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很多知名的學府,每年也有很多的大陸學生會專程前往台灣的高校進行學習研究。來到台北市,怎麼能夠不去台灣第一學府走走看看。台灣第一學府就是國立台灣大學,簡稱台大,相信很少有人沒有聽說過,其在國際上的知名度相當於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國立台灣大學,簡稱台大,前身為日據時期之台北帝國大學,是一所創立於台灣地區的全科性公立綜合大學,亦為全台灣規模最大的研究型大學。2008年被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評為全世界前200名的大學,位列第124名。2012年英國高等教育調查公司QS公布2012世界最佳大學排行榜,台灣大學排名第 80,不僅創下這項調查進行9年來最佳成績,也是台灣地區唯一晉身前一百名的大學。
很樸實低調的校門,完全看不出是世界名校的校門
國立台灣大學為台灣唯一的綜合性高等教育學府,肩負高深學術研究及教學重任,並在強調基本理論之純學術性研究與提倡學術思想之自由學風之下,自始即朝著人文學、社會科學、生物科學及物理科學四大領域的目標發展,且配合國家及社會發展需要,將賦有致用性之科系發展為專業學院,並興建現代化圖書館,使國立台灣大學的結構更臻完善。
去台灣大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搭乘捷運(地鐵),乘坐淡水線,到公館站下車即是。
國立台灣大學舊稱台北帝國大學,成立於1928年,台大前身為成立於日據時期(1928年)的台北帝國大學,是日本九所帝國大學之一。台灣光復後,台北帝大於1945年改制為國立台灣大學;1949年國民 府遷台後,取代了當時尚未在台復校的國立中央大學,成為教育部資注最多社會資源的大學;現轄有台北市境內的四大校區以及溪頭實驗林,全校占地約達台灣省陸地的百分之一。
剛進校門
校門口旁的簡介
小型自行車停車場
教學樓
種滿椰樹的主干道
整潔干淨的地面
教學樓
教學樓
台大自改制起即以傅斯年校長為代表的自由主義學風著稱,其教授、學生與校友皆對當代台灣歷史的發展有著莫大影響,校園亦為多次民主運動、學生運動的策源地。發展迄今已是華人社會最具聲望的高等學術機構,在島內所有學門皆大致處於龍頭領先的地位,其入學分數不僅是其它院校相同學系的最高,大批畢業生亦擔任各大行業的領導人物,迄今已培育出一名諾貝爾獎獲得者、三名“中華民國總統”與為數可觀的“中央研究院院士”,素有台灣第一學府之稱。
國立台灣大學既為台灣主要的綜合大學,自應擔負起培養台灣高級研究及實務人才的任務,以逐漸減少對國外大學的依賴。為達到這一目標,在學生組成方面,台灣大學希望增加研究生之人數,減緩大學部學生人數的增加,而在研究生人數中,則以提高博士研究生比例為重點。
校園內的馬路
偶爾碰到幾個學生
還是教學樓
教學樓
圖書館
辦公樓
靜靜的校園
氣派的圖書館
過去,台灣大學以畢業生的優異成就享譽國內外,開始以教師的研究成果爭取校譽,未來希望在兩方面都能表現世界一流學府水平。為利研究工作的進行,結合大同專長的研究人力,凝聚研究能力,今後將鼓勵教師研究群,成立研究中心,以及跨院的科技整合研究中心,有系統地推動研究工作。
1945年11月接收台北帝國大學,並改制為國立台灣大學。依國民政府新制各「學部」改稱「學院」,並將文政學部劃分為文學院及法學院,加上理、醫、工、農共為6個學院、設22系,此後台大院系逐步增加。1967年開辦新制夜間部(三系),1987年管理學院,1993年公共衛生學院、1997年電機資訊學院、1999年法律學院、2003年生命科學院相繼成立。
圖書館前廣場
地道台灣風格的校園景致
干淨的路
校園風十足
綠化很好
到處都是綠色的植被
散步的小綠地
零星的台大的學生
1999年法學院更名為社會科學院、2002年農學院更名為生物資源暨農學院。2004年已有11個學院、54個學系、96個研究所(其中84個設有博士班)及進修學士班(含夜間部),學生人數已增至31,539人。
台灣大學中有一片地方,被稱為農場,這裡面是進行農業、生物等等研究的地方,大學中單獨規劃了一片地方,供學生和老師在這裡進行研究和種植。
去農場的路上
綠色植物越來越多
各種各樣的綠植
古老的舀水方式
水車
美麗的色彩
兩邊就是農場
池塘和蓮花
水車
路邊的花草
台灣大學農場附近的花草種類非常多,而且農場種也種植著非常多種類的農作物,這些農作物是供給學生和老師進行研究使用。
在農場旁邊,還有一個人工實驗室,這裡還可以人工的模擬天氣,實現多種天氣環境下,對於研究對象的影響等等,看上去就感覺很專業很嚴謹。
人工實驗室
正在模擬雨天
農場的水田
種植園
農場中間的走道
溫室
溫室另一面
馬上要走出台大了
馬上要走出台大了
台大的對面就是台灣科技大學
走出台灣大學,坐上捷運,繼續出發前往下一個目的地。由於來台灣大學的時候正好是放假時間,所以校園中非常安靜,很少有學生出沒。但是在校園裡,看到過幾個外國有學生,有東南亞和其它地方的,中文說的很地道,並且在假期還留在校園中學習,可見刻苦的程度,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