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廣場
看 點
飽經500余年風雨滄桑的天安門廣場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它不僅見證了中國人民一次次要民主、爭自由,反抗外國侵略和反動統治的斗爭,更是共和國舉行重大慶典、盛大集會和外事迎賓的神聖重地。
介 紹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市中心,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達44萬平方米,可容納100萬人舉行盛大集會。天安門城樓坐落在廣場的北端,五星紅旗在廣場上空高高飄揚;人民英雄紀念碑屹立在廣場的中央;人民大會堂和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廣場的東西兩側遙遙相對;毛主席紀念堂和正陽門城樓矗立在廣場的南部。
現在,每天有成千上萬的人到這裡參觀、游覽,天安門廣場被評為新北京十六景之首。
天安門廣場國旗的升降時間,是根據北京的日出日落時間確定的。大約是每天日出前八分鐘,即太陽照射北京的第一縷陽光已經發出,過八分鐘之後到達國旗桿處,恰好國旗護衛隊將五星紅旗升到旗桿頂部。具體時間可參照廣場上特設的公告牌。
交 通
公交1、2、5、7、9、10、17、20、22、44、48、53、54、59、110、120、309支、特1、特2、特3、特4、703、726、729、742、803、808、819、826、848、859、922路可以到達。地鐵1號線天安門東、天安門西,2號線前門站。
門 票/開 放 時 間
免費
5:00~22:00,22:00後廣場清場
看 點
天安門是中華文明悠久歷史的象征,是目睹封建王朝興衰更迭的歷史見證。雖飽經滄桑卻依舊朝氣蓬勃、威嚴四議。
介 紹
隨著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1421年),明北京城正式建成。其規模宏偉而壯麗,外城包著內城南面,內城裹著皇城,皇城又包著紫禁城,全城形成一“凸”字形。
承天門屬皇城中的重要建築,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當時只不過是一座黃瓦飛檐的三層樓式的五座木牌坊,牌坊正中高懸“承天之門”匾額。承天之門寓有“承天啟運”和“受命於天”之意,喻示封建皇帝是“受命於天”的,替天行使權力,理應萬世為尊。
明天順元年(1457年),承天門遭雷擊起火被毀,當時沒能立即恢復,直到成化元年(1465年),才由工部尚書白圭主持重建。這次重建,奠定了今日天安門的形制。此後,明代180年間雖有修建,但都未作較大變動。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占京城,承天門又毀於戰火。清順治八年(1651年),清世祖福臨下令大規模重建並更名承天門為“天安門”。後來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1952年的兩次大規模修繕,1970年的重修,基本保持了順治時改建的形制。1970年重修後的天安門比原來的天安門高了83厘米,通高為34.7米。
交 通
公交1、4、10、22、37路可以到達
地鐵1號線天安門東、天安門西站下
門 票/開 放 時 間
成人15元,學生5元,70歲以上老年人5元,現役軍人免費
毛主席紀念堂
介 紹
毛主席紀念堂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南端。1976年11月動工,1977年8月建成。紀念堂大門正上方鑲嵌著“毛主席紀念堂”漢白金字匾,棗紅色花崗石砌成的高大基座上,屹立著44根花崗石廊柱,高高擎起金色琉璃重檐屋頂。毛主席紀念堂是一座具有我國民族風格的正方形宏偉大廈。
紀念堂由北大廳、瞻仰廳、南大廳組成。北大廳是在瞻仰毛主席遺容前舉行悼念活動的場所,大廳中央是三米多高用漢白玉雕塑的毛澤東坐像,坐像背後牆上懸掛著一幅描繪祖國山河大地的巨型絨繡。
瞻仰廳是紀念堂的核心大廳,正面白色大理石牆壁上鑲嵌著金光燦燦的大字:“偉大的領袖和導師毛澤東主席永垂不朽”!大廳中央爛漫的花叢中安放著水晶棺,毛澤東的遺體上覆蓋著中國共產黨黨旗。
