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市中的淨土:廣濟寺
在北京的西四北頭條胡同的東口大約100多米的地方,南側有一堵紅牆,略顯巍然,這牆裡便是享譽華夏的中國道教協會所在地-----廣濟寺。趙樸初先生生前曾在此辦公。
廣濟寺北京著名的"內八剎"之一。位於北京城內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25號。占地2.3公頃。始建於宋朝末年,名西劉村寺。明天順初年重建,成化二年(1466)憲宗皇帝下诏命名"弘慈廣濟寺"。1931年寺院失火焚毀,1935年重建。
天王殿現存建築保持明代格局,分三路,中路依次為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圓通殿和多寶殿(捨利閣),西路有持梵律殿、戒台、淨業堂和雲水堂,東路有法器庫、延壽堂等。寺內珍藏許多珍貴文物,如明代三世佛及十八羅漢造像,康熙時建的漢白玉戒台,乾隆年間的青銅寶鼎等。
到廣濟寺朝禮的人們第一眼讓人注目的是天王殿。這裡有明代仿唐三彩的四大天王,象征著“風調雨順”。中間為明代銅彌勒像,與各地寺院看到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的布袋和尚像不同。布袋和尚只是傳說中彌勒佛的化身形象,廣濟寺天王殿中所供奉的是——天冠彌勒。
香火旺盛在大雄殿前有明成化、萬歷、清康熙、乾隆石碑5塊,表示該寺與當時上層的關系。其中康熙皇帝所賜的文字碑與無字碑相對屹立殿前,成為“空有碑”,這表示佛法的真空妙有,極具深意。殿前的4棵大槐印證了廣濟寺的風雨歷程。佛寺是信徒、香客心中頂禮膜拜的神聖場所,希冀於佛菩薩的加持,而縷縷的香煙,也承載了多少人的願望。
大雄殿後為圓通殿,供奉著觀音菩薩。因觀音菩薩廣大圓滿,聞聲救苦、救難,耳根圓通,故曰:圓通。殿中正座是大悲聖觀音菩薩像。西側一尊是元代銅觀自在菩薩;東邊一尊是明代多羅菩薩,即藏傳佛教所稱的度母。這個殿東邊牆上有延生普佛紅色牌位,為信眾消災解厄、普佛祈求;西邊牆上有黃色往生牌位,是專為亡故之人超度往生設立。
寺院內景第三進院落就是藏經樓,因為上世紀50年代曾經從北京靈光寺出土有釋迦牟尼佛真身捨利暫存廣濟寺藏經樓,故稱“捨利閣”。閣下是多寶殿,多寶殿是佛教文物、藝術的寶庫。殿正中供奉著三尊明代鑄造的銅佛像,兩旁高大明亮的玻璃櫃中陳列著尼泊爾、印度、孟加拉、日本、印尼、越南、美國等地區佛教界來訪人士贈送的珍貴禮品。
寺廟的西北隅,有一座建於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的殿,內有漢白玉砌成的戒壇。戒壇,高3層,是廣濟寺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建築,也是北京城區唯一一座清代漢白玉戒台。戒台是傳授比丘戒的地方,有承擔薪火相傳續佛慧命的作用。今稱“三學堂”。寺內西路四合院為中國佛教協會各部門的辦公場所。
Tips:
時間:8:00-16:30
門票:免費
交通:13;42;102;603;604;619;623;685;地鐵4號線(公益西橋方向), 在西四站。
千年皇家古剎:潭柘寺
潭柘寺是皇家第一寺院,歷史悠久,素有:"先有潭柘寺,後有北京城"的說法。寺後有龍潭,山上有柘樹,所以民間取名為"潭柘寺"。潭柘寺是明清時期的古建築群。
潭拓寺一景潭柘寺的香火很旺。信佛念佛的人越來越多。我從小與佛結緣。佛學的書接觸過不少。佛是大慈大悲大能的,佛是充滿智慧的,佛是大能並非萬能的,佛就是覺者,人人皆可成佛。一切還是靠自己的修為。
觀音像信佛只是一種信念,一種精神寄托,畢竟佛堂裡那尊冰冷的佛像並非能為我們做什麼。釋迦牟尼佛說過,這個理智,情感及能力都能同時達到最圓滿境地的人格(佛法中也叫做佛性)人人原都具有。我們只要做到與人為善,與世無爭,凡事順其自然去發展就好。
祈願潭柘寺有兩棵古銀杏樹,帝王樹和配王樹。“帝王樹”高達30多米,周長達9米,是唐代種植的,距今已一千三百多年。當我們到達時,帝王樹的銀杏葉已經落光了。
精致的建築藝術乾隆帝御賜了“帝王樹”,同時又封西邊遼代時配植的古銀杏為“配王樹”。“配王樹”的叫法耐人尋味。當年配種者錯配“鴛鴦”,這兩棵都是雄株,都不結果。寺東路行宮院裡的兩棵明代雌株銀杏,每年秋季卻都是碩果累累。
Tips:
門票:55元,學生票30元。
交通:地鐵1號線坐到終點,蘋果園站;上地面換公交車931路,直達終點潭拓寺。也可在蘋果園站拼車,4人,每人20元。
神州第一壇:戒台寺
