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筝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作為一種文化一種民間藝術,自然也有它的流派。我國地域遼闊,風筝的種類、樣式繁多,千姿百態,風筝的特色與地域文化息息相關。
風筝按其形狀又可以分為六大類,即自由類、桶形風筝、立體風筝、板形風筝、龍形風筝、硬翅風筝、軟翅風筝。
自由類包括跨種類,運用新技術,吸取外國風筝之長的風筝。跨種類的如"鵲橋會",把串式、立體、板子等幾種方法集於一體;運用新技術的如長120米的串式風筝"梁山一百單八將"、"百鳥朝鳳"等,不僅能迎風轉動,還能敲鑼打鼓、噴煙冒火,"孫悟空"還能在放飛中七十二變。
桶形風筝由一個或多哥圓桶或其他形狀的桶組成的風筝,象宮燈、花瓶、火箭、酒瓶等皆屬此類。
立體風筝一般采用折疊結構的骨架,由一個或多個圓桶或其他形狀的桶組成,如宮燈、花瓶、火箭等
板形風筝即人們傳說的平面形風筝。從結構和形狀上看,它的升力片就是主體,無凸起結構,風筝四邊有竹條支撐。此類風筝較多見,扎制容易,飛升性能好,又適合表現多種題材,是少年兒童最喜愛的一種。板子風筝,京津地區也叫拍子風筝,有八角菱形或者瓢蟲形,這類風筝一般都拖著個長長的尾巴或穗子,這對起飛有逸出。板子風筝中,最簡單的一種是“瓦爿”塊,方方的一片,南方農村叫它“二百五”,北方俗稱“筝子”,又叫“屁簾兒”。
龍形風筝主要以龍頭蜈蚣風筝為主,也是濰坊風筝的一大特色。
硬翅風筝常見的元寶翅任務沙燕風筝即屬此類。它的特點是升力片(翅)用上下兩根橫竹條做成翅的形狀,兩側邊緣高,中間凹,形成通風道。翅的端部向後傾,使風從兩翅端部逸出,平著看象元寶形。如北京流行的米字風筝,、花籃、鴛鴦、喜鵲、鹦鹉等,這種風筝的硬翅 是固定的形式,而硬翅范圍以外的造型與骨架結構,則隨內容題材的不同而變化。軟翅風筝即一般常見的禽鳥風筝。它的升力片(翅)是一根主翅條構成翅子的下布是軟性的,沒有主條依附,主體身架多數做成浮雕式。它的造型多數是禽鳥或昆蟲。鷹、蝴蝶、蜜蜂、燕子、仙鶴、鳳凰、蜻蜓、寒蟬、螳螂等皆屬此類風筝。為放還有一種可拆裝的軟翅風筝,把傳統的上下分開的蝴蝶翅膀,改為活翅膀,固定骨架,便於折疊,放飛效果逼真,或頂的翅膀一張一弛,保證了風筝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