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中午北京西二環官園橋附近發生了一起追尾事故,6輛小車撞到了一塊兒。
交警把相關的人和車都帶到國務院二招門前的開闊地帶,仔細核查了一下,確認人沒傷著,車沒報廢,玻璃也沒碎,於是例行公事,從後往前一個賠一個,反正全是第三者責任險,由保險公司買單。然後事主們四散,交通恢復正常。
這是北京街頭一樁普普通通的交通事故,經常都有發生,之所以提起是因為我家的車就在裡邊,排在第四個。
不過出事兒時我並不在車裡,等我知道的時候,已經是好幾個小時以後了。開車的人毫發無損地回到家來,一切都已處理完畢。我被告知水箱沒裂,車頭沒癟,只是後背箱給撞得打不開了,開到潘家園某個保險公司指定的廠家去修,5天後才能取回來。
我先生說他第二天准備乘公共汽車去上班,我沒當真——這樣的話他已經說了很多次了,但始終沒實現過。自打買了車之後這麼些年他幾乎就與城市公交絕了緣,二、三百米遠的地兒也要以車代步,真的是不怕麻煩。偶爾一兩次開不了車,那也絕對是打車,公交車的門怎麼開我懷疑他都不記得了。
不過還是認真地回答了他那些關於周邊公交線路的提問,指點他上班該乘哪路車,車站在哪裡,怎麼走——這麼些年他對周邊的步行尺度的標識已經完全不清楚了。而我又在攜程“有問必答”上當專家當出職業病來了,特別熱衷於回答關於北京公交的提問。
第二天早上他居然真的就乘公交車去上班了,並且下班也是乘公交車回來的,換了另一趟車——發現居然有兩趟車都能從單位直接到家,車上還不擠,“奇了怪了!”我先生說:“正是下班時間,車上居然沒什麼人,真沒想到!”
我有點哭笑不得了——從家裡到他單位的公交車何止兩路?我們住在北京城區最大的一個公共交通樞紐附近,他上班的地方則是離市中心更近、緊鄰二環路的一個商業中心,這兩處都有幾十趟公交線經過,而且我家門口好些還是起點始發車。
我先生宣布:“從此我就坐公交車上班了。”
他從下面幾點分析了一下:
一、時間:公交車很順,也只有不多的幾站,運行不會超過20分鐘時間,比自己開車也不見得慢。城區的車行時間主要是由路況決定的,小車有時確實快不了多少。
二、費用:公交車費一趟1元,一天兩元,一月下來不過40多塊錢。而汽車要加油,要泊車,弄不好還要被罰款,算下來會超過這個數額。
三、安全性:北京街上的車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不好開。開車精神緊張,提心吊膽,怕撞人,怕被罰,而乘公交車相對來講要安全得多。
四、舒適性和方便性:只要不是太擠,坐大車還是比坐小車舒服的,而且北京還有許多冬暖夏涼的空調線。公交車站就在單位大門前,地鐵站往南只有幾十米遠。而開車上班呢,單位院內的停車位要400元/月,如果不進院的話,周遭的所有路邊車位都收費5元,周邊商廈的地下車庫則是按小時計價。
有時去晚了,找不到泊位,就只能往遠處停,停在遠離主要街道的居民區內,離上班的地方還要再走幾百米甚至1公裡遠(我曾說過要實在找不著地兒停的話你就開回家來停算了,反正就是從家走過去也用不了1小時的時間),所以開車上班不比乘公交車更省時間。
我說要是都像你這麼想的話,北京的交通就緩解了。
說完轉念一想,可能麼?即使想這麼想,對於許多上班的人來說,辦得到麼?
我倆其實都沒怎麼乘過公交車,剛工作那些年,一直是騎車。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公交線路太不方便,上班要倒兩回車,車要半天才來一輛,擠都擠不上去,只好遠離公交了。
現在我周圍的人——同事和親友中也少有乘公交車上班的,原因跟我當初的一樣——太不方便了。北京的公交線路是多了、長了,可城市也以更快的速度膨脹了。比我更年輕的上班族住得比我當初離市區更遠了,北京的上班族好象總是只能住在公共交通很不方便的地方,於是就像我當年依賴自行車一樣,他們依賴私家小汽車。
當年的那些把公交車擠得滿滿的上班族大多已經退休了,只有在早晨通往香山等公園、通往各個早市的公交月票線上能看到他們白發蒼蒼的身影。我的父母也在其中,他們是鐵桿的公交月票族,現在再加上張公園的年票,北京市這些便利的公共設施都是屬於他們的。
而曾經公交運營高峰的上下班時間,年輕的、勞碌的工薪階層們開著自己的經濟型私車把城市道路塞得滿滿當當,他們的家安在房價相對低廉的遠郊,繁華的都市只是他們大老遠地奔來吃苦受累掙費用的地方。
現在還能乘公交車上班、出行,是一種福份。有福而不享,實在是可惜了這昂貴的地價。
不過我還是沒信心,現在好象特興有福不享甚至自討苦吃,還美其名曰“自虐”,成了時尚一景。
等車修好了,再看吧!
