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到阿裡山的交通方式
嘉義至阿裡山雙向拼車 天天發車
http://mall.taiwandao.tw/ar_detail_id_490.html
半日游行程:
◎嘉義公園(史蹟資料館、射日塔) → 蘭潭風景區 → 嘉大昆蟲館、禾康園 → 用餐
◎嘉義百年公園擁有豐富而罕見的文史寶藏,可以看出多族群、多朝代的文化特色,值得親近踏游,細細品味。此外,位在公園東北側的林業、農業兩試驗分所,場中遍植多種熱帶植物,濃蔭逐暑,綠葉搖風,亦值得順道一游。
◎蘭潭又名南潭,蘭潭潭水清澈見底,四面岡陵起伏,山光水色,潭水若遇月夜朦胧,如詩如畫,故「蘭潭泛月」列為嘉義八景之一,沿岸的環湖公路,環湖巡禮可見觀景樓,立於樓頂蘭潭一覽無遺。
◎嘉大昆蟲館規劃有台灣昆蟲標本區、保育類昆蟲模型展示區、水生昆蟲展示區、 資源昆蟲展示區、世界昆蟲標本區、世界珍奇活體昆蟲展示區等六個專業展區,並設有世界首創的旋轉彩蝶柱,以及大型蝴蝶溫室,深具特色。
一日游行程:
◎「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嘉義舊酒廠) → 北門驿 → 桧意森活村 → 阿裡山森林鐵路嘉義車庫園區 → 動力室木凋作品展示館 → 森林之歌 → 嘉義市立博物館 → 嘉義市交趾陶館 → 獄政博物館(嘉義舊監獄) → 文化路夜市
◎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嘉義舊酒廠):位在嘉義火車站旁的嘉義舊酒廠,創建於1916年,由於是台灣最早生產高粱酒的酒廠,而有「白酒故鄉」的稱號。嘉義酒廠於1982年遷往民雄工業區,遷建後,現址建物全數保留,包括試驗工場、鍋爐室、五金倉庫、再製酒工場、製麴工場、包裝工場、機械修理與木工室,均列為歷史建築,是台灣製酒產業重要文化資產。
◎北門驿:日治時代日本人在1899年發現阿裡山森林,蘊藏量足夠執行伐木計劃80年,而建置阿裡山鐵道,台灣上等桧木、扁柏被運到日本及台灣平地蓋神社,同時供應給日本關東、關西、九州的造船業,運材鐵道終站設在嘉義北門,因日本人稱車站為驿,所以這座木造車站稱為北門驿,此車站已近百年高齡,為阿裡山森林鐵路沿線3個僅存的日式木造車站之一,彌足珍貴。
◎桧意森活村:阿裡山森林鐵路起點即是本市北門驿,因此本市成為阿裡山入口門戶;早期阿裡山森林鐵路運送下山的木材聚集於本市,促使北門驿周邊木材行及製材工廠生意的蓬勃,形成當時繁榮景象,也帶動附近商業發展。當時周邊所建築的日式房捨,建材皆使用桧木,是日式建築的一大特色,也是阿裡山林業發展的歷史見證。為了活化此日式宿捨群建築,特整頓打造「桧意森活村」,包括6大主題區-林業資料館、農業精品館、特色商店、桧町原宿、木材藝術與美術藝文等,除可認識林業的歷史,也能體驗木工精緻產業的美,發揚阿裡山林業文化。
◎阿裡山森林鐵路嘉義車庫園區:宛如大型火車生態博物館,可近距離觸摸數台退役蒸汽火車、柴油機車、動力客車、客貨車廂以及方便火車頭變換方向的圓形轉車台等,是鐵道迷絕不能錯過的火車寶庫。
◎動力室木凋作品展示館:前身是嘉義市最早的火力發電廠,也是嘉義市第一座鋼骨鋼筋溷凝土(SRC) 構造建築,於1913年完工,是台早期運用新式建築技術建造,為罕見的挑高大跨距建築;目前此歷史建築係整建再利用做為木凋展示空間。
