
山不算陡,只是路很窄,山上山下盡是竹子。那是竹的世界,竹的海洋。同伴說,有點似電視裡的井岡山。路向上盤旋而上,路彎彎曲曲,時不時還有陡峭的山路。走了20多分鐘,就有點出汗了。不過大家的興致還高,因為此行的目的,就是來登山,如果連一個小小的山頭也登不上,不是很沒用嗎?在前30分鐘的路程裡,我一直走在最前頭,充當了開路先鋒的角色。到比較險要的路段時,有兩個人停了下來,不再攀登,再走一段路,越來越險,有時要手腳並用,才能爬上去,朋友見路滑,為保險起見,把鞋都脫下來了,赤著腳繼續走。將要到山頂時,我真有點累了,便坐下來歇一歇,其他同伴便超過了我,走到前面去了。在我坐下來歇的時候,走在前面的同伴,傳來了話語聲,“原來這裡有一個水潭。”聽到這話,我馬上站起來,再鼓余勇,走過一段狹窄的路段,再向前走10多米,便豁然開朗,前面有一個小水潭,潭上有一絲瀑布,如果在雨季,瀑布一定很壯觀,現在水很少,伸手到潭水中洗冼手,潭水冰涼。潭下是一塊開寬的台地。在這裡,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包括對面的望夫山和另一坐高山。
上山容易,下山難,這話一點不假。上山用了40分鐘,下山卻多用了10分鐘。一路攀爬,一路出汗。我們就是為了鍛煉而去自找苦吃的。這其中便有樂趣。在下山的時候,路過幾戶農家,見他們正在忙著浸竹,也有一戶正在用手工制作草紙。我便上前詢問有關制作草紙的工序和他們的收入。這裡,到處是竹子,近山吃山,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制作草紙。那是一種農村拜神時要用的作為陰司錢用的紙。很有銷路。不過,手工還是很原始。前面的工序全部做好後,一天下來,最多可得200元,但前面的工序很費時,一般每個農戶一個月也就有1000到2000元的收入,跟到外邊打工差不多。資源是自己的,成本少,這樣通過勞動增加收入,因而村民的生活都相對不錯了。
從吊水潭嶺下來,我們在望江酒店吃午飯,吃狗肉和農家菜,很有地方風味。留下了一份難忘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