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聞工作者
最近因公務也搭上了上海這班車。
人人都說上海怎樣怎樣好,香港怎樣怎樣差。旅游去過不少次,這次去上海是招聘內地員工,總算有較深的體會。
面見都安排在人氣地點石庫門新天地內,呆在新天地整整兩日,由朝早至夜晚。這個場人氣旺是不爭的事實,大家都去趁熱鬧。門口Starbucks與Luna兩間咖啡廳客似雲來,東魅星期五晚全場爆滿。
香港旅行團,內地各省游客都抱著朝聖心態來走一走,喝杯咖啡,吃飯時間新吉士餐廳也插針不入。但上海朋友說他們不愛蒲新天地,要蒲仍舊是衡山路,新天地這潮流熱點,靠香港人支撐才可以繼續下去。
沿著淮海路一帶,有大型的港式商場連卡佛百貨公司,名牌時裝店林立,逛的人不多,當中看的又比買的多。東方書報亭內時尚雜志鋪滿櫥窗,有外國名牌,也有本地出品,當地出版界的朋友說,大部分是賠本的。
上海浮光掠影,的而且確一片繁華大都會氣派,北京、廣州望塵莫及,但只要問多一句,實情又與表象有點距離。
上海潮流界都說“小資”崛起,“小資”即是小資產階級,他們是撐起整個上海中產消費及時尚生活的中堅份子。大家都想打“小資”的荷包,外國車代理商、世界飲食集團、出版界跨國企業、時裝、娛樂工業…
但問題是上海“小資”占整個社會階層構成百分比有多少,大家都不知道。上海朋友說最叻的時尚雜志,能在上海賣二萬本已是頂刮刮。根據跨國廣告公司調查,這些時尚雜志銷路也呈下跌之勢。
投資熟潮催谷的繁華景氣,最終要看內地消費市場能否跟得上,否則只會變成另一個經濟泡沫。反觀香港“小資”受盡負資產折磨,但調查所得外國名牌的銷情仍然理想,說到尾我們的底子還是厚。至於人的質素,在上海管理餐廳的邵老兄嘲笑我們這樣認真去進行員工面試,他在上海多年,也曾在墨西哥做同類工作,他笑說:“在墨西哥請100人,當中有一個ok,在上海,每50個會有一個得。”這是中層管理人最頭痛的問題。
在眾多紛紛到上海插旗人馬之中,最如魚得水的反而是台商。 《上海壹周》的編輯說因為台商“土”、“地主”作風,剛好配合上海營商環境。他們剛好在每一個環節上都比本地的好一點點,他們搞的食物連鎖店格調不高,但價錢平,食物質素及環境較佳,本地人樂意幫襯。
繁華泡沫就如上海高檔食肆,環境好、價錢貴、食潮流,自我感覺良好,但真的要求質素,還是去小南國、華天來食本地菜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