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不同於家常菜中的水產魚,它們大多含有較高的“組胺”,食之不當就有可能出現中毒征狀。特別是那些來自北方或高原地區的游客,他們的日常食譜中較少接觸海魚,對海鮮往往有一種過敏的體質反應。其表現是吃過海鮮後,皮膚發生瘙癢、發紅、出疹或有水腫。當然也不必談虎色變,如果敏感症狀不太嚴重,則可以換一種魚或貝類,因為每種海鮮的致敏程度不同,無需拒絕所有的海鮮。
魚類中青皮紅肉型的含組胺最多,致敏程度也高;青皮白肉型的次之;皮不青肉質不紅的魚類含組胺最少。另外蚶、蛤類海產品相對蝦、蟹所含的組胺也要少得多,最好要學會挑選。
秋日“秋老虎”逞威,天氣仍十分炎熱,是各種腸道傳染病易發的季節,又是各類海鮮易腐敗變質的季節,食後易發生食物中毒,所以在品嘗海鮮時一定要選新鮮的,以防食物中毒。在品嘗海鮮時還要忌飲啤酒,以免引起痛風症;同時在食海鮮時最好蘸點醋,食些蒜,可起到消毒殺菌作用。食海鮮後不要馬上喝溫開水或涼開水。晚上睡覺時要蓋好肚子以防受涼,否則易拉肚子;另外,食海鮮後避免吃大量水果及服用維生素C藥物,因為海鮮中富含的化學物質會同維生素C在體內合成一種類似砒霜的劇毒物質,千萬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