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有很多人盛贊過北京,還有北京的秋天,應該是從中學課文裡明白她的美麗的吧!
我一向容易對美麗的地方會懷上憐香惜玉的感情,有時變的很诙諧,帶一點點調侃的去解讀身邊的顏色:粉紅的時候就說那是小姑娘罷,紅撲撲的想要毫無顧忌的把她擁在懷裡;碧綠的時候就當自己是初生的嬰兒,要貼近那永遠的生命之色;蔚藍的時候最是張狂,豪飲一捧山泉,吼幾聲,仿佛天下就惟我獨尊!
北京的顏色是厚重的象著了重重的油墨,尤其是在一雙雙清澈的眼中!北京的服飾、建築、曲調甚至是天空,無不蘊含著一種無形的張力,仿佛是九霄裡的藏龍,曲筋縮爪之間,目光已經叫人領略一種聲勢和氣概。可是,這也就是一條藏龍,永遠的隱身在厚厚的霧藹中,是一種玄虛還是一番困頓的掙扎?
有時候會重重的歎一聲,咳一口濁氣,走進那一片濃濃的色調中去。
這個時候,就不知不覺的沉重起來,嘴邊哼唧幾聲的也成了厚重的古腔古韻了。身體的每一個細胞被那種紅的黃的色調籠罩著,蛋白樣的細胞液裡逐漸滲進了古銅色的琉璃,蘭紫色的景泰,金黃色的磚瓦還有绛灰色的石欄。
這是京城,千百年的京城,住過皇帝太監宮女大臣的京城,演繹了無數直叫國人掏心撕肺的歷史的京城!也是成就了千千萬萬視死如歸的氣概的京城!
住在京城裡的人應該驕傲了吧?所以有龍盤虎據以及指點江山,君臨天下還有氣吞山河。所以往昔風流人物,是該住在這北京城裡頭的(現在,南蠻的我也住在了這皇城,誠惶誠恐了要)。想想看,如果沒有辛亥革命,現在太和殿的門票應該是天價?走在大街上,還在想腳下的磚哪個皇帝踩過?可是即便真的踩過,腳下的依然只是塊磚!
京城的面目千百年的重復著,這是作京城的難處。只是欣喜在於,住在京城裡的人多了。
哪一天沒有京城這個概念了,北京就真的成為歷史了。
我沒有擁抱或者濃入或者仰天長嘯一把,我翻開畫布,在上面重重的塗了一把。
京城(二)--司馬台
京城散記--長城
我沒有去成幕田峪或八達嶺,也許這是天公安排,叫我去了一趟司馬台。
北京附近的長城也許是馳名中外的,或者叫耳熟能詳?可是,同一雙腳,踩在新近砌起來的石板磚上的感覺和現在站在眼前的這段長城上的感覺竟是這般的不同。
從金山嶺到司馬台,絕大部分的石頭是不完整的。風霜和歷史的痕跡在這裡一覽無遺。雖然聽不到戰鼓,看不到硝煙,可是,卻叫人有置身塞外的蒼涼和悲壯。
台階上,有一半面積被冰雪覆蓋著,透過光滑的冰面,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寒風中孤寂的腳印。長城腳下的風是冷的,可是站在這山的高處,指尖觸過,卻是騰騰的殺氣和傲視蒼山的熾熱,是任憑冰霜撕咬而千年屹立的雄渾!
就這麼延綿著,就這麼靜止著,雖然烽火台的狼煙已經不在,可是背負起這段歷史的氣息依舊長存。
同行的外國朋友顯然對曲曲折折建築藝術發生了比起歷史來更為濃厚的興趣,快門閃動間,按捺不住的是興奮之情。也許他們也有想象,大腦裡勾畫出的是八國聯軍式的軍團在平原上緩緩前行,可是,想象在這在這崇山峻嶺間就顯得如此的無力和貧乏。除非親身所見,誰能相信有哪支軍隊能跨過這座長城,還有那峰巒疊嶂的群山。
於是,長城是孤獨的,孤獨的品銘悲壯。也許這正是因為他的不可逾越。
然而,不可逾越的好象已經成為歷史,孤獨的英雄唯一的命運就只有獨自死去。留下千古憑吊的證據,僅此而已。
三個小時後,走完了最後一段長城,我便揮一揮手,作別歷史的塵埃,輕松的朝著山下走去。
Buffalo Bill
Nov. 16, 2001 in Be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