南大廳裡的漢白玉牆上,镌刻著毛澤東詞《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的金字手跡,東西兩側是休息廳。1983年12月,紀念堂內還設立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紀念室。
交 通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天安門廣場南側
門 票/開 放 時 間
免費
國子監
介 紹
國子監位於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街(原名成賢街),與孔廟和雍和宮相鄰,是我國元、明、清三代國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機構和國家設立的最高學府。建於元朝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國子監街兩側槐蔭夾道,大街東西兩端和國子監大門兩側牌樓彩繪,是北京僅存的建有四座牌坊的古建街。
國子監整體建築坐北朝南,中軸線上分布著集賢門(大門)、太學門(二門)、琉璃牌坊、辟雍、彝倫堂、敬一亭。東西兩側有四廳六堂,構成傳統的對稱格局,是我國現存唯一一所古代中央公辦大學建築。
辟雍是國子監的中心建築,是北京“六大宮殿”之一。辟雍古制曰“天子之學”。國子監辟雍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古代“學堂”,是皇帝臨雍講學的場所。其建築風格獨特,為重檐黃琉璃瓦攢尖頂的方型殿宇。外圓內方,環以園池碧水,四座石橋能達辟雍四門。構成“辟雍泮水”之制,以喻天地方圓,傳流教化之意。殿內為窿彩繪天花頂,設置龍椅、龍屏等皇家器具,以供皇帝“臨雍”講學之用。
國子監二門內大型琉璃坊牌坊是北京唯一一座專為教育而設的牌坊。正反兩面橫額均為皇帝御題,是中國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
交 通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內國子監街15號
乘地鐵到雍和宮站下,南行200米即到;或乘13、116、807路公交車可達。
門 票/開 放 時 間
10元,9:00~16:30。周一閉館
雍和宮
介 紹
出國子監東口,就會看見一座典雅古樸的寺廟建築,這就是北京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喇嘛教黃教寺院雍和宮。1981年,雍和宮作為宗教活動的場所正式對外開放。
雍和宮初建於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曾是雍正繼位前的府邸。雍正繼承皇位後,將其中一半改為黃教上院,一半作為皇帝行宮,後行宮遭火焚毀。雍正三年(1725年),把上院改為“行宮”,賜名“雍和”。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宮正式改為喇嘛廟,成為清政府管理全國喇嘛教事務的中心。
雍和宮南北長近400米,占地約6.6萬平方米,具有將漢、滿、蒙、藏等多種建築藝術融為一體的獨特藝術風格。整個寺廟可分為東、中、西三路,中路位於南北中軸線上,由南往北,依次為牌樓院、昭泰門、天王殿、雍和宮殿、永佑殿、法輪殿、萬福閣等建築。
這裡值得一提的是法輪殿內的五百羅漢山,五百羅漢由金、銀、銅、鐵、錫五種金屬制成,布滿了山間的每一個地方,整個雕塑猶如仙境一般,是雍和宮的“三絕”之一。萬佛閣供奉的木雕巨佛“邁達拉佛”高18米,加上埋在地下的8米,共有26米高,也是雍和宮“三絕”之一。雍和宮還保存有其它大量的佛教文物和資料、圖片。
雍和宮有藏傳佛教博物館之稱,達賴、班禅都曾來這裡講經傳教,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 通
公交13、62、116等可達,也可乘地鐵直達。
門 票/開 放 時 間
25元,隨票附贈精美光盤一張。學生憑證半價。
鼓樓
介 紹
在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清嘉慶五年(1800年)重修。下為高約4米的城台,台前後各有券門三道,左右各一道。樓面闊五間,重檐三滴水灰瓦歇山頂。鼓樓是明清兩代向全城擊鼓報時之處。 1924年一度改為“明恥樓”,陳列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有關國恥的實物。現存樓上的一面更鼓,上有刀痕,即為八國聯軍所砍。
