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北京的名勝古跡,近的故宮,遠的香山、八達嶺,等等,早在二十多年前,憑一個暑假和五元錢的公交月票,就逐個浏覽過了,所以在往後的若干年裡,雖有幾十次來京,但再也未曾踏臨那些景點。不過,就是這個圓明園始終不能讓我釋懷。在那個年代裡,人們都忙於領袖人物的是非功過,顧不上拾掇這個園子,因而也沒有開放,在我的印象裡,圓明園就成了道聽途說的風景了。
對於圓明園,原是了解一些的。這個清朝五代皇帝傾心營造的皇家營苑,始建於1709年康熙年間,由圓明園、長春園、绮春園三園組成,占地約350公頃,是人工創造的一處規模宏偉、景色秀麗的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一座收藏豐富的皇家博物館。園內水面占總面積40%,大小水面與環流溪水聯成一個完整的河湖水系。園內綴疊大小土山、假石山250余座,與水系相結合,整個園林如同煙水迷離的江南。可惜的是,1860年10月被英法聯軍焚劫一空,之後又遭八國聯軍和軍閥、土匪的破壞。昔日的美景已不復存在,留給後人的只是一片廢墟。圓明園影響之大,並不在於它的珍寶,而是其表證著被列強踐踏的歷史。
去圓明園的路上,雪沒有停,零星的雪花打在臉上,渾身上下沁透著風寒。進了圓明園的正門,穿過小院往西,便是第一道水榭臨風的景色了。此時,沿著池邊的石徑,迎著冰寒而上,滿眼都是冰霜的傑作。水面是白穎穎的,山石是白穎穎的,且不說那些房檐上的冰掛了,就連那垂懸的柳枝,也繡滿了雪絨。不論走到哪裡,都讓人感到一種冷,風是冷的,石頭是冷的,池水深處的那些干枯的蘆葦也是冷的,只有我們的呼吸裡騰著一些霧氣,仿佛印證著這圓明園還是活的。
細看過了,發覺圓明園不大,與心底原有的想象相比,著實有些差距。這個帝王的後花園,並不像想象的那樣幽雅精美,也算不上什麼宏篇巨制,風格上像是江南風光和西洋景色的混合物,多少有些赝品的味道。修建這樣一個園子,把江南的水景搬來了,並沒有般來江南的風情,南橘北枳似的。花費銀兩建造這個園子,想必是那皇帝們掠奪占有財寶的欣賞,或是對江南風流的眷戀,或者是一種貪心。這類皇家文化的院落,保留一個頤和園已經足夠了。這兩個園子,一南一北,一個完整的,一個殘缺的,對映之下,有些相得益彰了。
記得1982年去上海開會,期間,曾與同室的安徽同行議論過圓明園。那時國內已經有人提出要修復圓明園,可是那時國力不強。但是,是不是要修復圓明園卻爭執不已。說修復的,意思是這是中國文化的瑰寶,群眾休閒娛樂的地方;說不修的,則是說沒必要,應先集中財力搞建設。當時我倆爭執的面紅耳赤,我堅持後者,他堅持前者,誰也沒有說服誰,不了了之。如今,轉眼已經20多年了,飛逝的時光沒有淹沒當時的場景。親臨圓明園,看過了那堆被人唏噓已久的亂石頭,更明確了一個意念,這圓明園只可保護,不必重修。
歷史是修復不了的。如今人們的現代庭園傑作,像是沖泡了一百遍的茶水,沒有了絲毫味道。《紅樓夢》裡的大觀園怎麼樣,人們設想得非常好,大觀園修得到處都有,結果游人不買帳,連對《紅樓夢》的迷戀也因這蹩腳的跟風索然寡味。還有看上《西游記》的,搞了些大鬧天宮,到頭來真成了一場鬧劇。我想,就是把長城重修起來,從老龍口一直修到嘉峪關,甚至用上些現代建築材料,最後也不會添什麼味道,只會讓人倒胃口。事情就是這樣,原本自然的東西,就不要硬去標新立異,改變原有的初衷。若是執意去做,就會適得其反。設想一下,若是羅馬古競技場早就用光亮一新的大理石修起來了,還有那火山灰裡扒出來的龐倍城,也恢復它在歷史曾有的繁華都市景象,歷史還有那獨特的韻味嗎?
現如今,修復圓明園已經不算是什麼難事了,就憑我們能制造磁懸浮列車的牛氣,修復圓明園不過是探囊取物一般。深圳不是修建了許多大建築群嗎?像世界之窗、錦繡中華、民俗村和未來世界一類的大型景觀都能修建得了,修復圓明園自然不在話下。如果我們的心思僅僅是想增加一兩個游樂景點,為了民眾的娛樂,那就失去了修復圓明園本義。修復圓明園為了什麼,恐怕這不是個簡單問題。
修園的理由很多,不修園的理由也很多,但有一條最真切。人,最丑陋的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圓明園修好了,人們面對的不再是一片殘垣斷壁,而是歌舞升平的景象,到那時,誰還管他英法聯軍還是八國聯軍是怎麼燒殺搶掠的,誰還顧得上去問那段歷史?而圓明園這樣保留著,不管怎麼說,在國人眼裡就是一片紅色警戒。面對這幅破敗的景象,如同守候著流血的傷口,會提醒我們那些健忘的人,在舉杯交盞的紅綠之余,還會有些揪心的感覺。
圓明園被燒了,砸了,搶了,的確遺憾,剩余的遺跡須用心保護,但面對這樣殘損的景象僅僅憤恨侵略者是不夠的。國弱人必欺。火燒圓明園,說可惜,是有些可惜,可一個園子能價值多少呢?回想清末時期,國家被侵略,人民被蹂躏,親人慘遭燒殺,豈不更讓人心痛嗎。清朝的腐敗軟弱,必然要遭受列強侵略,致使國破家亡。像這樣的腐朽王朝,不用說堅船利炮的八國聯軍了,到那種時候,或許哪個地方來個農民起義,就能把所謂的大清王朝燒成一把灰。對這一點,倒是我們應該永遠警覺的。
(2002年12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