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的終點站在余姚路和延平路交接的地方,每天這裡都是我上班路上行走的起點,穿過一條馬路,在紅亭子買一份早報,左手邊拐彎便是一個大水果攤,沿著人行道一字排開,擺放著的是草莓、芒果、菠蘿這一季新上市的水果,每每在清晨的空氣中聞到這四溢的果香,總讓人垂涎欲滴。
順著延平路一路前行,走大約半站路的樣子便會看到左邊有一幢淡黃色的房子,古老的式樣,幽暗的走廊,明亮的燈光,像極了小時候學校的大禮堂,那是崇德女中的舊址,現在已經改作一個普通的中學,每次經過的時候都看到年輕的孩子們在操場上列隊做操。
經過延平路和康定路交匯的地方,右邊是綠色的可的便利店,似乎已經在這裡開了很久,會一直營業到深夜,剛畢業時住在附近的舊式裡弄,寒冷的冬夜會和室友彭一起跑到這邊買上幾個熱騰騰的茶葉蛋。
康定路,康定情歌的康定,也讓人聯想到健康,富足和安定,並不寬敞的路面,路兩邊是粗大的法國梧桐,夏天的時候可以遮蔽整個路面,兩旁是老式的公寓和兩層的紅色的老房子,向著街道有小小的陽台,主人堆砌著雜物和一些綠色的盆栽,樓前是廢棄的草木茂盛的小花園,留有無人照料的小樹和月季花,三月的清晨,大朵大朵地放肆在初春的陽光裡。曬衣桿從法式格子窗裡面架出來,旗幟一般地掛滿花花綠綠的衣服。春天街頭,一場酥雨之後,會有老婆婆提著小竹籃售賣用鉛絲竄起來的栀子花和白蘭花,放在襯衫的口袋裡,芳香四溢。
路兩邊靠街的地方,是各式的鋪子,有一家國營的理發店堅持了好多年,一直沒有關閉,路過的時候常看到店裡忙碌的身影,地上雜亂地堆放著的黑色碎發,聽到嘩嘩沖水的聲音。來這裡的客人多為本地人,中年男人和婦女居多,剃頭師傅穿著白色的制服,一邊用上海話和熟客閒扯著些什麼,一邊麻利地使著理發刀。
往前走幾步是康良菜館,畢業後的頭三年和彭一起住在一步之遙的紅房子裡,周末時少不了到菜館來蹭飯,紅燒甩水,蛤蜊炖蛋,鹹水毛豆是我們每次來必點的菜,光陰飛逝,彭早和他的小護士跋山涉水地去了不列顛,我也搬去了自己的蝸居,只有不起眼的康良菜館還兀自立在這裡,迎接著南來北往的食客,也許再過50年它還是老樣子,也許換了新的招牌,而那時我們都已老去,但每一次經過這裡的時候,我都會想起那01年夏天兩張年輕的臉龐,因為那是青春的記憶。
穿過康定路863號的弄堂口,便是23路公交站,23路是上海迄今為止極少還保留著電車線路的公交之一,冬夜裡醒來常常可以聽見它喘著粗氣伴著尖利的剎車聲停在弄堂口的公交站上,而後又隆隆地啟動駛向下一站。緊挨著站牌那裡的是上海本地有名的食品連鎖店喬家柵,店鋪裡擺放著各色誘人的中式糕點,有一次買了兩塊粉紅顏色的定勝糕回去,正想和彭一起大快朵頤,卻被路過的鄰居阿姨告知,此物是需要先蒸後吃的。
有些地方,有些事情,年輕的時候以為離開了就離開了,過去了就過去了,不會回去,不願記起,以為它們只是驿站,只是插曲,轉了一大圈,回到了原地,發現記憶卻依舊那麼清晰,仿佛昨日,原來這一切都不曾離開,因為它已經刻在了你生命的年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