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衣
初來乍到的外地人看到北京街上的許多不起眼的打扮,可能忍不住要暗暗說一聲,北京人穿得真不過如此,猛一瞧還不如外省尤其是南方某個塗脂抹粉的小城比如溫州。事實上,呆在北京久了,就會發現,北京人的衣著應該說是中國人裡頭最有味道。
上海人精明而洋氣,據說他們的目標從前是香港,現在早已直奔日本,精致而細巧,感覺整個人都滿有出處,一針一線絲絲不苟。女孩子配上細而彎的眉毛,塗上在華韓國人喜歡用來加以和中國人區分的朱黑口紅,上海人的樣子總是在時髦的背後顯出和多數國人不一樣的氣質,更要命的是,他們過於以這種差異而自豪。廣州人很實際,因此也有著缺乏書卷氣和斯文歷練的遺憾,加上那裡的服裝加工業過於發達,已經讓本地的青年人分不太清品牌的真正優劣。即使是很“炫”的廣州新潮崽未免過於“惟香港人馬首是瞻”,以至於偶爾有幾點亮色在普通人群裡閃現,也讓人誤以為是過境來的港澳同胞。這裡所說的對象都是指普羅大眾,滿街積極地行走,也包括偶爾或經常坐坐出租車,甚至是開著私家車而忙錢忙不過來的一大批基本市民。真正大手筆的穿衣人,即使在中國也穿出了國際水准的人士不在本文話題之內,因為他們早就不單單屬於中國的某個城市-----事實上,這類人更多的是屬於國航,東航或泛美、法航、全日空的流動居民。
只有觀察雜居在北京的人, 才能看出北京人在穿衣眼光上的特別。首先是北京的年輕人,作為大眾服飾的主流消費者,表面上看,北京的青年人比外地的同齡人要樸素的多,男男女女都沒有那麼多的花樣翻新,不過這種樸素是一種更國際口味的簡單,水洗布干淨利落的那一種。這自然和北京是中國首當其沖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氛圍有關。也有人不置可否地分析說,北京人的這種口味,更多的是受了以老外為對象的假國際名牌泛濫於秀水街、三裡屯有關。不過呢,北京青年即使不穿衣服也比外地人要關心國際大事,自然眼界屬於中國數一數二的開闊,何況北京各色的外國人之多,留學生,外商,旅游者,毫無疑問應該算中國之最,加上每年至少有四萬人想著當年就出去放眼向洋看世界,北京城市的國際性助長了北京小伙或北京小妞的自信心,形成了滿城盡是POLO,CK,VERSACE的T恤和仔褲甚至更多。好在只有北京人才能大模大樣地把這些真假名牌穿得跟真的似的,因為這座風情萬種包容性極強的城市裡,什麼事情都會發生,讓你無法猜測,面對的是何等神仙。再說北京人的收入與日俱增,素來不顯山水的北京人裡頭追求個性張揚的青年人也十分不少。這類人中無疑將會產生身著傑尼亞西服,戴勞力士手表,開奔馳車的新一代北京人。
總括性地說,年輕北京人包括四十歲左右的這個年齡段的人在“穿”方面,主要是白領和准白領傾向,這和北京知識層次普遍較高有關。而其他的北京人可能衣著上沒有太多講究,但是還是能看出一些共性。總的說,北京大凡有份不好也不賴的工作的人,穿衣傾向是向領導城市潮流的白領階層看齊,只不過由於經濟或文化的原因,以及更主要的是北方人疏懶的原因,他們大多愛穿休閒服裝,-----據說這類服裝不容易顯出富貴平賤,既符合北京人不喜招搖的個性,又能滿足一下追趕潮流的一點虛榮心-----偶爾有件稍具牌子比如GIORDANO或JEANSWEST之類,好象也沒有時髦青年的那分耐心去打理自己的整體形象。這類人有時對頭發、鞋等等可能很在意,偶一修飾,他們就能覺得象是進行了一項大工程。而時尚主流的年輕人似乎對頭發的變化不太注意,-----當然,自命搖滾的除外。鄰居家的親戚從杭州來念大學,第一年還頭上流油,第二年就變小短發,到了後來,發型很簡單,非得細看才知道一些發膠的痕跡,小伙子也就一天比一天象北京人,寧可沒戶口也不願回杭州上海,說是一看見那邊小年青的頭發油光水滑衣著光鮮就覺得沒層次。
可見城市的服裝和城市的風格大有關系,北京畢竟是北方內陸的故都,景物壯觀而福澤深厚,再多的“IN”“COOL”,也一時無法改變北京整個城市的凝重大方。更多的北京市民穿著隨便(偶爾還有點不太干淨,可能是因為平房用水稍有不便,以及沒有江南水鄉人的洗滌習慣),堂皇出入酒樓賓館,乃至美術館音樂廳-----不過這到體現出北京人之所以不太講花哨式樣的原因,北京人總覺得要干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多著呢,誰耐煩跟你穿衣戴帽不嫌折騰。胡同深處的街哥街嫂大媽阿伯,夏天不上班的時候有時好象只披了一塊布在身上。就連國家機關的中年人裡頭,也偶爾可以看到舊舊的襯衣,老式的部隊皮帶系住的是很少有褲線的直角西褲。至於街頭巷尾的民工,火車站前風塵僕僕的外地游人,擁擠而糟糕的機場剛剛抵達的國際旅客,他們都很快地分散到北京這座都市,然後很快融合在錦衣怒馬的人群中,因為,北京這座城市,實際上穿著全國各地世界各地的衣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