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歐期間,我們關注廁所比關注吃住還甚。吃住有人安排,而用廁完全是自理,且又是一件羞於咨詢的私人生活,只能有勞自己。“方便”之時哪裡去一日,正在巴黎塞納河畔的馬路書市溜達。突然,排洩系統向大腦中樞報告:要小便了。立時沒了溜達的悠然,滿腦子都是用廁的欲望。接著是加快步伐,睜大眼睛尋找WC。但足足半個小時過去了,走了半條街也沒發現一個WC的標識。最後想到地鐵一定有公廁,又匆匆跑到附近的地鐵站,尋尋覓覓好一陣仍無收獲。出站不久,又下起了大雨。真是小便未了,大雨又來。進退兩難時,發現路邊一家咖啡館,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頭便鑽了進去。
在此後的日子裡,我在觀察中逐步發現了歐洲廁所分布的規律:街頭巷尾一般不設公廁,車站、地鐵站也少有“方便”之處。出門“方便”唯有在人流量較大的旅游景點尋找才不會失望。如果在這些場所之外來了方便欲,你可就近找一家商場或酒店碰碰運氣。去餐館、酒吧、咖啡屋更能百分之百地解決問題,就是免不了要消費那麼一小點。為了不憋出毛病,也顧不上這計劃之外的破費了。
歐洲供游客使用的中巴和大巴內也有公廁,但一般只在長途行駛和因交通事故等原因才供使用。因而在乘車遠行時,最好在酒店或餐館“預支”後再上車。行車途中另一“方便”的機會就是汽車加油之時,歐洲沿路的加油站都設有公廁,最好不要放過這大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