戒台寺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的馬鞍山上,始建於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遼代高僧法均在此建戒壇,四方僧眾多來受戒,故又名戒壇寺,寺內因擁有全國最大的佛寺戒壇而久負盛名。
佛光普照戒台寺(又稱戒壇寺)夙以“戒壇、奇松、古洞”而著稱於世,位於門頭溝區的馬鞍山麓,距京城35公裡,離區政府11公裡,西靠極樂峰,南倚六國嶺,北對石龍山,東眺北京城。寺院坐西朝東,海拔300多米,占地面積4.4公頃,建築面積8392平方米。
戒台寺正門。寺院建築格局獨特,主要寺院殿堂坐西朝東,中軸線直指距離70公裡的北京城,建築樣式基本上是遼代風格。
山門殿為南軸線上的第一座殿堂。兩側與院牆相連,左右各有一個旁門。殿前有石獅子一對,並立有清康熙皇帝撰文的“萬壽寺戒壇碑記。”山門殿面闊三間,單檐庑殿頂,灰筒瓦覆頂。四角掛有風鈴,門額上掛“山門殿”斗子金匾。殿內前後貫通,中間為通洞。兩側各立有一尊泥質彩繪的護法神塑像,一為密執金剛,一為那羅延金剛。
寺中景致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整座寺院既有北方寺廟巍峨宏大的氣勢,又有江南園林清幽秀雅的情趣,既有濃重的宗教文化色彩,又有神奇秀美的自然景觀,不僅是中國佛教一座著名的寺院,同時也是一處久負盛名的旅游勝地。
戒台寺尤以松樹出名,“潭柘以泉勝,戒台以松名,一樹具一態,巧與造物爭”,活動松、自在松、九龍松、抱塔松和臥龍松,合稱戒台五松。每當微風徐來,松濤陣陣,形成了戒台寺特有的“戒台松濤”景觀。
大雄寶殿座落在近兩米高的台上戒台寺“牡丹院”內的芍藥。晚清時期,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恭親王奕欣,因朝庭內部的權勢傾軋,而從光緒十年(1884年)開始,到戒台寺“養疾避難”,留住長達十年之久。此間,奕欣出資改建了自己在寺內所住的北宮院,使之成為一座環境優雅、景色秀美的“寺中花園”,因院內廣種牡丹花,所以人們俗稱“牡丹院”。
大雄寶殿前的香爐戒台寺最富盛名的戒台大殿。戒台大殿是戒台寺的標志,也是寺內最為主要的建築。大殿正門上方高懸漆金大匾,上書“選佛場”三個大字,為袁世凱手書。
Tips:
門票:45元
開放時間:8:00—18:00(夏) 8:00—17:30(冬)
紅螺仙女的寄宿地:紅螺寺
北京人說的紅螺寺,其實更多指的是紅螺山。紅螺寺建於紅螺山的南麓,是佛教勝地,相傳在南晉就建寺了,面積不大,但名聲很大,清朝康熙大帝還曾登寺拜扣。到這裡,我覺得更有意思的是爬紅螺山。逛完寺廟,就要開始爬山了。雖然紅螺山並不太高,山路也修整過,但總覺得爬不到山頂似的。一步一步很艱難地往上爬,爬到腿酸氣喘的時候,一抬頭,還有無數石階在等著你。真有一種登泰山南天門的感覺,累極了!
一縷紅葉垂頭看紅螺寺始建於東晉鹹康四年(公元338)年,原名“大明寺”,因紅螺仙女的美妙的傳說,俗稱“紅螺寺”。
紅螺寺位於北京懷柔縣城北4公裡的紅螺山南麓。始建於公元378年,擴建於盛唐,原名大名寺,又稱護國寺。該寺所在山下有一“珍珠泉”,相傳泉水深處有兩顆色彩殷紅的大螺蛳,每到夕陽西下螺蛳便吐出紅色光焰,故山得名“紅螺山",寺俗稱“紅嫘寺”。
大門紅螺寺是歷代佛家聖地,也是京華氣功的發源地,素有“京北第一古剎”之稱。寺西塔院內有捨利塔,清代高僧際醒祖師曾在此弘揚淨土宗經法,70歲時圓寂於寺內。大師遺體火化後,獲捨利子百余粒,葬於此塔下。
寺院一隅紅螺寺的自然景觀十分秀美,有紅螺山、紅螺寺、觀音寺、呈秀園、松林浴園和采摘園六大景區,總面積達6平方公裡。北靠紅螺山,南臨紅螺湖,前有鳳凰山為屏,青龍山與白虎崗峙立東西,又有“御竹林”、“雌雄銀杏”、“紫籐寄松”三處勝景點綴其間,整個寺院掩映在千畝林海之中,構成了一幅“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寺院的外牆紅螺寺滑道可作為交通工具由動力牽引上山,800米的上行路程乘座滑車在數分鐘內便可到紅螺山半山腰的觀音寺。在滑道上站可以欣賞到紅螺寺全貌、紅螺湖、懷柔水庫、嶺上長廊、雁棲湖,從這裡還可以繼續向上踏步攀登到天門和紅螺山頂。在全長1500米的下行途中,滑車穿行於松柏密林和紅葉叢中,直道和彎道完美結合,其樂無窮。
Tips:
門票:40元
時間:8:00-18:00
更多北京旅游路線推薦:
北京純玩五日游:http://www.cncn.com/wan/beijing_wuriyou.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