交 通
5、60、107、124、734、815、819可達。
門 票/開 放 時 間
20元
鐘樓
介 紹
在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舊址為元代萬寧寺中心閣。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後毀於火,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建。築於高大的磚石城台上,灰筒瓦綠剪邊歇山頂,四面開券門,高約33米,全部磚石結構,精致堅固。樓內原懸有永樂年間(1403-1424年)鑄的大鐵鐘,後改懸有永樂年題款厚約27厘米的銅鐘。鐵鐘今存大鐘寺古鐘博物館。鐘、鼓二樓位於北京中軸線的北端,與南面景山遙相呼應,互為借景,是研究北京城市規劃布局的重要實物。
交 通
5、60、107、124、734、815、819可達。
中山公園
介 紹
中山公園原名社稷壇,位於天安門廣場西北側,與天安門東北側的太廟相對,是明清皇帝祭祀土神和谷神之處。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於1928年改名為中山公園。
社稷壇是呈正方形的三層高台,以漢白玉砌成,象征著“天圓地方”之說,壇上鋪有中黃、東青、南紅、西白、北黑的五色土,四周短牆也按方向覆蓋四色琉璃瓦。壇四周有三重圍牆,內牆四面各辟一座漢白玉門,名“棂星門”。中間一道名“壇牆”,壇牆與外牆之間,北有拜殿和戢門,西有神庫和神廚、宰牲亭等。
社稷壇分拜殿中山堂、壇南區、壇西區、東壇門外、壇北區等建築。壇南區內有長廊、保衛和平坊、柏樹林、南壇門石獅、水榭、四宜軒、唐花塢、蘭亭八柱亭和習禮亭。
交 通
1、4、5、10、22、37、52、726、802、特1路可達。或乘地鐵一號線天安門西下車即到。
門 票/開 放 時 間
3元
青年湖公園
介 紹
北京青年湖公園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路西,那裡原來是個大水坑,1958年開挖成湖,1960年堆山修路,建亭造橋,才逐漸形成一處占地169800平方米,水面積63800平方米,樹木1.6萬株的現代公園。
園內既有植物群落的自然美景,又有花卉雕配植物造型的園林藝術,展現了青年湖自己的園藝風格。是北京市首批“黃土不露天”的達標公園。
公園游覽區有爍園、報春嶼、荷塘、勝藍軒、宜園等不同特色的景區,游藝設施新穎多樣,有賽車、碰碰車、海盜船、空戰機等,還有免費的兒童游樂場、門球場、健身器材,豐富多彩的水上娛樂活動為公園夏日增添了無限情趣,湖面游船、垂釣令人悠閒自得、樂趣無窮,夜幕下的彩燈、音響環繞的露天舞場,為忙碌了一天的人們消除疲勞。
交 通
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路西,北中軸路東。104、108、18路地壇站下車。
門 票/開 放 時 間
1元,月票3元,游泳15元。
王府井
看 點
如今的王府今已成為一條立體型、多功能、環境高雅、明亮多彩、變幻豐富的世界一流現代化商業街。
介 紹
聞名遐爾的王府井大街形成於元代,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就以“全、新、高、雅”四大特點跻身於北京四大商業區行列。新中國成立後,這裡興建了北京第一座國營大型綜合商場-百貨大樓。1997年以後,王府井大街經歷了三次改造,現代化的交通組織、道路鋪裝、燈光系統和噴泉雕塑、綠化美化等公共設施,把這條老街裝扮得更加多姿多彩,分外妖娆。
王府井大街著名的商場有百貨大樓、東安市場、東方新天地等;還有瑞蚨祥、中國照相、四聯美發等多家著名老字號;國內最大的兒童用品商店、亞洲最大的體育用品商店、東華門小吃夜市也座落於此。
交 通
乘103、104、108、111、812路美術館站下;乘103、104、120路王府井站下;乘地鐵1號線王府井站下。
太廟
介 紹
