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米村紙教堂
作者:倩容
在桃米,每一座生態博物館的背後都有一或幾顆火熱的燃燒的心,以及對土地、自然、歷史和人民深深的愛。
每年青蛙呱呱唱著歌兒的季節,都會讓我想起一個地方,那裡是青蛙的天堂,台灣埔裡桃米村。
無情的台灣9.21地震摧毀了美麗但不被人關注的桃米村,大地震的打擊,對這裡無異於雪上加霜。但是地震卻催了一個新的桃米村,它顛覆了此前的歷史,以一種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的面前。
桃米村早已聞名於外,來到桃米之前,已對桃米村略知一二,想象中是有一片整齊規劃的新民居,被改造為民宿。實際上的桃米村卻像是一個大的生態系統,沒有統一的農捨,每一戶的房子基本上保持在原先的基礎,與環境有個天然的協調。這裡不是簡單的重建,而是嘗試新的社區模式:圍繞民宿、圍繞著生態構建新的社區模式。
桃米村生態公園
聽這裡的村民廖先生說重新修建房子三茅屋的時候,盡量保持原有的狀態,不砍掉任何一棵樹,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修建房屋,盡量充分地利用自然光引入到房間.......建築與環境和諧的思想,我們能感受到早已經深深地植入在桃米村人民的心中。
三茅屋坡下3、4米處,有一個漂亮的小池塘,一條裸露的小水溝順著三茅屋而下,流入池塘。廖先生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生活廢水沒有被直接處理掉,而是通過自然的生態系統進行水質的過濾,最後流出池塘外。我們聽到池塘中青蛙在“給、給、給”的大聲叫著,池塘中魚在悠閒地游著。
每一個民宿老板簡直就是一個生物學家、植物學家,沿著村子走過的每一棵樹、每一個小動物,都可以成為給我們分享的題材。即使這麼常見的蜘蛛,廖先生瞬間就把蜘蛛先生描述成了一個力學專家,蜘蛛在構建蜘蛛網的時候,是從一端跳到另一端的,如何保證准確性?蜘蛛先生會經過精密地數學和力學計算,最終得到一條最佳拋物線路徑。
在桃米村,你可以看到三分之二的青蛙品種
桃米村蝴蝶品種
4月的下旬,正是螢火蟲時光。在桃米村的濕地中,生活著大量的螢火蟲,它的成蟲周期只有短短的10多天,然後就會變成蛹。成蟲期就是螢火蟲的發光時期,因此也才10多時間。先是一個簡短的螢火蟲科普,有機會看到一群群的螢火蟲,閃著白光,仿佛進入到一個安寧的世界。為了保護螢火蟲,濕地保護是不允許撒農藥的,否則會導致螢火蟲的中毒死亡。
桃米村的螢火蟲
在桃米發展民宿。游客能住下來,才有可能發展其他產業。村民們則是以有准備、有知識儲備的狀態迎接游客,他們自信滿滿和有能力的形象也大大扭轉了游客對農民的固有印象。不同的季節,在桃米村有不同的生物體驗性項目,因此桃米村能夠常年吸引游客來參觀和體驗民宿的生活。
桃米村的民宿
這裡特別適合親子游,帶上小朋友,置身於生態區中,定會引起他們無限的好奇心,萌生許許多多類似生物學家的夢,或者到紙教堂去歇息換半日安寧。腦補許多生物知識,親近大自然,就像回到校園,認認真真當了一會學生,這種感覺真好!
倩容微信公眾號:zengqianrong,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或者郵件通知作者:[email protected],並將這段話帶走。 倩容,搜狐旅行自媒體聯盟成員、面包旅行達人專欄撰稿人、西藏旅游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