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滋滋小學生提出“天天坐地鐵,可是地鐵上面是什麼樣的?”,我“痛定思痛”拋開地鐵,借助網絡的力量專寵公交車後,除了老生常談的刷卡票價低廉、可以看到地面的風景外,又有一個好處“湧現”了:坐在車上東張西望,時不時會偶然看到一些不出名但是直覺有看頭的地方,這時只要記住公交車報的這些地點附近的站名,回頭在地圖上找就很容易,試想要是坐出租車的話多半就不知是在哪兒了。這些天北京一直在降溫,但是幾乎天天艷陽天,特別是我租的房子全部是朝南的窗,每天看著這一屋子的燦爛陽光,心想趁現在有空,趕緊出門吧。到了北京,把這走路的本事練出來了,在正藍旗繞著忽必烈廣場走3圈6公裡不在話下。雖然比驢友們的暴走差遠了,而且本質還是懶的,所以咱就把這強度定在“遛彎”,目的定在探尋人少不太著名的地點,省力省錢順帶小小鍛煉一下。
出門一看天氣真是好啊,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總算能在北京拍到美麗的藍天照片了。冷但是心情舒暢著。
以往坐車經過西二環月壇南橋,看到過東側橋下金融街有幾座大屋頂,在地圖上查了半天,找到“都城隍廟後殿(寢祠)”。
坐上44路內環,2站到“北京兒童醫院”站下車,從人行天橋下來後,往東邊一眼就看到裡邊遠處有大屋頂了,按說在橋上看到的還應該再往北啊,不管了,先過去看看究竟吧。
走近一看竟然就是都城隍廟,那麼挨著月壇南橋的倒另有其“屋”了。
城隍廟最出名的恐怕是上海,可這裡是都城的城隍廟,北京時刻念叨著自己是首都啊。
城隍廟原是供奉守衛城池的神,後來人格化為去世後的英雄或名臣,道教把它納入自己的神系,管領陰間的亡魂。著名的俗語有“水鬼升城隍”,說的是地位比普通的鬼還低下的水鬼,因心慈不肯找替死鬼,結果平步青雲升為一縣之尊的城隍。
都城隍廟是市級文保單位,最早建於元代,名佑聖王靈應廟;明代重修,改名為大威靈祠;以後又多次重修,並改名為都城隍廟;清代毀於大火,後來修復了現存的後殿(即正殿,又名寢祠)。原建築群為三進院落,主要建築集中於中軸線,坐北朝南,規模宏大。明代時曾是北京最大的廟會。
後殿兩側有僅剩的3塊明清皇帝所題石碑。
比較重要的古建一般會有較高的基座,除了防水防潮的作用,還可以抬高高度,讓人仰視,產生崇高的感覺。不過現在這裡周邊後建的街道比都城隍廟的室外地坪高,反而成了現代的廣場設計中經常會用到的下沉式了。
周圍布滿了金融街的幕牆建築,城隍老爺原諒這可惡的光污染吧。
更多精彩請看我的博http://blog.sina.com.cn/shenyuxiaozhiz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