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已經住了幾年,早就想騎著單車逛逛北京的老胡同,所以一聽到老K要領大家逛胡同就第一個表態報了名。
1、 昨昔之日皆流水
我們拜訪的第一站就是恭王府花園。歷史記載:在北京實際上有兩座恭王府,我們所去的是聞名遐迩的貪官——和紳曾有的私產。恭王府花園位於地安門兩大街的柳萌街甲14號,即在什剎海的兩邊。它曾是清朝大學士和紳的府第,後被賜於恭親王,故名恭王府。恭王府是目前現存王府中規模最大,保護最好的一座的府宅。近幾年來,經過修繕其花園部分已對外開放。
一踏高宅的大門,屏風前荷葉蓮蓮,有蓬含苞待放。清風游走其中,苞葉有若佳人巧笑倩兮、明眸盼兮。會心之間,園外的酷熱之意,不盡滌蕩已無蹤矣!這座花園仿原清朝皇家園林風格建造,又極巧妙地借鑒了蘇州園林的布局制景。流水潺潺,山石相依,亭堂樓榭,曲廊幽長,小徑通深,瘦竹肥紅,真可謂一步一景,每每皆入畫。難怪其久得世人佳贊,有著“紅樓大觀園”的美譽!大家慢慢輕踏著石板路,話語聲都小了幾分,仿佛穿越了時光與古人有約,游走於現實與歷史的垛口。那九百九十九扇窗子每每圖案各異,高牆厚巖及船狀流橋無不顯示當年的官運亨通與主人的奇思雅致。還有,流杯亭裡,石板上開鑿彎曲的若干小槽有何寓意?讓我來告訴你吧。這可流水的石槽橫看為“福”縱觀為“壽”,書法筆觸剛勁,難得佳作。逢三五月明之夜,主人在流杯亭裡邀眾人端坐,從旁引山水流下,同時在槽裡放置一酒杯,酒杯流轉處,那人必吟詩一首,否則罪酒一杯。流水最後歸入水池,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意思。據說當年和紳常與皇族在此即興做詩飲酒。想必和紳也無愧飽讀詩書的大學士,再加上乾隆也是惜才之人,想會相處甚歡。
再往前行,水塘旁樹影搖曳,片片如錢幣形般的葉子隨風落入池中。此池名為“蝠池”,意福。和紳是個大貪官,最喜歡的動物都是蝙蝠,有福之意。嘉慶帝當年從此搜出的財寶僅白銀就有九億兩,是當時清朝國庫十五年的收入,其它珠寶金飾、地產契稅不計其數。古人書訓雲: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前者的實踐難度遠遠大於後者,在今天看來也是。在世界吉尼斯紀錄上,和紳是第一大貪官。希望這樣的紀錄越少越好,這是一個民族無法抹去的恥辱,濃黑而悲涼。希望此種歷史永不輪回。
而在蝠池正北不遠處有一假山,內有空洞,人可入內。至今還有府第的鎮宅之寶,康熙提寫的石碑——上書“福”字。此碑一旦啟出,假山及上面的亭台均會癱塌,故現在仍保存在此。這福字是康熙的神來之筆,整體是一個福字,仔細看每個部分都分別狀似“子”、“才”、“田”,即多子、多才(財)、多田、多福的寓意——是真的嘛?!聽到這兒,大家紛紛伸手去祈福,一女友慌張一抬手就摸到了“多子”,哈!我?張來雙手,都摸全啦!有意思嘛!
我們在恭王府花園漫步了好久,終於大致走了一遍。在門前合影留念,依依不捨的告別。畢竟,還有胡同在等待著我們!於是繼續騎車向胡同進發!
2、 胡同深處有人家
如果說恭王府花園是北京古文化中主流代表之一,那麼胡同則當之無愧的是平民文化的載體。胡同,與威嚴滄桑的紫禁城相依相伴。北京古城即始建於元朝,故稱為元大都;胡同亦隨之並存。胡同從開始住得的達官皇族到後來的平常百姓,無聲地演繹著歷史的變遷。胡同一詞起於元朝,是蒙古文“井”的諧音。元朝最盛時有名的胡同就有3600多條。經明、清兩朝,胡同文化逐漸形成。尤其是近代風雲起兮的一百多年來,胡同隨在這裡住過的仁人志士們一同共載史冊,同耀丹青。記得小時候讀近代名人的書信或傳記,那些曾耳熟能詳的胡同今天竟靜靜矗立面前,怎麼不令人感慨萬千?!
今天的胡同裡大多住的是尋常人家。騎累了,地點正好是一十路口,稍做停留又何妨?!停下來,等著四輪的汽車緩緩地開進胡同;停下來,又見上次修車的老大爺;停下來,再聽聽這老北京人的歷史鉤沉,書本裡真得沒有啊,……
我們幾個朋友騎車一路歡歌,悅盡風景無數,名人故居,僅國家掛牌重點保護的就有段祺瑞府、濤貝勒府、郭沫若故居、宋慶齡故居等等,其它的名人故居,我們孤陋寡聞不勝枚舉。後來又漫游了劉海胡同、四環胡同、菠蘿倉胡同、三不老胡同、大石虎胡同、後官廳胡同、羊房胡同等等。有許多外國人極有興致地住在老北京的四合院裡,與當地人一同包餃子,聊天。畢竟高樓霓虹不是北京,這一點我沒想明白:似乎外國人比有些中國人更清楚胡同的價值。來北京的時間不長,但總能聽到拆胡同的聲音,怎麼那麼手快心狠——畢竟這種對古文化的摧殘是不可逆的啊。想起當年梁思成先生的悲歎,我不知道下次再來能否清磚依舊,鴨聲依舊。
最後大家騎車參觀了銀錠橋,沿中軸線找到了老鼓樓、鐘樓。很遺憾,鼓樓這天沒有開放。登上鐘樓仄仄昏暗的樓階上到最高處眺望,近處是重達63噸的明代大鐘靜默無語,向北,霧失鼓樓,再向更遠處,胡同亦無言。在鐘樓頂端,我們體會著從未有過的歷史厚重,靜立。
07/23/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