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改了,可知名度還遠沒起來。在北宮門外邊打聽去翠湖的車都問不著,改問上莊水庫,那小巴售票員恍然大悟說你路口拐角那兒坐303去。少爺聽說還得再坐車,有點兒面露難色,抬眼看見對面圍牆裡邊頤和園後山上那五大部洲的一座座佛塔,提議說咱們要不就改去那兒吧?或者,咱們去逛街?剛才車過中關村時,他聽我說這裡都是賣各色電子產品的,就動心了。
我沒答應,我說今天不去頤和園,中關村也改日再說,今天咱們得去遠點兒的地方,你就算陪我一趟吧!回來我請你吃莜面。北宮門對面有家“西貝莜面村”,馬路邊全是它的廣告牌。
少爺說他才不吃莜面呢,一邊說著一邊背著帳篷跟我往公交車總站的停車場走,一輛303停在那兒,才上了三成人,有個老頭兒端著只聚苯箱子上來賣冰棍兒,跟他打聽車什麼時候開,說20分鐘一趟。
303從北宮門到上莊水庫票價是1塊5,售票員說一般情況下要半個小時左右到。不過路上很堵,沿著河走到黑山扈一帶就走不動了,開兩分鐘停兩分鐘。前幾年我駕校、去陽坊都是走這條路,原來是條很幽靜的郊區公路,這兩年越來越擠了。
百望山門前的丁字口是塞車之處,303從這兒就過了橋轉到河右側了。路兩邊開始呈現綠油油的郊野風光,片的果園,夾道的綠樹,路邊還有種著鮮艷花草的寬闊綠化帶。往上莊方向去的道路平展,也不再塞車了。
上莊水庫有一站,下來就到了湖邊。水面不算開闊,七拐八繞地像一條比較寬的河道,而已。沒有修繕裝潢,看不出多少旅游和商業的跡象,還是比較原始的鄉村景色。水邊人不少,都是釣魚的,隔三、五十米就一個,大都開著車,許多都是拖家帶口,帶著全幅裝備,有的在野炊,烤肉架和炭都帶來了,肉串在火上烤得噴香。湖邊路上間或有騎著車的商販,來回轉悠著賣雪糕、冷飲等各種吃食。
路邊有家裝潢得很誇張的飯店,兩層樓,很大的一個院子停滿了車,門臉貼著羅馬柱式線腳,頂上的廣告一個字兒有一、兩米見方,半裡地外就能瞧見,是“風味羊腿、汆花鲢……”。我和少爺坐在樓下餐廳裡一張靠窗的桌子,郊外的餐館廳堂寬敞,桌子一張張間離得很遠,不像城裡那麼局促。
氽花鲢的盤子很大,一條魚片兩片擱裡邊松快得很。鲢魚不上檔次,不過湯汁很好,放了好多花椒,沾餅吃挺香的。除了一大盤切在月牙兒的烙餅外,配菜還有生黃瓜條、鹹菜絲兒和黃醬,一盆兒綠豆湯,我們倆喝不了。店裡自釀的米酒3元一扎,喝了大約有4/5扎,沒有醉的感覺——帶一點酒味兒的甜飲料,而已。
聽說氽花鲢也曾是道時尚菜,像水煮魚似的,市裡的好些酒店都有。不過我從沒吃過,在城裡我不會有心情去坐在飯店裡吃魚湯泡餅的,寧可去超市買些鮮海蝦、貝尖、海蜇皮,回家收拾好切薄片,再用上好的東北大米滾煮一鍋白粥,把蝦片貝片蜇絲涮熟,再加上蔥末兒、香菜末兒、油面筋末,粥澆上,香油精鹽胡椒粉調它一碗。
郊外就不同了,離每天過著的那種日子遠一點,離開高樓、車流、人群都遠一點,離希望和失望都遠一些,離自己最真實的需要可能倒近了一些。
這種感覺本來應該是我個人的,把少爺拖進來也是不得已。本以為他放假之後會回像以往那樣盡快逃離,剩我自己過一種可以隨意的日子,但這回卻意外地呆在家裡哪兒都不去,借口是有新學校的暑假作業要做。看起來當不再有課外班和考學的壓力之後,我在家裡所能提供給他的一切也並不讓他厭煩,包括坐公共汽車到翠湖這片按他的興趣來看其實並不出色的水面來,在這鄉下飯館裡津津有味兒地吃氽花鲢——我有點感動於他的隨和,換任何一個人,誰又肯呢?
於是便投桃報李,陪他去找搭帳篷的地方。我們沿著湖北岸的路,走了有三、四裡遠,過了一道土堤,堤兩側均是綠色的水面,蘆葦叢叢,垂柳依依,白鳥盤旋。這一帶曲折蜿延方圓數裡全是這種濕地,被各家分作魚塘,吸引釣魚愛好者光顧。除了防汛的車道外,岸上但有小塊平地就住了玉米,少爺背了一路的帳篷,竟找不到個地方打開。
最後在納蘭紀念館對面的湖岸上終於把帳篷搭了起來,不過那岸是個斜坡,少爺怕掀到水裡去,用鋼釘仔細固定了四角,鋪好了鋁箔防潮墊。這樣的帳篷他躺進去還是會滾到一邊,不過總算搭起來了,沒白背一趟。
他躺在帳篷裡時,我買了5斤杏。賣杏的夫婦開著輛小農用車沿著湖轉,說他們是鳳凰嶺的果農。杏1元一斤,很小,他們說是沒嫁接過的。我說那為什麼不嫁接呢?那男人說沒接過的才好吃,接過的大杏只是樣子好看而已。
回到家把杏從背包裡取出來,發現一些熟的已經壓扁了,那些熟的確實不錯,又沙又甜有一種清香。生的那些自然要酸一些,只能放幾天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