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
晉祠位於太原市西南郊,距市中心五一廣場約
(晉祠)
11:10分離開晉祠,11:20駛上大運高速,加油
明代監獄建於明代,據傳京劇《玉堂春》中的蘇三曾在此監禁過,俗稱蘇三監獄。監獄有兩道門,兩層圍牆,牆垣高聳。內有若干窯洞式牢以及囚犯的水井、水槽等。後院門首掛有虎頭牌,是關押要犯和判為死囚犯的牢房,蘇三就關在此院院窯洞內。它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明代監獄,解放初期還作監獄使用。
(明代監獄在此街上)
參觀完監獄又來到不遠的關帝廟,據說當年蘇三起解時在此許願,實現後又來此還願。
隨後我們來到大槐樹參觀。
據說北伐戰爭時,某軍閥率部打到洪桐,下令放假一天晚上集合,暗示部下可肆意搶掠,但其部下官兵秋毫無犯,並有許多官兵跑到大槐樹將沿途所搶物品供奉在樹下,燃香祭祖。
“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 “問我老家在哪裡?山西洪洞老鸹窩。”,有報道說有約兩億多中國人的祖籍在洪桐大槐樹。 一棵槐樹怎麼就成了億萬人的“故鄉”了呢?
事情要追溯到元末明初。元朝末年,戰爭連綿不斷,嚴重破壞了社會經濟。到了明朝初年,我國許多地方,特別是江淮以北大部分地區呈現著民多逃亡、城廓為墟、田地荒蕪的冷落、淒涼景象。山東、河南、河北受戰爭破壞最為嚴重。明洪武、永樂年間,政府便大量從山西南部遷民。
(大槐樹景區)
從現有史料來看,明初從山西遷民共有6次,這些移民,不僅被遷送到山東、河南、河北、北京,還有的遷送到了遙遠的淮河以南。至今在北京大興、順義等縣,還有許多以山西的縣名命名的村莊,如長子營、屯留營、霍州營等。 而山西這6次移民,都與洪洞大槐樹發生過關系。據史載,明初從山西遷民,不管老百姓家在何府何州何縣,都要先集中到洪洞縣去。洪洞縣賈村,當時有一古剎名叫廣濟寺。寺旁有一棵大槐樹。明政府在廣濟寺為移民登記,“發給憑照、川資”,爾後再由此處編隊遷送。老百姓在離開洪洞時,人人悲傷,個個哭泣。他們拖兒帶女,扶老攜幼,肩挑籮筐,手拄破棍;有的灌一桶霍泉水(洪洞縣的一股泉水),有的撮一把洪洞土,有的藏幾片槐樹葉,三步一回頭,五步一轉身,狀極可憫。當廣濟寺在視線中漸漸消失時,人們總想在最後一瞥中尋找個有紀念意義的東西,作為今後懷念故鄉的標記。此時,恰好能看見聳立在廣濟寺旁的那株古槐。那槐樹蒼老挺拔,枝繁葉茂,高聳入雲,在秋陽的照射下,閃著翠綠色的光亮。樹上還有烏鴉窩,高築枝頭。於是,這株古槐上老鸹窩的形象便牢牢印在所有遷民們的心中。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父傳子,子傳孫,“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問我老家在哪裡?山西洪洞老鸹窩。”便一代一代流傳了下來。
(第一代槐樹已不在,門樓下是古官道)
第一代大槐樹已不存在。照片上是第二槐樹。門洞下的路就是古官道。當時規定四口之家遷一、六口之家遷二、八口之家遷三,百姓都不願外遷。據傳當時官府通知:凡願遷移者了留在家中,不願者限時到大槐樹下集合,結果大槐樹下聚集百姓無數。時辰一到突然出現大批官軍將百姓團團圍住,全部押往外地,頓時哭喊聲一片。
在園內還可觀賞真人表演的晉劇蘇三起解。
16:05離開洪桐前往壺口,仍回到大運高速行駛。過臨汾後16:48到達襄汾出口,但壞消息隨之傳來。襄汾到吉縣的道路因故障車造成塞車已多時。據說一時半會兒通不了。出發前在網上已了解到由大運高速去壺口有兩條路分別是從襄汾走省道和從臨汾走國道。省道路況相對較好且距離近,為首推,走臨汾國道拉煤車多,路況極差。事已至此無奈也只好返回臨汾走臨汾到吉縣的國道。到臨汾剛下高速看到一警車停在路旁趕忙過去問路。警察一聽去壺口便讓我們走襄汾。我們說明情況後他說若走國道路難走不說可能也會遇到堵車。建議還是去在襄汾等待道路恢復疏通。山西的公路在“五一”從郭亮村前往喬家大院時已經領教。拉煤的車把路壓得很爛,比戰爭片中的路難走多了,刮了無數次地盤。經商量決定改變計劃,暫時放棄去壺口,直接殺奔運城。待回京時再從陝西方向去壺口瀑布。
18:42從運城機場出口下大運高速,進入城區。幾經周折,在出租司機的好心推介下住在了廣悅賓館6部。條件不錯兩標間另給加一床共計200元。賓館地處火車站附近的繁華地區購物吃飯都很方便。運城所轄解州是關公的老家,車站前聳立著關公的塑像。
當日費用:晉祠門票40/人;明代監獄和關帝廟門票30/人;大槐樹門票51/人;兩處停車各10元。加油341元;
攻略:自駕車去晉祠,在到達晉祠後別進停車場,繼續向前開沿右手一條小路上坡可直通晉祠大門,這樣可省去許多爬坡走路的時間和體力。
(關公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