太廟在明清兩代為皇家祖廟,在天安門東側,面積13.96萬平方米,四周有圍牆三重。太廟以古柏最為著名,園內有多株已有數百年樹齡的古樹,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廟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嘉靖、萬歷和清順治年間曾多次重修,主要建築為三進大殿及配殿,前面有琉璃磚門及戟門各一座,兩門之間有七座石橋。殿宇均為黃琉璃瓦頂,建築雄偉壯麗,大殿周圍有三重漢白玉須彌式台基,周圍有石護欄。太廟的規劃和木石部分大體保持原狀,是北京最完整的明代建築群之一。如今在這裡常有書展之類的活動。
交 通
乘1、4、10、20等發往天安門的車可達。
門 票/開 放 時 間
2元
地壇公園
介 紹
地壇又稱方澤壇,是古都北京五壇中的第二大壇。始建於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兩朝帝王祭祀“皇地碉神”的場所,也是我國現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壇。壇內總面積37.4公頃,呈方型,整個建築從整體到局部都是遵照我國古代天圓地方、天青地黃、天南地北、龍鳳、乾坤等傳統和象征傳說構思設計的。地壇現存有方澤壇、皇碉室、宰牲亭、齋宮、神庫等古建築。
1925年辟為京兆公園,1928年改稱市民公園,後荒廢,1957年恢復公園並稱地壇公園,1981年以來,國家投資對古建築進行了復原整修。1984年5月地壇公園正式售票開放,並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6月10日晉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園內共有植物116種,草坪面積11.4萬多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72%,現存百年以上古樹168株,其中300年以上的古樹多達80棵。
每年農歷臘月三十至正月初七,會舉辦地壇廟會,屆時會以古壇風貌為依托,開展一系列頗具民族、民間、民俗特色的精彩活動。此外,一年四季的四次書市也是這裡的一大看點。
交 通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外大街地壇公園
地壇西門:地鐵、18、27、104、108、113、119、124、201、328、358、407、417支、758、803、850、858、912、415、847、849路;地壇南門:地鐵、44、62、13、116、406、606、807路。
門 票/開 放 時 間
平日2元,月票6元,廟會時10元。
6:00~21:00
正陽門
介 紹
正陽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七年,原名麗正門。因其位於紫禁城的正前方,又有“前門”之稱。正陽門是老北京“京師九門”之一,它集正陽門城樓、正陽門箭樓與正陽門甕城為一體,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築體系。
據地方志上記載:當時的城樓、箭樓規模宏麗,形制高大;甕城氣勢雄渾,為老北京城垣建築的代表之作。五百年來,正陽門飽經滄桑,幾毀幾修,現僅存城樓和箭樓,是目前北京城內唯一保存較完整的城門。城樓上有北京民俗民覽館。
交 通
乘坐5、9、17、20、47、53、59路汽車和地鐵(前門站)可達。
門 票/開 放 時 間
10元
古觀象台
介 紹
北京古觀象建於明正統七年(1442年),是明清兩代的國家天文台。古觀象台台體高約14米,台頂南北長20.4米,東西長23.9米。上設8架清制天文儀器。
從明正統初年到1929年止,古觀象台從事天文觀測近500年,是現存古觀象台中保持連續觀測最悠久的,它還以建築完整和儀器配套齊全,在國際上久負盛名。清制8架銅儀除了造型,花飾,工藝等方面具有中國的傳統外,在刻度,游表,結構等方面,還反映了西歐文藝復興時代以後,大型天文儀器的進展和成就。它們是東西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
新中國成立後,古象台移交給北京天文館,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 通
地址:北京東城區東裱褙胡同2號
乘1路公共汽車北京站下或乘地鐵到建國門。
門 票/開 放 時 間
10元(中小學生及持老年證者半價)
開放時間
9:00~4:30 夏季9:0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