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乾清門,就是皇室的生活起居場所了。
做給天下人看的表面文章已經結束,而真正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乾清門是從順治帝起清代皇帝御門聽政的地方。尤其是康熙帝在位六十年,幾乎不曾因事而廢。
這點確實很讓人佩服,不愧為千古一帝。
還看到了順治御筆的“正大光明”,這應該算是故宮裡面唯一的順治御筆吧。
我不喜歡清朝,年少時看過那麼多的清宮戲,更為自己以前的孤陋寡聞,和深受毒害而感到羞愧。
但是,說句實話,順治和康熙兩朝還沒有使我完全失望,甚至雍正也算勵精圖治吧。
有個奇怪的情況,外朝三大殿,包括太和門,門匾上只寫有漢字,
而進了乾清門,包括後宮各宮,所有的門匾上都是漢字和滿文兩種書寫規格。
記得以前在某本書上讀到過相關內容,似乎是民國的時候把三大殿的滿文挖掉了,
不過因為沒有親眼所見,印象不深就忘記了。
交泰殿從乾隆始,就是存放二十五枚象征皇權的玉玺的地方。現在裡面擺放著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還是僅僅只有一個空箱子呢?
想想乾隆真的很無聊,故宮裡面有太多他留下的印跡
和國事政事相關的不多,章現皇權附庸風雅地倒是不少。提詞對聯不計其數,乾隆御筆也到處都是
很多現在的形制就是他在更改原狀後保留下來的,這不還建了個寧壽宮嗎。
坤寧宮是明代皇後的居所,奇怪的是寢宮並不面南,而是坐西朝東,據說是清代仿盛京清寧宮改建的。
裡面還陳列了幾口大鍋,據說是給朝臣在某些節日祭祀的時候燒肉吃的,而且還不加鹽。
滿族奇怪的風俗啊!
時間不是很充裕,所以我們沒有去看東六宮的鐘表館和珍寶館等館藏,還有那讓人不爽的寧壽宮一帶,而是選擇了經御花園到西六宮的參觀路線。
對御花園無感,形制有些局促,似乎要在有限的空間裡面融合一切供皇室娛樂的原素。居然還搬來很多太湖石搞了個堆秀山。
可是地方就那麼點兒,只能螺絲殼裡面做道場了。譽為玲珑別致我看也真的是沒辦法的事情。
欽安殿以前還住過明代洪熙帝,這個得不到認可的太子,只能在“宮後苑”低調生活,若不是“三楊”匡護有功,也不知道是不是能從這裡搬出來呢。
小時候看清宮戲,印象很深的從來不是雄偉壯闊的大殿,也不是八卦叢生的後宮,而是那一條條將後宮和外朝隔開的長街。
一眼望不到盡頭紅牆,從旁伸出幾宇黃瓦的門檐,裡裡外外每天不知上演怎樣的好戲。
而長街隔開的,何止是百姓和皇家的懸殊地位?也是宮裡人永遠地遠離了世間平凡,奔向那若喜似悲的宮庭生活。
坐在長街的座椅上發呆,如果我也可以穿越,大約寧可是個提燈巡街的宮女或者太監吧。呵呵。
西六宮的行走,邊聽著語音器的解說,一路讓我很不愉快,“慈禧太後”這四個字是出現頻率最高的。
伴隨著的當然還有清朝末年走樣的,別扭的,畸型的,苟延殘喘的宮廷生活。
出了西六宮離關門的時間大概還有一個小時,原本還可以再去東六宮轉轉,抓緊的話一定可以走得下來。
我卻一點也不想再去了,完全失了興趣。表面說是以後肯定還會有機會再來,何必走得如此著急。
可是,今天當我在這裡一邊回味故宮映入眼簾的眼象,一邊任由腦海中種種歷史片斷不斷跳躍時,
我不知道以後真的再次來到故宮,是否還會像當時那樣,興趣全無原來是不忍細看。
心底裡的那種惆怅,揮之不去。
自認為不是一個特別愛國的憤青,也不懂什麼民族大義,可是沉重的歷史仍然左右了我的喜惡。
越是有興趣的事情,越是要千萬百計去獲取各種信息;可是當知道得越多的時候,卻發現眼前的種種已然模糊
抹去迷霧,一切都變得陌生而令人失望,更加有些不願面對了吧。
就像這座故宮,曾經領我神往的紫禁城。
做給天下人看的表面文章已經結束,而真正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乾清門是從順治帝起清代皇帝御門聽政的地方。尤其是康熙帝在位六十年,幾乎不曾因事而廢。
這點確實很讓人佩服,不愧為千古一帝。
還看到了順治御筆的“正大光明”,這應該算是故宮裡面唯一的順治御筆吧。
我不喜歡清朝,年少時看過那麼多的清宮戲,更為自己以前的孤陋寡聞,和深受毒害而感到羞愧。
但是,說句實話,順治和康熙兩朝還沒有使我完全失望,甚至雍正也算勵精圖治吧。
有個奇怪的情況,外朝三大殿,包括太和門,門匾上只寫有漢字,
而進了乾清門,包括後宮各宮,所有的門匾上都是漢字和滿文兩種書寫規格。
記得以前在某本書上讀到過相關內容,似乎是民國的時候把三大殿的滿文挖掉了,
不過因為沒有親眼所見,印象不深就忘記了。
交泰殿從乾隆始,就是存放二十五枚象征皇權的玉玺的地方。現在裡面擺放著的,也不知道是真是假,還是僅僅只有一個空箱子呢?
