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六月初還不是很熱,夜晚的風還是涼的,穿條短褲,赤條條躺在床上,任那涼涼的風絲絲吹入紗窗,讓我多少記起了故鄉北京夏夜的涼爽。此時又注意到我的枕頭的舒適,睡意飄來之際,越發感到它的溫存。也借著睡意,思緒更輕輕飄到孩提時光……記起了我印象中的一個枕頭。
那時我大概三四歲吧?記得姥姥家住在北京的雪池胡同,坐在四合院裡可以看到北海的白塔。過節時母親會帶我去姥姥家,因為過節時北海的白塔是亮燈的,坐在院裡一抬頭就能看到,所以今天都還記得。低矮的一間平房裡有個炕,姥爺有個木頭枕,就在上面。它一尺長,碗口粗,一節木頭打磨光滑就做好的。一面好象有一點凹,不知是當初打磨出的,還是姥爺多年枕出的。我還記得姥爺逗我,讓我睡這個枕頭,我的小小的身子幾乎要半坐起來才能把頭放上去,硬硬的,疙得頭好疼。當時就很不喜歡它,好生奇怪居然有這樣的枕頭……不喜歡,不喜歡,居然一輩子記它最清楚!
後來的記憶中就很少有這樣清晰的枕頭了。中學時家裡的枕頭是荞麥皮作芯的那種,在上面我讀了兩本小說還記得:《木偶奇遇記》、《福爾摩斯探案集》。在北京師大二附中,常常把書包當枕頭,躺在對門北師大的花叢中,看了《昆蟲記》、《達爾文傳》、《野生動物的故事》……也是在那樣的枕頭上夢想長大以後到非洲大草原保護野生動物。
再後來,在長沙的湖南醫科大學讀了五年醫科。那時的枕頭,芯是用棕樹的纖維做的,很矮,我總要墊幾件衣物在下面。後來發現這種枕頭很吸汗,在長沙酷熱的夏天,它還真可算是件寶貝。在它上面,我自學了五十余門科目的英文版的醫學教材,今天的高薪都仍得歸功於於那時浸透在那棕樹枕頭中的汗水。
也是在那個枕頭上,我讀了弗洛伊德、尼采、薩特,吟詠了拜倫、普希金,告別了貝多芬,醉心於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還有,也是在那棕樹枕上,無數次沉醉在普契尼的歌劇《波西米亞人》中,並從那時開始逐漸變成了業余的抒情男高音。至今,我的保留曲目還是那首詠歎調——《多麼冰涼的小手》。
在那個棕樹枕上,我也無數次編織過邂逅愛情的美夢——那些夢也很圓滿。後來在那枕上也真地為了湘江對岸精神戀愛的對象輾轉反側,盼望每天必至的信函。現在想來,那沒有電話、手機的歲月,天天苦等郵差的日子,倒真是浪漫許多!
終於,我還是在那棕樹枕上品嘗了不只是精神的戀愛!……
日月如梭,轉眼到了而立之年。今天的枕頭是一對純鵝絨做芯的,鼓鼓的,富於彈性,外面套了全棉、高織的、繡著暗文的駝色枕套,再不用在下面墊什麼衣物。無論怎麼枕,不用拍打,自己就會恢復蓬松的、鼓鼓的形狀。它溫柔、善解人意,總能在我最疲勞的時候使我放松心情,或者旋即入夢,或者枕著它享受昏黃燈光下讀書的樂趣。在這樣溫柔的枕頭的上,我喜歡聽拉荷馬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埃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 海景》,讀一讀錢鐘書、朱自清、周作人,還有聞一多、冰心……錢穆先生的史書更是枕邊的必備。
一個人一生不知道會碰到多少個枕頭,有的因為刻骨所以銘心,讓你一輩子記得;有的陪你走過求索的漫長道路,分享、分擔你的喜怒憂思;還有的給你溫柔的港灣,讓你變得恬恰,豁達、超然, 誠如男人女人的情侶、配偶。走過人生的不長的路,能遇到什麼樣的,全憑造化的安排。我們卻要懂得欣賞、懂得珍惜,如果碰到了最適合那時心境的,一定珍惜!就像我珍惜我生命中的那些難忘的枕頭。
我也在等待造化的安排,看什麼時候可以碰到那樣的佳人,溫柔,善解人意,給我一生的精神的港灣。如果碰到,我要每天和她共枕我心愛的枕頭。真地哪天生氣要吵架,就叫她和我一起問問我們的鵝絨枕頭, 我們是否還像它那樣有棵溫柔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