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大廈位於湖濱公園的西北高台上。國會大廈是一座融現代化藝術和傳統風格為一體的建築。主樓高3層,附近18層的大樓有上下議院、宴會廳、圖書館、辦公室和會議室等。大廈對外開放,也可在國會開會時旁聽。但需預先到管理事務處(SetiausahaDewanRakyatParliament)聯系,以取得參觀許可證。在國會大廈中心有建築的廢墟。每天都有一面鏡子——共365面——把陽光投射到大廳裡。人民把國會大廈建在屋頂的螺旋形斜坡上。在此可以欣賞到柏林天空的美景,還可以在屋頂咖啡廳裡小憩。
整幢國會大廈是一座三層的平頂建築,其中央是一座高高聳立的圓頂,也分三層。圓頂上還有一個小圓塔,塔頂直立著自由女神銅像。她頭頂羽冠,右手持劍,左手扶盾,永遠眺望東方太陽升起的地方。國會大廈的東階通常是舉行總統就職儀式的地方,從1829年傑弗遜總統就職之時到20世紀末,大多數總統就職儀式都是在這裡舉行。偶爾也有例外,裡根總統和克林頓總統均在國會大廈的西階舉行過就職儀式。
國會大廈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中央圓形大廳,游人一般從東門進入。東門又稱哥倫布門,銅鑄的門扇上浮雕著哥倫布的事跡。從東門走進國會大廈即進入中央圓形大廳。內高53米,大廳直徑30余米。圓形的牆壁上,有8幅大油畫,記載了美國歷史上的8個重大事件。中央圓形大廳的南側,是環立著形形色色人物雕像的雕塑大廳。到20世紀90年代初,雕塑大廳共有94尊銅像和石雕像,其原形都是各個領域的一代英才。國會大廈內部共有大小房間數百間。值得一提的是原最高法院即那個1/4球體狀的屋子。1800年國會在這裡舉行遷都後的第一次聯席會議,1801年和1805年傑弗遜總統在這裡宣誓就職,1810-1860年,美國最高法院就設在這裡。1844年5月24日,電報發明者莫爾斯在這裡當著國會議員和法官們的面,拍發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報。
穿過雕塑大廳向南走就到了眾議院會議大廳。參議院的會議廳在國會大廈北翼,與眾議院會議廳相對稱,設有100個席位。參議院舉行會議時,在國會大廈的北翼升起國旗;眾議院舉行會議時,則在大廈的南翼升起國旗。911前,國會大廈向游人免費開放。參眾兩院舉行會議時,有興趣的公眾亦可前去旁聽。在恐怖活動的陰影下,出於安全的考量,這一沿襲了多年的傳統已有了調整。目前,國會大廈正在修建訪客中心,以協調開放和安全的矛盾。假以時日,游客們將又可自由輕松地造訪國會。
內部裝設嚴肅雄偉。大廳正門向東,有3座巨形銅門。銅門叫哥倫布門,有十噸重,上面刻著描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浮雕。圓形大廳內部空間高曠宏敞,金碧輝煌,直徑約30米,高55米。四周牆壁上掛著8幅巨大的油畫,展現了美國的發展史。仰望圓穹頂上,可見風格浪漫的天頂畫,中央繪著“華盛頓之神”(ApotheosisofWashington),又在這位開國總統的兩邊,畫上勝利女神和自由女神,另外又畫了13幅女神,代表立國13州。它是19世紀意大利畫家康士坦丁·布倫米迪(ConstantinoBrumidi)畫的。畫上的人物有4米多高,這樣,觀眾仰望時就感到自然逼真。可惜布倫米迪只完成他的作品的一部分,便從腳手架上跌下來,幾個月後就去世了。後來,他的學生按布倫米迪遺留下來的草圖把天頂畫完成,而最後的補白是1953年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