◎森林之歌:嘉義市林業廊帶中的新地標-森林之歌,運用林務局提供之木材、鐵軌、黃籐及石材等素材製作,重現嘉義「木材之都」榮景。設計意象上乃是以高聳神木及阿裡山火車鐵軌為主題,塑造出一處清靜的心靈高塔-條狀木頭環繞主體,猶如神木蟠踞萬仞,擁抱雲霄;大量綑綁的木段,堆疊出高塔狀,呼喚嘉義輝煌林業景象;銅材編織圓頂,露出天際雲彩,提供民眾仰望日月;籐材編織走道,藉此進出主體,彷彿穿越山洞妙境;底部鋼架石籠環繞,與山林土壤緊繫的生態關係,襯托出平地森林的特殊環境。
◎嘉義市立博物館:為一座多功能的綜合博物館,建築主體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一樓-地質廳、特展區;二樓-化石廳、交趾陶特展區、石猴特展區;三樓-美術廳、陳澄波紀念區、嘉義藝術空間,展示內容涵蓋嘉義的「地質、化石、美術」三大主題。地質廳探索嘉義位於北回歸線的科學定義與飄移變化,以及介紹相關山脈與地震;化石廳主要展示嘉義出土的生物化石;美術廳設有畫家陳澄波紀念區,並安排當代各項藝術主題展,完整呈現嘉義市在地自然景觀及人文藝術等文化特色。
◎嘉義市交趾陶館:嘉義市是交趾陶的故鄉,日本稱之為「嘉義燒」,該館規劃有6個展示區,以及斗牆、兒童創作區、陶藝教室等設計,完整介紹交趾陶的淵源、裝飾場景、傳統題材等,充分展現交趾陶塑型之美、釉彩之美、題材之美。
◎獄政博物館(嘉義舊監獄):現由法務部規劃作為獄政博物館,其保存完整監獄建築群,具有高度的單一類型建築發展史的研究價值,尤其是監獄房捨空間配置採放射狀扇形設計,為世界唯一原地保存的賓夕凡尼亞式監獄建築,除能達到防止獄犯逃脫與管理之便,並符合通風、採光、防潮與空中巡邏等需求,另監捨、控制台、行政區大致保留原有形貌,門窗、壁板材料大部分使用阿裡山桧木,特別要求堅固、耐用及防逃等專業施工,在台灣監獄歷史和建築意義上都彌足珍貴。
◎文化路夜市:位於嘉義市中心,沿路有各式商家攤販,如雞肉飯、沙鍋魚頭、粿仔湯、米糕、鳝魚麵、豆花…,且許多嘉義知名美食與伴手禮也在附近,是嘉義最繁華熱鬧街道、最重要的吃喝購物商圈,該夜市並入選交通部觀光局2010年十大特色夜市。在逛街及品嘗美食的同時,還可至中央噴水池觀賞色彩缤紛的噴泉,亦可至富文化藝術氣息的文化公園駐足休息。
二日游行程:
第一天:
◎「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嘉義舊酒廠) → 北門驿 → 桧意森活村 → 阿裡山森林鐵路嘉義車庫園區 → 動力室木凋作品展示館 → 森林之歌 → 嘉義市立博物館 → 嘉義市交趾陶館 → 獄政博物館(嘉義舊監獄) → 文化路夜市
◎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嘉義舊酒廠):位在嘉義火車站旁的嘉義舊酒廠,創建於1916年,由於是台灣最早生產高粱酒的酒廠,而有「白酒故鄉」的稱號。嘉義酒廠於1982年遷往民雄工業區,遷建後,現址建物全數保留,包括試驗工場、鍋爐室、五金倉庫、再製酒工場、製麴工場、包裝工場、機械修理與木工室,均列為歷史建築,是台灣製酒產業重要文化資產。
◎北門驿:日治時代日本人在1899年發現阿裡山森林,蘊藏量足夠執行伐木計劃80年,而建置阿裡山鐵道,台灣上等桧木、扁柏被運到日本及台灣平地蓋神社,同時供應給日本關東、關西、九州的造船業,運材鐵道終站設在嘉義北門,因日本人稱車站為驿,所以這座木造車站稱為北門驿,此車站已近百年高齡,為阿裡山森林鐵路沿線3個僅存的日式木造車站之一,彌足珍貴。
