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處沒有風景,人們總是想去很遠的地方旅游,卻總也沒時間去看看眼前的風景。在我眼裡,天津本沒有什麼吸引我的景點。皆因天津毗鄰北京,論人文,那是萬萬比不了這幾朝古都,論風景,又沒有什麼特別出挑的。唯一能讓人起些心意的,就是天津的那些老房子了。五大道,小洋樓,民國迷情的老房子,可算是天津的名片了。
一個寒冬的午後,經過了公交車上漫長的搖晃,我到了廣東會館,地方離鼓樓很近。比起疙瘩樓等處,這裡的知名度要低很多。但百度知道上還是有他的詞條的。
廣東會館,是20世紀初,在天津落腳的南方人集資修建的,為了讓廣東商人能有個投訴和聚會的地方。會館的正門在如今的中山中學裡,我去的時候學校正放假,操場上只有一排雪堆,沒有一個人。
走進正門,迎面是影壁,影壁兩邊有幾幅顏色暗淡的壁畫,被玻璃保護著,壁畫該是近幾年重新上了些許顏色的。
過了影壁,是一處典型的四合院建築,兩邊有廂房,正面是主室
廂房的走廊
廂房陳列了與廣東會館相關的資料,主室則改造成了一座拜師堂
拜師堂後面是戲台了,廣東會館現在也叫戲劇博物館,皆是因為這裡的這座戲台是天津地區現存最完整的民國戲台,有他的歷史意義。戲台沒有台柱,據說這叫伸出式舞台,在民國那個年代,戲園子裡的人可以從三個方向看到戲台上的表演,算是戲台的一個看點
另一個看點就是磚砌的藻井了,能營造出很好的音響效果
戲台建的也算奢華了,上下兩層,算的雕梁畫棟了
遙想十年前,來廣東會館時候,還是大二的學生,執著的來這裡,同樣是冬天,也是如此冷清,從新安購物廣場後面走到這裡,那時候的鼓樓周邊地區還沒有改造,要經過一條長長的巷子才能走到鼓樓,巷子很窄很長,長到我最後仿佛懷著武陵人探秘桃花源的感覺走到了鼓樓。巷子很市井,門口掛著剛洗過的衣服,還有隨地解決問題的小孩子,世俗的仿佛電視劇一樣,卻比電視劇鮮活多了。巷子裡的居民也絲毫沒有注意我這個陌生人,他們的生活仿佛千百年沒有變過,安靜的甚至沒必要瞥你一眼。
十年前站在老戲台裡,聽著外面呼嘯的狂風,戲台裡卻出奇的安靜,絲毫沒有戲樓的喧囂,安靜的仿佛獨立於時間之外,獨立於宇宙之外一般。
老房子,就仿佛城市裡一個曾經盛裝,如今卻安靜又發黃發舊的角落
在天際線下的一排高樓中,偏安一隅,看滄海變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