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環球旅遊網 >> 環球旅遊 >  >> 大陸游 >> 北京游 >> 北京游記

京郊蘆潭古道 馬蹄聲聲今猶在

     編輯:北京游記

  “蘆潭古道”是古時從盧溝橋到潭柘寺的主要道路,它東起盧溝橋,經長辛店、東王佐、沙窩、大灰廠、石佛村至戒台寺,再翻越羅鍋嶺(西峰嶺)、南村、魯家灘、南辛房、平原村最終達潭柘寺。 京郊蘆潭古道 馬蹄聲聲今猶在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玄烨在去潭柘寺時,走的就是這條蘆潭古道。在他所作的《下戒壇將至潭柘馬上同高士奇聯句二首》一詩中,記述了當時的道路狀況,因路面較窄,只能騎馬而行:“嶺腹層層小徑斜(玄),穿雲陟盡石嶺岈(高)。澗中草屋流泉繞(玄),萬匹龍骧擁翠華(高)”。而弘歷於乾隆七年(1742年)從易縣拜谒皇陵回來,初游潭柘寺時,這條道路已經平整拓寬,因而他是乘車辇去潭柘寺的:“輕輿輾春露,前旌破曉香”、“驅車歷石蹬,岌岌互鉤連”。由此可見蘆潭古道路面狀況較好,是皇帝到潭柘寺進香禮佛所走的“御道”,王公大臣和京城眾多的香客也都經此而去。 京郊蘆潭古道 馬蹄聲聲今猶在
  怎麼去這裡:從蘋果園地鐵出來坐931到戒台寺下車,再去戒台寺的路上有岔口,沿岔口而下就來到古道入口。就看見山門和蘆潭古道指示牌。 京郊蘆潭古道 馬蹄聲聲今猶在
  如今的蘆潭古道已大部分被108國道等公路所覆蓋,戒台寺至石佛村段由於108國道在其北面的山邊繞過而幸運地保存了下來,特別是從石佛村至戒台寺石牌坊一段,用塊石鋪砌的原始古道保存有約一公裡,平緩入山,易於行走,2005年9月列入門頭溝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京郊蘆潭古道 馬蹄聲聲今猶在
  戒台寺石牌坊位於戒台寺東大約500米處,橫跨古香道,因此既可看作是過街牌坊,也可看作是戒台寺的山門牌坊,它是古剎寺外最重要的附屬建築。這塊石牌坊最早創建於明萬歷年間,清光緒時又經過重修。漢白玉欄桿上精細的垂獸與佛像雕刻相映,顯得典雅而氣派。 京郊蘆潭古道 馬蹄聲聲今猶在
  可能是出於保護的原因,石牌坊已用角鐵槽鋼箍住,並由四根鐵管支撐。兩立柱上的對聯部分被保護牌坊的構建遮擋,部分被後人“防止山火”等字遮蓋,查得內容如下:“日輪星鑒大明洪護梵王家,星海空澄廣映無邊諸佛地”。 京郊蘆潭古道 馬蹄聲聲今猶在
  石牌坊建在岔路口,四條道路從此經過,既有穿石佛村而來的蘆潭古道,也有龐潭古道,同時上山的路又分為前往戒台寺與潭柘寺的兩條線路。見到石牌坊,香客們便知戒台寺已近在眼前,更加有了登山的信心。石牌坊更是門頭溝、豐台區與房山區三地民眾到戒台寺進香的必經之地,現在則成為那些古道暴走族們停下來拍照、歇息的重要站點。 京郊蘆潭古道 馬蹄聲聲今猶在


  漫步在荒廢的戒台寺至石佛村段古道,仿佛歷史凝固,使人很自然地聯想到進山朝佛敬香的游僧、香客,以及他們往來穿梭的盛景。古道上的鋪石,隨著歲月的流失稜角全無,路邊雜草灌木叢生,頓生淒涼之感。 京郊蘆潭古道 馬蹄聲聲今猶在
京郊蘆潭古道 馬蹄聲聲今猶在
  讓石佛村民引以為榮的有三樣東西:穿村而過的石頭道、村北山崖上的摩崖佛像、村口的石牌坊。在他們眼中,蘆潭古道因為道路寬闊平緩,歷史上康熙和乾隆皇帝由此前往戒台寺進香,才算真正的“御道”。但現如今,也被洶湧的拆遷大潮裹挾著離開了祖輩生息的老村和古道,村中只留下一片斷壁殘垣。 京郊蘆潭古道 馬蹄聲聲今猶在
  據統計浮雕佛像是16龛19尊,另外在崖下還有圓雕立佛1尊,是北京地區惟一的一處大規模摩崖造像群,1981年被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京郊蘆潭古道 馬蹄聲聲今猶在
  村裡的老人小時候曾看到古橋上還有一座亭子,人們都叫它過橋亭,是為來摩崖石刻的燒香人而建,橋的兩邊還立有小的漢白玉石佛像。當時山上到處是泉眼,清澈的山泉一年四季在橋下流淌,景色優美。 京郊蘆潭古道 馬蹄聲聲今猶在
  摩崖佛像的開鑿與戒台寺明代重修有密切聯系,寺廟重修時需雇用一批工匠前去造佛像,相傳為了檢驗匠人們的手藝,這塊崖壁就成了一個臨時“考場”,讓他們在此練手,以確保進寺造佛的質量。 京郊蘆潭古道 馬蹄聲聲今猶在
  盡管從來不認為宗教可以解決塵世間的所有問題,但對於這種在偏僻山村潛心造佛的自發行為,不僅是從藝術角度欣賞,也折服於其虔誠與堅忍的定力。石佛村摩崖石刻,淋漓盡致地表現出的,正是精神力量的強大。   備注:本文文字和圖片節選自新浪博客:藏寶閣內掃地僧,有改動。
  1. 上一篇文章:
  2.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