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
本來打算在北京坐火車回家,無奈票太少而人太多,只好從天津回去了,這又多給了我半天的時間在天津閒逛。早上到火車站把行李寄存後,沿著海河兩岸漫步。這裡有海河一天游,可以蕩舟河上欣賞兩岸美景。而解放橋則依然橫臥在河上,據說這座吊橋建於民國時期,解放軍戰士曾在紅旗的指引下沖過解放橋,攻克天津城。橋的對出是世紀鐘,巨鐘的設計很有獨特之處,而它的時刻則用十二星座來表示。拍完照後,我繼續沿著海河走,到了古文化街。
古文化街全長580米,以天後宮為全街的中心。它的整體建築是仿清代民間建築風格,在宮南和宮北兩邊,各有一座彩繪牌坊,上面分別寫著“津門故裡”和“沽上藝苑”。街內的店鋪多為清式的建築,有的門窗上繪有彩繪圖案,十分別致。古文化街以經營文化用品為主,如古瓷、家俱、鐘表、字畫、文房四寶以及各類工藝品等,在這裡還能夠找到有名的楊柳青年畫和泥人張彩塑工藝品。此外,古文化街不少小吃鋪,在津味濃郁的街上吃上一些小吃,品上一杯清茶,確實別有一番風味。文化街離鼓樓商業街和戲劇博物館不遠,所以又順道過去看看。戲劇博物館原本是廣東會館,建於清朝光緒年間,但保存完好。整個會館糅合了潮式和北方的建築特點,設計精巧,十分別致。當年,名動一時的楊小樓、梅蘭芳等都曾在這裡登台表演,看來這廣東會館被辟為戲劇博物館也不無道理。“原來廣東人踏足天津的時間遠比我們想象的早。”我忽然聽見身旁有人說粵語,我轉頭看著他們,他們也正看著我,說:“你也是廣東人?”我點點頭。出乎意料地,他們居然十分高興:“我們終於在這裡遇到同鄉了。”走著聊著,才知道原來他們是到濟南、北京和天津出差,今天要回廣東去,而且剛好和我同一趟車,同一節車廂,甚至就在隔壁。而當他們知道我是特意到天津玩的時候,表情遠比知道我們一起回去還要驚訝:“你怎麼會來這裡玩的?我們來這邊出差好多次了,第一次遇到同鄉。來這裡的廣東人很少。”這回驚訝的是我,這幾天,我在這裡遇到的廣東人絕對比我以前到別的地方旅游時遇到的多,平均起來幾乎一天1.5個,我不禁問:“來這裡的廣東人真的很少?”他們點點頭。我想,也許我的運氣好,讓我在這陌生的地方遇到好幾位同鄉,他們讓我的旅程增色不少,使我不枉此行。衷心感謝他們,也祝福他們在異鄉過得順心。
在食品街解決了我們的同鄉聚會兼天津的最後的午餐後,我們坐公交車到火車站去。雖然這幾天我看到天津有不少人過馬路不走斑馬線甚至沖紅燈,有時會有人隨地吐痰和扔垃圾,但我覺得天津人還是有素質的。除了問路時人都很熱心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公交車上,人們都很自覺地在自己快要下車時往車門走,即使是有座位的,也不會硬霸著座位不動。這讓我十分欣賞,在廣東,我看見過不少人坐在座位上就象坐上了皇帝的寶座似的,不到下車的最後一秒鐘是絕對不肯離開座位的。跟兩位同鄉說起這事,他們也有同樣的感慨,也許我們真的需要好好反省一下。到了車站取回行李,走到候車大廳竟然看見了小楊。“對不起,今天早上有事不能陪你逛,但這車一定要送的。”他不好意思地說。“沒事兒!沒事兒!”我拍拍的肩膀,“咱們好哥兒,怎麼說這樣的話?”來了天津這幾天,我似乎也變得比以前更爽快了。上了火車,小楊一邊幫我放行李,一邊對我說:“這節車廂幾乎被你們廣東人包了。”我定下來一聽,果然滿耳都是粵語。我說笑著:“是呀!真不明白他們怎麼老是說來天津的廣東人少。”行李放好了,小楊跟我握手道別,然後回去了。坐在車裡往窗外看,一股強烈的不捨忽然湧起。浪漫的小洋樓,寧靜的海河,滄桑的炮台,遼闊的大海,雄美的長城,自然的盤山,似乎又浮現在我的眼前;然後,狗不理包子、麻花、耳朵眼炸糕、還有薊縣大餅的香味仿佛又悠悠地飄來……這一切一切,都讓我念念不忘,回味無窮;而最讓我留戀的,就是天津人的淳樸、豪爽。一句“哥兒借個火”,在不經意間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句“沒事兒”,輕描淡寫地減少了人與人之間的麻煩。希望很快,我又能探訪這座充滿發展潛力的城市……鐘聲響了,火車緩緩地開始運行,載著我徜徉的思緒,載著我戀戀的不捨,向我的家鄉進發……
托老鄉的福,今天幾乎沒有花費。今天小結:
1、火車站對出的海河邊有海河一天游的介紹,有興趣的可以參加。
2、到古文化街可以坐公交車,費用大概1元,也可以步行到那裡;古文化街上的天後廟也很有特色,可以一看。鼓樓商業街和戲劇博物館(原廣東會館)在古文化街附近,走去很近。
後記:這次的天津之旅,主要看了天津一些比較有名和有特色的地方,時間安排還算充裕,體力消耗也不多,算是一次休閒之旅。在花費方面,主要是車費(廣州東—北京西硬座261;天津—廣州東硬臥上鋪449),全部費用大概是1000元左右。在回家的火車上,我聽了很多人的旅程和經驗,還有對天津的看法,如果有人要去天津,不妨大家切磋一下。 最後,在這次旅途中,我有幸認識的諸位,有空請Mail我,可以嗎?祝大家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