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城市應該是什麼樣的呢?
一,步行。
一個城市若無法用腳來行走,那就非常可怕了。比如洛杉矶,是我到過的最為可怕的城市。除了市中心那小小的一塊之外,走在路上,見到的只有汽車,沒有行人。朋友說,在洛杉矶,開車是正常的,步行是奇怪的。警察往往會攔住步行的人,檢查一番。而既然只有汽車在轟鳴,那麼馬路的兩旁全是光禿禿的,也就合理。從植物到商店,什麼都沒有。走在洛杉矶,就好像走在高速公路上一樣。這樣的城市叫什麼呢?我覺得居住在洛杉矶的普通百姓很不幸。
台北,則非常適宜步行。我已經決定,以住處為圓心,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都要步行一遍。
二,綠化。
雖然因為建設,台北的大樹已經少了不少。但相比起來,還是保留了很多。在這個人與大樹爭土地的時代,能夠看到一個城市中心有這樣的大樹,足夠欣慰了。市中心的仁愛路,有八排的大樹。還有在房價最貴的大安區,居然建設了大安森林公園。
步行時,也會意外的在某個街角,某個院落,發現大樹。是那種已經生長了很多年的,見證著時代的大樹。每一次見到,都會有一種欣喜與崇敬。你好,為了你還這樣頑強的活著致意。
台北的過人之處還在於,幾乎沒有高樓。除了那個101之外。住宅幾乎沒有超過20層的。一般也就是十來層。大部分不過三五層高。
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沒有高樓,就意味著沒有那麼多的廢氣排放。空氣質量好。
台北仁愛路的大樹。
台北的小店之多,也可以說是我所到過的城市中排名第一。
什麼樣的小店都有。那麼,也就意味著在步行時絕不會單調,枯燥。(城市的步行畢竟有別於鄉村的步行啊)
為什麼喜歡小店,很簡單,全世界的大店,幾乎沒有區別。我看不出台北的太平洋百貨與巴黎的老佛爺有什麼不同。又或者上海徐家匯商圈與香港銅鑼灣商圈有任何差異。
然而,全世界的小店,卻是家家不同。因為若沒有個性,它就無法生存。
台北的小店,不僅數量多,且跨各個行業。
粉圓店,牛肉面店,芒果冰店,書店,服飾店,二手燈飾店,蛋糕店,有機食品店,······
走著走著,就會給人一個驚喜。
那天,在永康街附近,看見櫥窗裡的衣服很有個性,就走進去,想瞧個仔細。衣服還沒有看清楚,聽到店裡放著的爵士樂很好聽。問老板娘。她立刻非常熱情的將碟片的包裝盒子拿出來讓我看。很仔細的告訴我,在哪裡能買到這樣的碟片。甚至連價格都告訴我。並沒有買衣服,倒是收獲了一個淘碟片的信息。
出了服裝店,沒走幾步,又看見了櫥窗裡漂亮的陶器。推門進去,一個很藝術的小店。賣各種陶器。他們有自己的窯,小店的名字就叫《安達窯》。看中了一把壺及一個小盞。小妹說了個名字,是某人的作品(我沒記住名字)那把壺要5000台幣。喝茶的小盞550台幣。手工做的,所以不會有重復。心裡想著也許將那個小盞給買下。小妹又告訴我,他們在莺歌(台北以南,是個陶瓷小鎮)也有分店,那邊的東西會便宜一些,大眾一些。我什麼也沒有買,但和小妹聊得很開心,有關燒窯的溫度,有關燒了幾遍,有關某某人(對台灣的制作者,我一個名字也不知道)的作品,一直到又有顧客進來,我告辭,答應她還會再來。
所有的小店,無論你買還是不買,都不會給你壓力,都可以開開心心的聊著。對眼了,欣賞了,就是好時光。
昨兒晚上,吃過晚飯,隨便走著。走來走去,就發現前面人行道上都是人,原來是家賣粉圓的。店太小,人手一份的在路上吃。粉圓也就是珍珠丸子,這家小店有幾十種的選擇,薏米,蓮子,仙草,花生,桂圓,······每份60台幣,可以任挑四種。雖然擔心自己的體重,但還是買了一份,因為我喜歡吃芋頭。選了芋頭,番薯,仙草。就那樣,捧著,坐在馬路邊上,一邊稀裡嘩啦的吃,一邊看著行人穿梭,下過雨的街道,非常干淨,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合吃一份,你一口我一口的,與粉圓一樣甜蜜蜜。
