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和朋友看了馮導的非2,其中葛大爺和安以軒去潭柘寺的那段給我最深的感觸,作為北京旅游局推出非線路景點之一的潭柘寺確實是北京遠近聞名的大寺,但是絕對不足以表現北京寺廟的氣質,下面就請大伙聽我聊聊北京寺廟的“韻”。
潭柘寺:北京最早,也是北京郊區最大寺院。潭柘寺歷史悠久,民間曾有“先有潭柘,後有幽州”之說,這意味著潭柘寺歷史比北京城還要早。據清朝神穆德《潭柘山岫雲寺志》記載,潭柘寺前身是晉代(265-317年)“嘉福寺”,距今約有1700年歷史這座千年古寺,前後多次更名,正名叫什麼似乎被人們淡忘了,而俗名“潭柘寺”則千古流傳,遠近聞名直到今天。
潭柘寺之所以得名,也離不開這裡寺名中的柘樹,這是一種罕見的樹種,而且渾身是寶,據說這種樹可以治許多種病,因此遠近的人們不斷來此剝皮挖恨,致使柘樹已寥寥無幾,險些絕種,再也看不到史書記載的“柘樹千章”的情景了。1949年後,政府對此采取了有力的保護措施,使這寶貴的樹種得以保存下來,作為名寺應景之物,供人們觀賞。
談了這麼多,潭柘寺給人的感覺在於“清幽”,當人們來到潭柘寺時,仿佛進入了一本塵封的佛經,縱觀古今佛意尚存。一種大氣而悠遠的感覺油然而生。
潭柘寺符合我們向來對於寺廟的定義,佛門聖地遠離喧囂紅塵。但是我了解的老北京的寺廟遠遠不是這麼簡單。
大隱隱於市才是了北京寺廟最大的特點。
廣濟寺——北京市西城區阜城門內西市路口。
又稱“弘慈廣濟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區阜城門內西市路口,是佛教著名古剎之一,中國佛教協會設於此。1983年,廣濟寺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廣濟寺初名“西劉村寺”,創建於宋朝末年。清朝初年,恆明法師將廣濟寺改為律宗道場,在此設立戒壇,開壇傳戒。廣濟寺珍藏的佛教經典十分浩繁,僅收藏的《大藏經》就有12種版本。
廣濟寺屹立百年其中的悠遠意義不言而喻,但在北京不起眼的街道旁你就可能與他擦肩而過,那感覺是那麼奇妙而親近,禅意就在你身邊。
白雲觀,同樣是一座令人尊敬的寺院,一樣的歷史悠久而依舊屹立於鬧市之中——北京市西城區西便門外白雲路東側。
白雲觀是道教全真道派十方大叢林制宮觀之一。建於唐,名天長觀。金世宗時,引大加擴建,更名十方大天長觀,是當時北方道教的最大叢林,並藏有《大金玄都寶藏》。金末毀於火災,後又重建為太極殿。
看過了這一佛一道兩座寺廟的各有千秋。就不得不提一下另一座重量級寺廟:雍和宮。說起年齡似乎比前兩座寺廟年輕許多,但是名氣真是大大的牛啊,別提老北京就是您是游客也一定不能錯過它。至於它為啥這麼有名那我就賣一個關子,真是一言難盡啊!
雍和宮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內城的東北角即雍和宮大街路東,和潭柘寺對應是北京市內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該寺院主要由三座精致的牌坊和五進宏偉的大殿組成。從飛檐斗拱的東西牌坊到古色古香東、西順山樓共占地面積66,400平方米,有殿宇千余間。創建於清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00年歷史。
雍和宮早期是雍正皇帝的府邸後改為寺廟,每逢大年都會有很多人來這裡祈福燒香,寺院還會在大年每年臘月初八日,雍和宮僧人都要晨起在殿上誦《十六羅漢》等經,以紀念釋迦牟尼得道成佛日,同時,全體僧人還要在食堂熬臘八粥喝,並將第一碗粥供於佛前。這日,又有信眾專為廟內捐款捨粥,待開門之後,但見雍和宮僧人將一桶桶熬好的臘八粥抬至天王殿院內,不分中外,不分老幼,每人一碗。這時游客們端著這熱氣騰騰的臘八粥的同時更是品著這久遠的老北京文化。
無論廣濟寺的“親切”白雲觀的“深遠”雍和宮的“華貴”都無不體現了北京寺廟另一種氣質:大隱隱於市,這也正是我們想要達到的一種境界。身在鬧市,卻猶如空谷幽蘭,朋友們在生活的節奏不斷加快,壓力上升的時候不妨來個鬧中取靜,來到北京這個有著獨特韻味的城市,體驗一下北京寺廟的韻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