◎桧意森活村:阿裡山森林鐵路起點即是本市北門驿,因此本市成為阿裡山入口門戶;早期阿裡山森林鐵路運送下山的木材聚集於本市,促使北門驿周邊木材行及製材工廠生意的蓬勃,形成當時繁榮景象,也帶動附近商業發展。當時周邊所建築的日式房捨,建材皆使用桧木,是日式建築的一大特色,也是阿裡山林業發展的歷史見證。為了活化此日式宿捨群建築,特整頓打造「桧意森活村」,包括6大主題區-林業資料館、農業精品館、特色商店、桧町原宿、木材藝術與美術藝文等,除可認識林業的歷史,也能體驗木工精緻產業的美,發揚阿裡山林業文化。
◎阿裡山森林鐵路嘉義車庫園區:宛如大型火車生態博物館,可近距離觸摸數台退役蒸汽火車、柴油機車、動力客車、客貨車廂以及方便火車頭變換方向的圓形轉車台等,是鐵道迷絕不能錯過的火車寶庫。
◎動力室木凋作品展示館:前身是嘉義市最早的火力發電廠,也是嘉義市第一座鋼骨鋼筋溷凝土(SRC) 構造建築,於1913年完工,是台早期運用新式建築技術建造,為罕見的挑高大跨距建築;目前此歷史建築係整建再利用做為木凋展示空間。
◎森林之歌:嘉義市林業廊帶中的新地標-森林之歌,運用林務局提供之木材、鐵軌、黃籐及石材等素材製作,重現嘉義「木材之都」榮景。設計意象上乃是以高聳神木及阿裡山火車鐵軌為主題,塑造出一處清靜的心靈高塔-條狀木頭環繞主體,猶如神木蟠踞萬仞,擁抱雲霄;大量綑綁的木段,堆疊出高塔狀,呼喚嘉義輝煌林業景象;銅材編織圓頂,露出天際雲彩,提供民眾仰望日月;籐材編織走道,藉此進出主體,彷彿穿越山洞妙境;底部鋼架石籠環繞,與山林土壤緊繫的生態關係,襯托出平地森林的特殊環境。
◎嘉義市立博物館:為一座多功能的綜合博物館,建築主體為地下一層、地上三層。一樓-地質廳、特展區;二樓-化石廳、交趾陶特展區、石猴特展區;三樓-美術廳、陳澄波紀念區、嘉義藝術空間,展示內容涵蓋嘉義的「地質、化石、美術」三大主題。地質廳探索嘉義位於北回歸線的科學定義與飄移變化,以及介紹相關山脈與地震;化石廳主要展示嘉義出土的生物化石;美術廳設有畫家陳澄波紀念區,並安排當代各項藝術主題展,完整呈現嘉義市在地自然景觀及人文藝術等文化特色。
◎嘉義市交趾陶館:嘉義市是交趾陶的故鄉,日本稱之為「嘉義燒」,該館規劃有6個展示區,以及斗牆、兒童創作區、陶藝教室等設計,完整介紹交趾陶的淵源、裝飾場景、傳統題材等,充分展現交趾陶塑型之美、釉彩之美、題材之美。
◎獄政博物館(嘉義舊監獄):現由法務部規劃作為獄政博物館,其保存完整監獄建築群,具有高度的單一類型建築發展史的研究價值,尤其是監獄房捨空間配置採放射狀扇形設計,為世界唯一原地保存的賓夕凡尼亞式監獄建築,除能達到防止獄犯逃脫與管理之便,並符合通風、採光、防潮與空中巡邏等需求,另監捨、控制台、行政區大致保留原有形貌,門窗、壁板材料大部分使用阿裡山桧木,特別要求堅固、耐用及防逃等專業施工,在台灣監獄歷史和建築意義上都彌足珍貴。
◎文化路夜市:位於嘉義市中心,沿路有各式商家攤販,如雞肉飯、沙鍋魚頭、粿仔湯、米糕、鳝魚麵、豆花…,且許多嘉義知名美食與伴手禮也在附近,是嘉義最繁華熱鬧街道、最重要的吃喝購物商圈,該夜市並入選交通部觀光局2010年十大特色夜市。在逛街及品嘗美食的同時,還可至中央噴水池觀賞色彩缤紛的噴泉,亦可至富文化藝術氣息的文化公園駐足休息。
第二天
◎百年嘉義公園:面積約268000平方公尺,園內古木參天,涼亭水榭,假山魚池,曲徑通幽,風景雅緻。公園內有史蹟資料館、射日塔、孔廟、福康安紀念碑、震災紀念碑以及國寶級的阿裡山森林鐵道老火車頭等史蹟,為民眾休閒好去處。百年嘉義公園亦擁有豐富而罕見的文史寶藏,可以看出多族群、多朝代的文化特色,值得親近踏游,細細品味。此外,位在公園東北側的林業、農業兩試驗分所,場中遍植多種熱帶植物,濃蔭逐暑,綠葉搖風,值得順道一游。
