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門頭溝崇山峻嶺間,保留著很多千年古道。在塵封多年後,這些古道成了很多古道文化研究者的考究之地,和登山愛好者、驢友們的徒步之路。 由於門頭溝是北京唯一的產煤區,在過去交通運輸不便的條件下,只能依靠馬、驢、騾,甚至駱駝馱運煤炭和其它貨物。日積月累,在山間形成多條古道,經過數百、上千年,在古道基巖(細砂巖、石灰巖)中踩踏出壯觀的蹄窩。看著坑坑窪窪一個個縱深十多厘米的蹄窩,仿佛聽到一聲聲馬蹄聲響起,駝鈴聲不斷,怎能想象當年這裡是何等的人身鼎沸! 今時,踏著古人走過的路,走了一遍,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舊時古人生活的艱難和不易。周末徒步京西古道北線約20公裡,走到天黑才出山。從王平鎮出發—途徑兩處斷崖—過水潭、賞冰瀑—過廢棄礦場—黃台港—到達最高處峰口庵—有名的“馬蹄窩”—下撤到天梯—天浮橋—三店村—圈門,冬日裡的古道上有枯籐,看不到昏鴉,有人家,沒有小橋流水。近黃昏時,走在長長的古道上,居高臨下,望向遠方,感受到當年馬致遠“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心境。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從王平鎮走一段馬路,從路邊左側小路進山,山間碎石零亂
京西古道從山間流下來的清泉,可以直接飲用,看到有村民前來打水
京西古道光滑如光、白淨的冰面,可見河水的清澈
京西古道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冰面下裸露出清澈的流水
京西古道河道邊尚未完全凍結的薄冰
京西古道一個個相互幫助過冰河
京西古道途遇兩處斷崖,大家互相幫助,最終一個個都爬了上去。
京西古道這是左側一處比較危險的崖口,石階較滑不易新手爬行。經常登山、有經驗的驢友可以嘗試,如果是新手右側有一條比較好走的上行土路。
京西古道上午徒步2個小時後,在一片開闊有陽光的地方大家開始享用午餐。
京西古道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食物,可謂是豐盛啊!
京西古道馄饨餃子、羊肉白菜,辣椒麻醬全都有
京西古道還有同行驢友分享的白酒,男士可以喝少許暖暖身
京西古道在戶外艱苦的條件下,享用一頓豐盛美味的午餐對於大家來說,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京西古道吃完午餐後,繼續上路
京西古道路兩邊灌木、蒿草叢生
京西古道人工修葺的石階路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看到一處廢棄的村莊、房屋和依偎的老樹
京西古道如今已是人去樓空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舊時痕跡還在
京西古道只有一處人家看上去應該還會有人時來住住,院子裡還有秋千、石凳、石桌,忽感一份閒暇惬意的舊日時光。
京西古道繼續前行,終於爬到了最高處九龍山峰口庵,在峰口庵關城西南約200米處,有一段在巖山體上切鑿出來的石路,路面上坑坑窪窪密集著100多個大大小小深淺不一的蹄窩,這就是京西古道令人們津津樂道的一處奇觀——古道蹄窩。
京西古道似雲團缭繞,如蛟龍騰舞
京西古道縱深約十多厘米,最深的逾半尺
京西古道這裡就是九龍山峰口庵關城,舊時,是溝通京西門頭溝、北嶺、齋堂及房山地區的樞紐咽喉。明遷都北京後,對京西物產尤其是煤炭等物資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大批官辦、民辦的煤礦落戶京西門頭溝。京西煤窯曾多達數百座,所產煤炭大多經峰口庵古道運至京城,峰口庵古道成為西山大路的“嶺上通衢”。現關城依舊在,只剩殘缺的門洞。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出了峰口庵門洞,就是有名的“十八盤路”。
京西古道其道坡度大,左右盤旋,長約3裡,路寬4米至6米等。古道多以大的片石鋪面,為增強道路的堅固性,每隔1米至1.5米便有一排立茬的條石突出路面,使平鋪的石塊不致順坡移動,行人及牲畜也有了“存腳”防滑之處。
京西古道一個個石塊被歲月打磨的溜光水滑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遠處山巒起伏
京西古道之後,一直沿著山路往下走,在官廳村的啦啦湖附近,有一段被稱作“天梯”的捷徑古道。這段“天梯”不是峰口庵古道的正路,只是運送少量貨物的捷徑。在一個近6米高、幾近垂直的峭壁上,存有一個個供行人攀爬的石梯。此段路雖說不長,但上下行走十分艱難,故有“天梯”之說。
京西古道 京西古道爬下山,已是近黃昏。
京西古道遙看夜空的月亮,此時一陣悲怆淒涼之感。
京西古道想象著當年這裡的繁華之景象,晝夜不停,人來人往,馬蹄聲聲,火把游動……
京西古道仿佛都凝聚在了這浩瀚的夜空和崇山峻嶺間。
京西古道交通路線:坐地鐵到1號線蘋果園地鐵下車,下地鐵出站後沿著馬路邊西行300米左右坐公交929和892路都可到達王平村。此次活動我是報的一個戶外組織,網上也有很多戶外團隊組織這條線路,可以網上搜索報名。
京西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