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鐵一號線(西段)修建於1965年,設計思路是以戰備為主,兼顧交通,有很強的時代特色,也留下了不少“秘密”。轉述此文,與協程驢友分享。
蘋果園西
蘋果園是一線地鐵的終點站,再往西還有地鐵什麼事兒啊?
從線路圖上看,這兩個車站一定會在蘋果園的西北方向。究竟在哪兒,憑自己的能力就難找了。發揮一下網絡的力量,有消息說,102站在“福壽嶺”;而101站在哪,說法就不能統一了。福壽嶺在八大處公園的南邊,只有311路公交車通過。所以要坐地鐵到蘋果園,再換乘311。等了很久才有一輛311到站,而上車的人也多得出奇。兩站過後,乘客就不得不都從後門上車,他們買沒買票,怎麼買的票就不得而知了。不過就算他們不買票,這趟車應該也不會賠錢了。——這是我坐過的最擠的公交車。
下車以後,映入眼簾的是個相當荒涼的地方。我的同學說:“福壽嶺,聽著就像是陰曹地府裡的地名。”馬路東邊是一大片田地,有典型的貧民窟建築。早晨霧氣籠罩在田地上空,清冷的風吹過,給這裡平添了幾分神秘。但地鐵站的身影實在難找。踱步至路西的公廁,才發現地鐵站就藏在幾棵槐樹中間。
門的寬度和古城路車站差不多,顯得有點窄,所用的裝飾材料和我記憶中最早的地鐵站是一致的——紅色正方形地磚、大理石台階、顆粒表面的石材外牆、塗著淺綠色油漆的木頭門、棕色油漆的木質樓梯扶手……寫有“本站非運營區,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的牌子懸掛在門頂——字體明顯不是90年代以前使用的那種奇特的宋體。
懷著好奇,便無視那90年代以後才掛上的牌子,走下去。車站的內部結構和古城路車站幾乎一致:走下幾段連續的台階是一個平台,只是沒有了售票處。平台連接著4個通向地面的出入口——這也和古城路一樣,但西側的兩個出入口都沒有開燈,是一片漆黑。從平台再往下走兩段台階就到達站台,軌道依然在站台中央。車站裡的燈都開著,卻看不見有別的人。腦袋頂上是剝蝕的牆皮,一小塊一小塊如同魚鱗,讓人看了起雞皮疙瘩。能聽到的只是日光燈鎮流器的“嗡嗡”聲。空氣彌漫著潮濕特有的味道,和學校的地下車庫一模一樣。走近鐵軌,發現鐵軌中間的凹槽中有水流動,方向是往蘋果園,證明地勢的高低。
由於看似無人看管,且根據網上的消息周六日這裡不會通過列車,便又無視“禁止入洞”的標志牌,走下隧道。首先是向蘋果園的方向。日光燈的聲音漸漸遠去,留下的是潺潺的流水聲。讓人心悸的是那裡能聽到列車運行的聲音,“這下完了”的念頭從心中閃過,但那聲音不一會兒又漸漸遠去。這才意識到,那是從蘋果園車站傳過來的聲音。
進入隧道百余米,看到這個標志牌。大約是建築者當年安裝的。不知這50年來,有幾雙手曾經觸摸過它。大約沒有幾雙吧。
折返回來,走到站台的另一側,腳步聲驚動了隔壁房間裡的工作人員——原來這裡並不是無人看管。那是一位戴眼鏡的叔叔。借機向他詢問了這裡的情況。他告訴我:這裡從周一到周五有通勤列車到達,主要是運送在地鐵技校上學的學生;後面還有一站,在高井的軍區大院裡,從地面上是進不去的,若想進去只能搭乘通勤車。周一到周五早8:03通勤列車到達蘋果園,然後會繼續開行,在這裡停靠,大約8:15到達終點站高井(他稱之為53號站,而福壽嶺這站叫52號站,命名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到達後不能上去,要在8:39乘那列車返回,否則若從地面出站,軍區的警衛會盤問的。
被人發現,就不敢再進入隧道西行了。站在站台的邊緣觀察,這裡的情況和蘋果園很像,兩路鐵軌通過道岔相連,列車是可以在這裡調頭的。
從福壽嶺車站出來,呼吸到新鮮的空氣,也意味著“蘋果園西”的旅途結束——我是不可能趕上那列通勤列車的,所以高井車站是我至今還未到達的唯一一個一線地鐵車站。不過下隧道走了一遭,這也很滿足啦。之所以北京地鐵在西邊有這麼多“秘密”,是因為建國初期北京地鐵的修建屬於戰備工程。“根據預計,北京地鐵在戰時可以每天運送5個陸軍整編師的兵力自西山運至北京市區。”現在地鐵能通到高井的軍區大院也證明了這一點。 轉自新浪“maxfang的BLOG”
(北京地鐵一號線福壽嶺站入口)
(福壽嶺站站台)
(列車掉頭道岔)
(隧道裡的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