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走回頭路,我們決定先去太魯閣大峽谷後再回花蓮住宿地,越往峽谷深處開天上的雲霧越來越多,天顯得暗了許多,但絲毫沒有改變大家的游興。太魯閣大峽谷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到了太魯閣峽口。迎面可看到一座紅柱琉璃瓦高大牌樓,橫匾上寫著“東西橫貫公路”六個大字。這裡是中橫公路的東端起點。穿過牌樓,踏上公路,人們立即會被沿途壯美的景色所吸引。這裡有斷崖深谷,臨空飛瀑,清澈溪流,處處蔚為奇觀。景色之雄奇,可以說是鬼斧神工,參天地造化之最,被列為“台灣八景”之一,名“魯閣幽峽”。我們在景區的服務區作了短暫休息,然後繼續坐車前行。
“太魯長春”是入峽後的第一景。過紅色的鐵橋長春橋後,只見一道飛瀑在長春祠前分流人立霧溪,加上古典的祠堂建築,一幅山水庭園的圖畫便活生生地呈現眼前,位於青山綠水間的長春祠,是為了紀念修築中橫公路的殉難者而建的,原祠因地震遭山石毀損,目前的新柯是采用山洞型的建築而成。祠後有380台階的石梯蜿蜒向上,俗稱為天梯。石梯盡頭可到達觀音洞,洞內有觀音石佛及橫貫公路的施工全圖。
由長春祠繼續前行約兩公裡,轉過一個巖角,面前突現一座高插雲天的筆直大斷崖,斷崖下的寧安橋長82米,是建造時本省最長的單孔橋。附近有一座不動明王廟,是高山族同胞為鎮山而建的,過往旅客往往在此燒香祈福。再往前行不久,可以看到一條銀白色如絲絹般的瀑布從山壁間流下,這就是著名的銀帶瀑布,夏日至此頓感暑意全消。
再進地勢愈高,而崖峽愈險愈奇。兩岸大理石峭壁在流水作用下被溶蝕成許多小孔穴,聰明的燕子便以這些小洞為巢,形成“百燕鳴谷”的奇觀,故名“燕子口”。但是隨著公路上人聲、車聲的隆隆作響,燕子早已離巢另覓他處安居了。
燕子口盡頭,有一座靳珩橋及靳珩公園,均以開鑿興建中橫路時殉職的一位段長而命名。過橋西行,就來到錐麓大斷崖。這時相信所有的游客只有一個表情,即難以置信這天然奇景,因為一半的面積成了高聳入雲端的絕巖峭壁,而另一半的山壁則成為深入水中的崖面石牆,這高低落差1660米的大斷崖,架構出氣勢磅礴、雄偉壯觀的浩瀚無垠。抬頭仰望藍天,只見天空因兩岸山勢實在太過高聳,只剩下一道細細的巖縫透出些許光芒,這就是中橫奇景之一的“虎口線天”。
九曲洞是橫貫公路工程中最險要的路段,這段險路九折十八回,蜿蜒於山壁洞穴之中,全長800米,步行約40分鐘。人口處石壁上有黃傑將軍所書“九曲洞”與書法家梁寒操所書“九曲蟠龍”摩崖大字。游人至此仰觀壁立千仍,俯瞰潺潺溪流,仿佛正處於天地接縫間,那種與天與地合而為一的感受,真是奇妙無比。
以下是在峽谷中拍攝的PP~
(~~~~)
~
~
~
想看更多的PP請到我的博客 :http://blog.163.com/gzp_158/blog/static/420366320081197555317/ed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