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底下:距北京90公裡處的京西古道上, 70余座靈巧多變的山地四合院,沿山勢高低分台而築,層層疊疊,鱗次栉比。
靈水:門頭溝區軍響鄉轄村,是一座千年古村,以中國北方明清時期鄉村民居建築為特色。
琉璃渠:琉璃渠村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龍泉鎮內,該村以琉璃聞名,被稱為“中國琉璃之鄉”。
千軍台:位於門頭溝區清水澗溝西端的千軍台,史稱千人台,有著上千年歷史,是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京西古幡會”的傳承之地。
三家店:位於永定河三家店水閘東側,屬龍泉鎮。明清時期,吸引了大批山西人來此地定居、經商,並在村裡建了山西會館。村裡還有十多座古寺廟、白衣觀音庵、古剎龍王廟、關帝廟鐵錨寺等。
沿河城:是京西崇山峻嶺中的一座邊塞小城。屬齋堂鎮。城內保存古居、古樹和古戲台。
沿河口:屬齋堂鎮。作為古代內長城一道重要關隘,沿河口村至今仍傲然聳立著三座敵台。
東胡林:屬齋堂鎮。坐落於百花山下,清水河畔。萬年之前就有“東胡林人”生活於此。有元朝時期蒙古人的“鞑子寨”遺址。有古民居古寺及600多年的古樹。
西胡林:屬齋堂鎮。村內保存古民居四合院50多處。磚雕石刻上百處。至今還保存著中華民國八年三月大總統黎元洪親題的“節勵竹筠”貞節匾。
燕家台:屬清水鎮。有東西龍門澗自然景區。曾出土商代貝幣。元代道觀“通仙觀”碑刻今鑄在村過街樓下。1230年,清河大師尹志平隱居於此。村人傳承有400年歷史的山梆子戲。
柏峪:屬齋堂鎮。元代建村。有古長城磚窯遺址,有各時期遺留的標語口號,秧歌戲是柏峪村獨有的地方戲劇種,2005年,柏峪秧歌戲被列為北京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桑峪:屬齋堂鎮。村過街樓為清代建築。村東還現存明代所建小過街樓。1993年曾在該村發現十一萬年前人類古化石。
楊家峪:屬齋堂鎮。村內保存多種古舊器物,千年古樹,五眼古井,古碾坊與回文聯,民國時期的貞節牌匾。最為稱道的是特色古民居。古民居有20多個院落。
齋堂:屬齋堂鎮。唐貞觀年間,在北側白鐵山上創建了靈岳寺,寺中僧人施粥行善,取名齋堂。現仍保存部分城垣和廟宇以及古戲台。有元代熊夢祥齋堂故居遺址。
黃嶺西:屬齋堂鎮。這裡漫山古柏,現存古街古橋,古民居108處,舊時器物家家皆存。有獨具特色的山村廟宇。
馬欄:屬齋堂鎮。保存有古民居、古戲台、古橋。並有八路軍挺進軍司令部遺址紀念館。是北京市唯一的村辦紀念館。
齊家莊:屬清水鎮。於唐初成村,明萬歷年間,設“順天府宛平縣齊家莊巡檢司”,有部分保存完好的古民居,唐初建的靈嚴寺等廟宇以及金代窯藏遺址。
杜家莊:屬清水鎮。村內長街古宅整齊,多是民國時期建築。最好的房子是“總統府”,建於1921年,是具有山西風味的民國式建築。
張家莊:屬清水鎮。明代成村。古民居古戲台保存完好。
韭園:屬王平鎮,是“京西古道”重要路段。至今路石光滑如鏡,蹄窩清晰可見。多古寺古洞,古道之上設牛角嶺關城。有古橋數十座,家家門前小橋流水,山上老樹枯籐,充滿元代詞人馬致遠“天淨沙”的意境。並有馬家古墳。村人修建了馬致遠故居。
石古巖:屬王平鎮。這裡是石窟崖漢代遺址。石佛嶺古道保存完好。有明萬歷等年的修路摩崖碑四塊。
王平村:屬王平鎮。保存區內最早的“武定刻石”多座古廟遺址。古道西山大道穿村而過。並有古渡口。
碣石:屬雁翅鎮。明代成村。這裡是石頭的世界,巨石如碣,村以碣名。村內多古井,有“72眼井”之說。村內古民居保存完好,共59個院落,村中老人多長壽。
青白口:屬於雁翅鎮。金代成村。現存古民居多為民國時期四合院。村東有古棧道遺址。此地是著名關口要塞,並有軍隊駐防。明代設巡檢司。
澗溝:屬妙峰山鎮。村內不僅有多座民間神廟,還有數座香會茶棚。妙峰山廟會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廟會。香客數十萬,民間香會700多檔。
石門營:屬永定鎮。成村不晚於明代。民國時期國大代表、北京名人劉鴻瑞的故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