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稱故宮為宮殿作品中最傑出的作品一點也不過分。小時候,家就在故宮附近,春游的時候,就來過故宮。但是那時候什麼都不懂,只覺得那是一片房子,只不過比家裡的要大很多。後來從小學到初中,一直都在故宮附近,以至於初中長跑裡也要從午門的廣場前穿出來。到了大學,由於學的專業與旅游有關,就又有機會來到這一大片房子面前。房子還是那些房子,一點兒都沒變,變得只是人看的角度。很多以前從來沒有注意到的細節跳將出來、站在你的面前,讓你不得不為它的神奇和神秘而驚歎。
你注意過午門嗎?別告訴我你注意過。你只是看過、看見過,卻從來沒有注意過。午門外面有五座門,正中當然是皇帝走的。但是,它從裡面看有幾座門?如果是從裡面來看的話只有三座門!為什麼會這樣?只是便於防御、減緩敵人入侵的速度。平時最邊上的兩座門並不開,只是遇到大型慶典的時候,它才開啟,以供官位低的人們出入。
看看那午門上的五座樓台,如鳳凰展翅般華麗且又傲然的在兩邊展開。電視劇有句話雲:“推出午門斬首!”可又有哪個皇帝傻到在自己家的大門前殺人(P.S.朱 除外,他曾在這兒用廷杖打死過好幾個人),讓本來就冤魂萦繞的宮室多添幾分陰氣呢?午門上曾經多次舉行過一個儀式,叫做“金鳳頒诏”。在城牆正中向下面斜斜的引出一條繩子,一只木頭雕成的描金彩鳳口銜著皇帝的诏書由上往下滑向底下接诏書的太監,太監接下诏書並向其它的人宣讀。這就是所謂的“金鳳頒诏”,我怎麼想怎麼覺得像玩小孩兒的游戲一樣無聊和可笑。
看看那四座華表,它寄托著多少老百姓對他們帝王的殷切期望。可是呢?那只是皇家宮室的擺設!忘了是幾百年前,那時它本不是立於宮室前的擺設。在荒涼的曠野,它原是標記著一個人的最終歸處,它讓做子女的在數年後仍能找到父母化為塵土的地方。那時的它只是一個木柱,標記著一座墳墓。後來朝代更迭,木柱有了雕飾、成了石柱,也成了權力與富貴的象征。
看看太和門裡面的廣場,不要只被太和殿的雄偉吸引。那些在廣場上被人們踏在腳下的方石也有你不知道的事情。它並不止你所看到的一層,實際上在第一層下面還有七層橫排、八層堅排,一共十五層的方石,據說當初這樣建的時候就是為了防止敵人挖地道進入宮室。但必竟敵人是防不勝防的,明朝最後被攻破的時候,敵人是正大光明的從大門走進來的。看來敵人也不笨,他們知道與其費勁兒挖地道,還不如花點兒錢買通裡面的人為自己開門。於是李自成的鐵騎就在這陣轟然巨響之後踏入死氣沉沉的皇家宮室。
未完待續
你注意過午門嗎?別告訴我你注意過。你只是看過、看見過,卻從來沒有注意過。午門外面有五座門,正中當然是皇帝走的。但是,它從裡面看有幾座門?如果是從裡面來看的話只有三座門!為什麼會這樣?只是便於防御、減緩敵人入侵的速度。平時最邊上的兩座門並不開,只是遇到大型慶典的時候,它才開啟,以供官位低的人們出入。
看看那午門上的五座樓台,如鳳凰展翅般華麗且又傲然的在兩邊展開。電視劇有句話雲:“推出午門斬首!”可又有哪個皇帝傻到在自己家的大門前殺人(P.S.朱 除外,他曾在這兒用廷杖打死過好幾個人),讓本來就冤魂萦繞的宮室多添幾分陰氣呢?午門上曾經多次舉行過一個儀式,叫做“金鳳頒诏”。在城牆正中向下面斜斜的引出一條繩子,一只木頭雕成的描金彩鳳口銜著皇帝的诏書由上往下滑向底下接诏書的太監,太監接下诏書並向其它的人宣讀。這就是所謂的“金鳳頒诏”,我怎麼想怎麼覺得像玩小孩兒的游戲一樣無聊和可笑。
看看那四座華表,它寄托著多少老百姓對他們帝王的殷切期望。可是呢?那只是皇家宮室的擺設!忘了是幾百年前,那時它本不是立於宮室前的擺設。在荒涼的曠野,它原是標記著一個人的最終歸處,它讓做子女的在數年後仍能找到父母化為塵土的地方。那時的它只是一個木柱,標記著一座墳墓。後來朝代更迭,木柱有了雕飾、成了石柱,也成了權力與富貴的象征。
看看太和門裡面的廣場,不要只被太和殿的雄偉吸引。那些在廣場上被人們踏在腳下的方石也有你不知道的事情。它並不止你所看到的一層,實際上在第一層下面還有七層橫排、八層堅排,一共十五層的方石,據說當初這樣建的時候就是為了防止敵人挖地道進入宮室。但必竟敵人是防不勝防的,明朝最後被攻破的時候,敵人是正大光明的從大門走進來的。看來敵人也不笨,他們知道與其費勁兒挖地道,還不如花點兒錢買通裡面的人為自己開門。於是李自成的鐵騎就在這陣轟然巨響之後踏入死氣沉沉的皇家宮室。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