◎嘉義樹木園:設置於明治41年(1908)的植物園,面積約8.6公頃,坐落於嘉義公園東北側,其原為橡膠的苗木生產與試驗地,後改為熱帶經濟樹種之栽植試驗區,原屬熱帶經濟樹種之栽植試驗地,其後以母樹園之形態經營,隸屬於台灣省林業試驗所。目前園內栽植之樹木有一百四十種,分屬於四十七科一百零七屬,多屬人文特色的解說植物,如著名的桃花心木、肯氐南洋杉、黑板樹、巴西橡膠樹等等。歷經百年歲月,園區內群樹挺拔林立,自然樸實中充分呈現林場的幽靜氣息,實為嘉義市區內重要的休閒綠地。
◎嘉義市九華山地藏王庵:九華山地藏庵舊名為「嘉邑北岳殿地藏王-九華山地藏庵」,九華山地藏王菩薩金身,係遠於明朝末年由某善士護持來台,康熙 36 年(1697)擇定於現址恭奉,迄今已歷三百馀年。康熙56年(1717)北路營守備游崇功建庵,乾隆25年(1760)知縣李倓擴建,始略具規模,後經多次修建,於民國 60 年重建為七層蓮花寶殿。
◎嘉義市城隍廟:城隍又稱城隍爺,象徵地方之守護神,城隍廟是嘉義市民的信仰中心,自古即與民眾息息相連,香火鼎盛。 城隍廟於康熙五十四年(西元1715年)創建。雍正十年(西元1732年)重修。及至乾隆二十九年,因廟身傾圯斑駁,有折崩之虞,新任邑宰張所受加工予以重修。現今城隍廟為泉州溪底派匠師王錦木主司重建,建築富麗,格局尊貴,對木凋藝術表現深具特色,拜殿之八卦藻井,正殿步口及次間看架斗栱,全由榫卯斗成,不用一釘一鐵,匠藝巧奪天工。 城隍廟保存清朝之碑匾文物十馀件,彌足珍貴,包括全台城隍廟唯一獲皇帝賜匾的「台洋顯佑」匾,太子太保王得祿獻「道宏化育」匾,知縣張所受立「重建城隍廟」碑,知縣范學恆為供香燈之資而立碑,晉江龔道南獻大算盤,知縣王廷干為興築陰靈堂而立碑,教谕蘇鳳藻獻「赫聲濯靈」匾,台澎掛印總鎮章高元率參將周立得等獻「除暴安良」匾等計 11件,彌足珍貴。
◎蘭潭風景區:位於嘉義市東部,蘭潭潭水清澈見底,四面岡陵起伏,山光水色,潭水若遇月夜朦胧,如詩如畫,故有「蘭潭泛月」之稱,為嘉義八景之一,沿岸的環湖公路,環湖巡禮可見觀景樓,立於樓頂蘭潭一覽無遺。其中位於蘭潭泛月廣場旁「月影潭心」,此作品是以鋁片編織的縷空主題結構,月光下光影幻化,獨特的美姿,如鳥巢構築在潭水之上,呼應周遭樹群鳥隻,充滿自然野趣氣息。以「月影潭心」為設計主題,「月影」代表「泛月」美景,「潭心」為湖心波紋,諧音「談心」則為游潭閒情,傳達蘭潭之「月、水、游潭」的地景意象。陶製的底部圓潭水滴,彷彿蘭潭源源不絕水源,延伸出色彩夢幻;中間鳥巢上半部如桃子,象徵嘉義市「桃城」古名;側邊樹巢如火雞尾端般矗立,令人聯想到本地盛名的「火雞肉飯」,造型上融入嘉義市的人文與觀光特質。
◎嘉大昆蟲館:該館屋頂有特殊的圓頂透光設計,其館內形塑全天候賞蝶空間,建造半球形結構玻璃溫室,每天從培育室施放新羽化的蝴蝶,促使溫室內的蝴蝶數量經常保持高峰狀態,能提供參觀者全新的體驗,值得游賞。 嘉大昆蟲館規劃有台灣昆蟲標本區、保育類昆蟲模型展示區、水生昆蟲展示區、資源昆蟲展示區、世界昆蟲標本區、世界珍奇活體昆蟲展示區等六個專業展區,並設有世界首創的旋轉彩蝶柱,以及大型蝴蝶溫室,深具特色。
◎嘉大植物園:該館之半圓球型溫室,展示強調原生森林與溪流濱岸意象的植物群落,溫室周邊景觀有台灣重要樹木標本園,恆春、蘭嶼植物區及水生生態池植物區與旱生植物區等主題。溫室內設有彷巖山而成之瀑布植物區,上有一道瀑布由八米高的巖壁洩流而下,其產生水氣,恰可提供巖壁上蘭花及蕨類植物生長所需濕潤環境,形成自然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