交警把相關的人和車都帶到國務院二招門前的開闊地帶,仔細核查了一下,確認人沒傷著,車沒報廢,玻璃也沒碎,於是例行公事,從後往前一個賠一個,反正全是第三者責任險,由保險公司買單。然後事主們四散,交通恢復正常。
這是北京街頭一樁普普通通的交通事故,經常都有發生,之所以提起是因為我家的車就在裡邊,排在第四個。
不過出事兒時我並不在車裡,等我知道的時候,已經是好幾個小時以後了。開車的人毫發無損地回到家來,一切都已處理完畢。我被告知水箱沒裂,車頭沒癟,只是後背箱給撞得打不開了,開到潘家園某個保險公司指定的廠家去修,5天後才能取回來。
我先生說他第二天准備乘公共汽車去上班,我沒當真——這樣的話他已經說了很多次了,但始終沒實現過。自打買了車之後這麼些年他幾乎就與城市公交絕了緣,二、三百米遠的地兒也要以車代步,真的是不怕麻煩。偶爾一兩次開不了車,那也絕對是打車,公交車的門怎麼開我懷疑他都不記得了。
不過還是認真地回答了他那些關於周邊公交線路的提問,指點他上班該乘哪路車,車站在哪裡,怎麼走——這麼些年他對周邊的步行尺度的標識已經完全不清楚了。而我又在攜程“有問必答”上當專家當出職業病來了,特別熱衷於回答關於北京公交的提問。
第二天早上他居然真的就乘公交車去上班了,並且下班也是乘公交車回來的,換了另一趟車——發現居然有兩趟車都能從單位直接到家,車上還不擠,“奇了怪了!”我先生說:“正是下班時間,車上居然沒什麼人,真沒想到!”
我有點哭笑不得了——從家裡到他單位的公交車何止兩路?我們住在北京城區最大的一個公共交通樞紐附近,他上班的地方則是離市中心更近、緊鄰二環路的一個商業中心,這兩處都有幾十趟公交線經過,而且我家門口好些還是起點始發車。
我先生宣布:“從此我就坐公交車上班了。”
他從下面幾點分析了一下:
一、時間:公交車很順,也只有不多的幾站,運行不會超過20分鐘時間,比自己開車也不見得慢。城區的車行時間主要是由路況決定的,小車有時確實快不了多少。
二、費用:公交車費一趟1元,一天兩元,一月下來不過40多塊錢。而汽車要加油,要泊車,弄不好還要被罰款,算下來會超過這個數額。
三、安全性:北京街上的車越來越多,也就越來越不好開。開車精神緊張,提心吊膽,怕撞人,怕被罰,而乘公交車相對來講要安全得多。
四、舒適性和方便性:只要不是太擠,坐大車還是比坐小車舒服的,而且北京還有許多冬暖夏涼的空調線。公交車站就在單位大門前,地鐵站往南只有幾十米遠。而開車上班呢,單位院內的停車位要400元/月,如果不進院的話,周遭的所有路邊車位都收費5元,周邊商廈的地下車庫則是按小時計價。
有時去晚了,找不到泊位,就只能往遠處停,停在遠離主要街道的居民區內,離上班的地方還要再走幾百米甚至1公裡遠(我曾說過要實在找不著地兒停的話你就開回家來停算了,反正就是從家走過去也用不了1小時的時間),所以開車上班不比乘公交車更省時間。
我說要是都像你這麼想的話,北京的交通就緩解了。
說完轉念一想,可能麼?即使想這麼想,對於許多上班的人來說,辦得到麼?
我倆其實都沒怎麼乘過公交車,剛工作那些年,一直是騎車。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公交線路太不方便,上班要倒兩回車,車要半天才來一輛,擠都擠不上去,只好遠離公交了。
現在我周圍的人——同事和親友中也少有乘公交車上班的,原因跟我當初的一樣——太不方便了。北京的公交線路是多了、長了,可城市也以更快的速度膨脹了。比我更年輕的上班族住得比我當初離市區更遠了,北京的上班族好象總是只能住在公共交通很不方便的地方,於是就像我當年依賴自行車一樣,他們依賴私家小汽車。
當年的那些把公交車擠得滿滿的上班族大多已經退休了,只有在早晨通往香山等公園、通往各個早市的公交月票線上能看到他們白發蒼蒼的身影。我的父母也在其中,他們是鐵桿的公交月票族,現在再加上張公園的年票,北京市這些便利的公共設施都是屬於他們的。
而曾經公交運營高峰的上下班時間,年輕的、勞碌的工薪階層們開著自己的經濟型私車把城市道路塞得滿滿當當,他們的家安在房價相對低廉的遠郊,繁華的都市只是他們大老遠地奔來吃苦受累掙費用的地方。
現在還能乘公交車上班、出行,是一種福份。有福而不享,實在是可惜了這昂貴的地價。
不過我還是沒信心,現在好象特興有福不享甚至自討苦吃,還美其名曰“自虐”,成了時尚一景。
等車修好了,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