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道1
那一天,一個朋友----在門頭溝教書多年的老師邀請我們一同去門頭溝探尋京西古道。在她的熱情的學生的帶領下,我們來到永定河邊,然後,驅車往韭園,來走那一段有名的王平古道。
說起來,北京西邊的山,統稱西山。群山之中,遍藏烏金,門頭溝出煤人所共知。元、明以來,京城百萬人家,多燒煤炭。加之這裡出產石材,琉璃的燒制更是聞名京城,於是,拉煤運貨的駝馬成群結隊,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在山路石道上來回行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京城到西部山區,再遠至內蒙古、山西的商旅道路,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京西古道了。除了貿易往來,還有很多進香的香客也會走這條路的。
京西古道以“西山大路”為主干線,連接著縱橫南北的的各條支線道路。我們走的這一段稱為王平古道,王平古道穿過層巒疊嶂的九龍山,俯瞰蜿蜒曲折的永定河。我們從永定河畔向北到韭園,就進入了古道。
王平地區地處要沖,歷經滄桑,自漢代開始遺存甚豐。其中縱橫交錯的王平古道,讓人更能觸摸到那歷經千年的厚重古風遺韻。
這是一條用石頭鋪成的古道,從山中穿過,鋪路的石頭多為水成巖,在一些大巖石上,清楚地看到片狀紋理,很多修路的石頭上明顯看到含有動植物化石。可見這裡幾億年前曾經是一片汪洋大海。
這些石頭有的風化了,有的磨損了,上面還留有很深的馬蹄印。雖是雜草叢生,卻仍然顯示著當年輝煌。
漫步古道,你會依稀聯想到古道悠悠、西風獵獵的遠古情境以及商旅不斷的古道盛況。資料說,當年這裡每日五、六千條賴以長途運輸的駝馬浩蕩而至,千磨萬擊,蹄窩遍布,而且有時擁堵,構成了一幅蔚為壯觀的昔日風景。抬頭望崇山峻嶺,低頭見古道悠長,踏在凹凸不平的石頭路上,讓人大發千古幽思。看山下,公路鐵路縱橫,幾千年來,世事變遷,社會發展,怎不叫人慨歎。
我們走的這一段韭園至牛角嶺關城段古道,僅是西山大道北道中的一個精彩的局部。遠古的烽煙、民族的交往、宗教的活動、築城戍邊以及古道、西風、瘦馬等數不清的神奇故事,散落或留存在古道兩側,它是那個時代經濟、文化的具體象征,從中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歷史的足音。
在山的轉角處,巖壁上立有三塊古碑,上有蓮花和佛像,字跡已經模糊的無法辨認了。應該是古代人們立在這裡保一方平安的吧。
亘遠的古道,現在已經沒有太多的實際用途了,倒是那些喜歡戶外穿越或種田勞作的人們還會光顧。走在這掩映於大山中的古道上,感受了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文化。
馬蹄印
植物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