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門町,一直是年輕男女流連往返的好所在,因為這裡多的是潮流指標,只要你想得到的流行,西門町絕對是你尋寶的口袋名單之一。西門町自古至今都是台北市的繁華之地,雖然光采被東區奪去不少,但是時至今日依然能找到過往燦爛的記憶。
紅樓在我的記憶裡,就是個傳統的菜市場,十幾二十歲時,紅樓還被髒亂和違章建築包圍住,偶爾飄出一些腐臭味,絲毫感受不到紅磚顯露的美麗,我最接近紅樓的時候,大概是在緊臨磚牆旁的暗巷騎車找尋車位的時候吧。後來紅樓經過一番掙扎終於重見天日,暗巷成了露天廣場,這才讓人看清楚紅樓的完整面貌,以及它的宏偉。
紅樓在日治時期被稱為“八角堂”,八個立面都有老虎窗,是全台灣第一座示范性的公營市場,在1997年被公告為三級古蹟。市場入口采八卦造型,有“八方雲集”之意,市場主體更是十字型,只是有別於日治時代的其他建築,紅樓的外觀並沒有太多華麗的裝飾,一整個呈現簡單俐落的風格,上下推拉式的大木窗再加上紅白相間的質樸磚牆,很難讓人驚艷。
現在的紅樓搖身一變成了文化藝術休閒區,古蹟保留下來活化再利用,提供文創發展的生存空間,一樓中央展區的多寶格也展示一些與電影藝術相關的珍貴文物,懷舊海報、復古計算機、電影票、唱片、報紙、地圖等,海報牆張貼的是只耳聞過卻未曾看過的電影,從梁山伯到多桑,從李行到李安,我從其中開始想像此地以前的人聲鼎沸,還有那周圍孕育交雜出的各種商機。
紅樓後半段的一二樓就是文創區,镂空挑高的空間逛起來既明亮又舒服,各種創意在這個空間盡情揮灑,那些小物總是讓人愛不釋手,小物的制作者在每個方格裡埋頭為著理想和未來在努力,他們是貨真價實的文創大師。
離開了紅樓,由中華路往南走去,不遠處的西本願寺也正在展出電影相關的歷史,不過最能吸引人目光的是那獨立在小土丘上的鐘樓,。日頭正熱,應該要去鄰近的八拾捌茶輪番所以日本人的風格好好地品茗一番,因為據說裡頭有榻榻米座位區,能夠如此悠閒飲茶,那該是人生一大樂事,不過我還是先逛逛整個園區再說。
西本願寺被台北市政府指定市定古蹟,但曾經遭受祝融,如今僅留存輪番所、鐘樓和樹心會館。據資料指出,西本願寺原本的名稱是淨土真宗本願寺派台灣別院,是最早進入台灣的日本佛教宗派,來台的任務主要是為在台日軍進行慰問、照護和舉行葬禮,後來就在現址建造本堂,設立了台北別院。
後來國民政府接收後,這裡曾經充作警備總部的囚牢和眷村之用,一直到民國94違建拆除後,寺廟的建築才被世人發現。輪番所就是昔日住持的住所,樹心會館呈現T型,也是紅磚建築,屬於和洋混合風格,據說以前曾是幼稚園,現在則展示了台灣電影的歷史,也提供紀念章讓游客蓋印。
稍微在裡頭逛了一會兒,接著我走上鐘樓,雖然不能撞鐘,但是居高臨下的地勢讓人心曠神怡,一邊是大樓,另一邊是車水馬龍的中華路,如果周邊沒有高聳林立的大樓,360度的環繞景色一定絕贊。西本願寺的人潮不多,站在這裡吹著徐徐拂過的微風,看著匆匆走過的行人,心裡想著,能夠尋得這都市叢林裡的秘境,這種美好的體驗實在難得。我喜歡這種反差很大的對比,現代和舊有並存,讓這城市有一種寬融的包容感,是一種文化的融合,讓歷史在生活中自然呈現,歷史不是只在課本裡,也不是距離遙遠的神話,而是一種隨時可以貼近的故事。
哪裡去紅樓地址:台北市萬華區中華路一段及長沙街二段口
本文章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