吃完,拿了店家的名片,怕下次找不到了,想著要帶秧子一起來吃。
台北的吃,實在是誘人。所以,你盡管步行吧,累了,大樹下坐坐。餓了,吃一碗鹵肉飯,才35台幣啊。
特別一提的是,咖啡館。據說台北有一千多家咖啡館。據說台北很多年輕人的夢想就是開一家咖啡館。
咖啡的價格從35台幣到500台幣不等。從歷史悠久大名鼎鼎的“明星咖啡館”到新開張的只有二張桌子的小咖啡館,台北的咖啡館,各有各的故事。
待我多泡幾家後,再來敘述。
四,文化。
這是理想的城市,最為璀璨的要素。
必須承認,從來沒有想到台北居然是這樣一個全方位的散發文化藝術氣息的城市。
就以這個八月來說,台北的劇院演出劇目全部是排的滿滿的。如賴聲川的《寶島一村》,根本買不到票。一個月前就售罄。
劇院的演出劇目有話劇,舞劇(西班牙國家舞劇團),音樂劇,交響樂,還有很多我僅看名字無法知曉的演出,比如《無極》,《紙風車幻想曲2》《外套》《泡氣球》《神論》《東方騎士的西方傳奇》,還有比如《鋼琴與小號協奏曲之夜》(演奏的曲目有蕭斯塔可維奇的),《工籐重典之長笛幻想曲》(演奏曲目有巴赫的無伴奏長笛組曲)有馬勒的《大地之歌》,有全本歌劇《阿依達》。也有本土的,如台北簪纓國樂團,演奏曲目有《二泉映月》《平湖秋月》等。
還有不少個人的鋼琴獨奏會。大提琴演奏會。某教授感恩音樂會等等。
西方的,東方的,外來的,本土的,大卡士的,小人物的,真正是你方唱罷我登場,繁華滿目,夜夜笙歌。
這還只是台北一些大的劇院的演出,還有台北藝術節,如萬花筒般的小劇場演出。更是不得了。
隨便摘錄一個如下:
9月6日 4;00PM
演出:十三月戲劇場
一個失去語言的下午,用最舒適的姿勢靠在椅背上,在安靜的背面,在沉寂之後。欲發現安靜是如此的喧囂,沉澱是在無止境的下墜中···本劇以影像為出發點,結合大量多媒體的實驗戲劇作品,以最簡化的符號,來試著闡述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灰色地帶,用最深沉的低鳴,強迫觀者參與這場實驗變奏曲。
有點意思吧?我想我應該去看看這場演出。學校咖啡館在什麼地方,還不知道。
還有很多都是很有意思的,比如這個:
一名暢銷書作家在完成一部暢銷小說之後,忽然決定改變以往寫作方式,出版一部長達三部曲的系列小說。但第一部成果卻遭受重大打擊。現實的壓力下他只好回到以往的寫作模式,不過他再也寫不出了。
演出地點是; 貳拾陸巷 Somebody Cafe
這個是不是也該去看看?
可看的太多了。就是每天看三場,也不會重復。
還有伊朗電影節。二十天裡,上映幾十部伊朗電影。
這可是小資們的理想。據說現在的小資是讀村上春樹,看伊朗電影。
台北的文化,有一點最為可喜的現象是,雅俗共賞,全民參與。幾個志同道合的人,湊在一起,就可以成立一個劇社,排戲演戲,表達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大劇院進不去,找個咖啡館就可以演出了。上述的二個就是這樣。官方還幫助你宣傳,售票。一張票賣個二百來元(合人民幣50元),不求盈利,只為熱愛。
一個地方,一個民族,要想將某個事情做好,前提是全民參與,熱愛。
台北的文化資訊,傳播也做得十分出色。所有捷運站都有印刷精美的本月份文化活動的宣傳冊子免費提供。
五,親切。
這也是一個理想的城市很重要的一點。
世界上應該還有不少理想的城市,比如巴黎,舊金山,京都,但那終究不是我們的城市。在那裡,體會不到一種來自骨髓裡的親和與自在。
台北,畢竟與大陸,與我們生長的土地一脈相承。
自自然然的,就如回到家一樣。不需要做作,不需要禮節,媽,我回來了,好累啊,有茶嗎?
在台北,如果你渴了,一定討得到一杯茶喝的。
而如果你有興趣,撞見一個名人,和他面對面的說說話,合個影,也不是很困難的。那天,去參加了“凝望·時代《悲情城市》”新書發布會。
侯孝賢導演來了。一點沒有大導演的架子。回答記者問,和氣有耐心的簽名。
就如這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