想想乾隆真的很無聊,故宮裡面有太多他留下的印跡
和國事政事相關的不多,章現皇權附庸風雅地倒是不少。提詞對聯不計其數,乾隆御筆也到處都是
很多現在的形制就是他在更改原狀後保留下來的,這不還建了個寧壽宮嗎。
坤寧宮是明代皇後的居所,奇怪的是寢宮並不面南,而是坐西朝東,據說是清代仿盛京清寧宮改建的。
裡面還陳列了幾口大鍋,據說是給朝臣在某些節日祭祀的時候燒肉吃的,而且還不加鹽。
滿族奇怪的風俗啊!
時間不是很充裕,所以我們沒有去看東六宮的鐘表館和珍寶館等館藏,還有那讓人不爽的寧壽宮一帶,而是選擇了經御花園到西六宮的參觀路線。
對御花園無感,形制有些局促,似乎要在有限的空間裡面融合一切供皇室娛樂的原素。居然還搬來很多太湖石搞了個堆秀山。
可是地方就那麼點兒,只能螺絲殼裡面做道場了。譽為玲珑別致我看也真的是沒辦法的事情。
欽安殿以前還住過明代洪熙帝,這個得不到認可的太子,只能在“宮後苑”低調生活,若不是“三楊”匡護有功,也不知道是不是能從這裡搬出來呢。
小時候看清宮戲,印象很深的從來不是雄偉壯闊的大殿,也不是八卦叢生的後宮,而是那一條條將後宮和外朝隔開的長街。
一眼望不到盡頭紅牆,從旁伸出幾宇黃瓦的門檐,裡裡外外每天不知上演怎樣的好戲。
而長街隔開的,何止是百姓和皇家的懸殊地位?也是宮裡人永遠地遠離了世間平凡,奔向那若喜似悲的宮庭生活。
坐在長街的座椅上發呆,如果我也可以穿越,大約寧可是個提燈巡街的宮女或者太監吧。呵呵。
西六宮的行走,邊聽著語音器的解說,一路讓我很不愉快,“慈禧太後”這四個字是出現頻率最高的。
伴隨著的當然還有清朝末年走樣的,別扭的,畸型的,苟延殘喘的宮廷生活。
出了西六宮離關門的時間大概還有一個小時,原本還可以再去東六宮轉轉,抓緊的話一定可以走得下來。
我卻一點也不想再去了,完全失了興趣。表面說是以後肯定還會有機會再來,何必走得如此著急。
可是,今天當我在這裡一邊回味故宮映入眼簾的眼象,一邊任由腦海中種種歷史片斷不斷跳躍時,
我不知道以後真的再次來到故宮,是否還會像當時那樣,興趣全無原來是不忍細看。
心底裡的那種惆怅,揮之不去。
自認為不是一個特別愛國的憤青,也不懂什麼民族大義,可是沉重的歷史仍然左右了我的喜惡。
越是有興趣的事情,越是要千萬百計去獲取各種信息;可是當知道得越多的時候,卻發現眼前的種種已然模糊
抹去迷霧,一切都變得陌生而令人失望,更加有些不願面對了吧。
就像這座故宮,曾經領我神往的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