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掛於聯合國大廳的世界地圖上,中國的版圖中僅標注了四個城市,其中一個是重慶。重慶位於地球上最神奇的北緯30度,是中國西部唯一的直轄市,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城市。
千百萬年來,滾滾長江和嘉陵江奔騰不息,穿越崇山峻嶺交匯於這個直轄市的西南部,形成一個總面積23.71平方公裡的狹長半島,這個半島就是渝中區。
渝中區整個城市依山而建,三面環水,西高東低,最高處的鵝嶺海拔394米,最低處的兩江匯合處的沙嘴海拔167米,相對高差227米,山峭路陡、比高懸殊,形成獨具特色的“山是一座城、城是一座山”的壯觀景象。
從不同的角度遠眺渝中半島能看出不同的景象:站在南山的一棵樹觀景台俯瞰渝中,大氣磅礴,氣象萬千,摩天大樓,鱗次栉比,與遠處群山的輪廓相呼應勾勒出一幅波瀾壯闊的城市天際線,如同香港島的維多利亞港灣;從北面的嘉陵江畔重慶大劇院看渝中,則像在欣賞一盆活靈活現、惟妙惟肖的動態盆景,房屋街道,錯落有致,車水馬龍,人行如蟻;而在東面的朝天門大橋上看渝中,則更像是一艘揚帆起錨的巨型航母。
在重慶市三十八個區縣裡,渝中區的面積可算是最小的,僅為重慶市總面積8.2萬平方公裡的幾千分之一,然而卻承載了三千多年文明的發展,為重慶、和中國乃至全世界留下許多的傳奇,如同電腦中的CPU,儲存了這個城市每一個階段的生命密碼,從古到今、從無到有、從蠻荒到文明、從貧窮到繁榮的生命歷程。
渝中區是重慶的母城,現代重慶人的祖先“巴人”早在百萬年前,就開始了他們在巴山渝水的繁衍生息,形成了強大的巴國部落聯盟。他們沿河而居,在崇山峻嶺中狩獵,在江河中捕魚為生。
巴國從公元前21世紀起,到公元前316年被秦國所滅。此時,秦代名將張儀就在兩江交匯處築城,並取名江州,這就是歷史上第一個重慶城址。由於戰亂頻繁和改朝換代,重慶在歷史上有過許多的名稱:江州、渝州、恭州,直到南宋時期,孝宗皇帝的皇子趙悙為慶祝連續封王封帝,將恭州府更名為重慶,意為雙重喜慶,重慶由此而得名。
在這個山地古城,歷史上曾發生過無數次為爭奪城池而進行的戰爭,其中最為著名的有兩次:第一次是南宋末年,蒙古軍攻破成都,宋軍退守重慶,彭大雅出任重慶知府。他竭盡全力拓修重慶城,向北擴至嘉陵江邊,向西擴至今臨江門、通遠門一帶,范圍大致比以前擴建的江州城大了兩倍,奠定了此後直至明清重慶古城的大致格局。
第二次甚為慘烈,刀光之災發生在明末清初,對陣雙方是明軍和張獻忠率領的起義軍。張獻忠率部數十萬,超過守軍十倍以上,仍無力正面強攻;張獻忠繞道江津從現為重慶火車站的菜園壩登陸,奪取浮圖關,卡死了明軍的唯一退路。當時這一段到通遠門全是棺山,沒有大坡大溝,適合步兵作戰。從水陸兩路合圍重慶,最後的主戰場就發生在通遠門。經6天激戰,起義軍炸塌通遠門轉角城牆,一舉攻入重慶。張獻忠令手下兵士大肆殺戮以解心中之恨。《荒書》記載,“城中男女皆斷右手”。這次守城之戰的激烈情景如今在通遠門原址通過雕塑又生動的重現了。通遠門也是迄今為止保留較好的古城門。
千百年來,在歷經三次建都、四次築城以及無數次的摧毀、無數次的重建,終於擁有了今天渝中區的城市規模。
渝中區是重慶市的首府和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歷代地方君王建都的地方。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國民政府遷都重慶,成為中國的戰時首都,1939年國民政府行政院把重慶設為直轄市,並宣布為蔣介石的陪都;同時重慶還是盟軍遠東司令部,此時的重慶是全世界矚目的焦點。今天在渝中區仍舊保留著完好的重慶抗戰文化遺址長廊:從曾家巖的周公館,沿嘉陵江上行,止於化龍橋的紅巖革命紀念館,連綿6公裡長,分布有30多處抗戰文化遺址,多數是民國時期修建。這些文化遺址長廊分為三部分:
一是獨具民國風情的中山四路文化一條街,它是被重慶市民評為“重慶最美一條街”。這裡有遷都重慶時期國民政府辦公樓舊址;有周恩來在重慶期間居住的周公館;有1945年國共重慶談判時的舊址桂園,在這裡,毛澤東和蔣介石留下了他們一生中唯一的一張合影照片;有史迪威將軍博物館,這也是唯一一個為美國將軍在中國所建的博物館。此外,還有特園、怡園、戴笠公館等抗戰遺跡及新建成的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
二是李子壩公園暨重慶1938抗戰遺址建築群,這裡風景優美、綠樹成蔭,全長1.8公裡,為重慶首個抗戰遺址公園。公園內修復和遷建了抗戰歷史文物建築,分別是高公館、李根固舊居、劉湘公館、國民參議院舊址、交通銀行學校舊址等,享譽全國的原畫家之村也遷到了這裡。
三是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包括紅巖村八路軍駐渝辦事處、紅巖禮堂和“樂園”、饒國模故居、水井防空洞、紅巖公墓等等;一代偉人毛澤東曾在這裡寫下了氣吞山河、脍炙人口的著名詩篇“沁園春雪”;凡來重慶的外地游客都幾乎必來這裡,這也是全國最有名的青少年紅色教育基地。這些抗戰遺跡不僅是重慶這座城市的財富,也是全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財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的戰爭中不可磨滅的記憶。
渝中區是重慶的搖籃,她孕育了巴渝文化、抗戰文化和紅巖文化,是重慶文化的“根”和“源”。土生土長的重慶人生性耿直,俠骨義腸,敏於行、納於言。這種個性特點正是遺傳了其祖先“巴人”的秉性,與相距僅幾百公裡、以蜀文化為背景的成都人形成鮮明對比。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同時也形成一方的文化,巴渝文化正是在這種高山河谷、大起大落的艱苦環境中形成。在位於人民廣場的中國三峽博物館裡,陳列了大量豐富的重慶和長江三峽的歷史文物,在這裡你可以看到,數千年前,重慶人的祖先“巴人”為生存而用過的狩獵工具和捕魚及居住的船棺,也有歷代巴人後裔的各種兵器和生活器皿,直觀的展示了這個民族的起源、生存和發展。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商業和貨運開始出現,重慶逐漸成為了水碼頭。於是,巴渝文化中又多了幾分碼頭文化的成分。8年抗戰時期,作為大後方的重慶,中國各界的社會名流、達官貴人以及東南西北逃難的人流紛紛雲集重慶,人口從1929年的23萬迅速猛增到200萬。渝中半島作為核心之地更是成為各路精英的首選;各種文化刊物出版發行;國泰大劇院、實驗劇場頻頻上演抗日話劇,舞廳、咖啡廳、酒肆茶樓紛紛湧現,這一切對本土的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和沖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陪都文化、抗戰文化,同時這種特有的文化影響促成了重慶從一個內陸碼頭城市向現代城市的過渡。而此時由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所領導的中共南方局和八路軍辦事處更是以其從事和追求的偉大目標成為全中國人民跟隨的一面旗幟並成為影響中國幾代人的紅巖精神。www.lvyougl.com
渝中區是重慶的主城,而代表這個主城最具標志意義和“最重慶”的莫過於解放碑。無論城市規模如何擴大、如何延伸,解放碑始終是重慶的中心。正如沒登過長城就不算到過中國一般,沒到過解放碑就不算真正來過重慶。
解放碑始建於1940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紀念日,名為“精神堡壘”,以激勵和鼓舞中國人民的抗日斗志。碑為木質結構的六方體,高七丈七尺,以紀念“七、七”事變,通體黑色,以防空襲;但終究還是在空襲中被毀;1947年抗戰勝利後在原址重建,由國民政府定名為“抗戰勝利紀功碑”,並在碑體上刻有國民政府決定重慶為“陪都”的頒令全文以及美國總統羅斯福致重慶人民公開信的卷軸譯文。1950年重慶解放後,碑文被全部鏟除,由劉伯承題字“重慶人民解放紀念碑”。紀念碑高約27.5米,曾幾何時,它是該地區最高的建築,鶴立雞群。隨著重慶城市的發展,周邊地區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逐漸將其淹沒。
重慶人對解放碑有一種特殊的情懷。盡管全市三十八個區縣都有自己最繁華的中心商業區域,但解放碑在重慶人的心中卻是無可替代的,換句話說,每一個重慶人心中都有一個解放碑。直到今天,重慶人仍然喜歡把到解放碑稱之為“進城”,因為在每個重慶人的心裡,解放碑才是真正的“城”,才是重慶最繁華最時尚最為之向往的地方。
解放碑是重慶和中國西部的金融中心,這裡真可謂是寸土寸金,在面積僅0.92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以碑為圓心在半徑300米范圍內,聚集了上百家各種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解放碑是重慶和中國西部第一街,密集的摩天大樓鱗次栉比,恍若置身於紐約的曼哈頓,令人歎為觀止;解放碑是重慶的商業中心,中國十大新地標商務區,是繼北京王府井、上海南京路後的中國第三大街;解放碑是購物天堂,這裡既有世界頂級奢侈品牌愛馬仕、路易威登、酷奇、阿瑪尼、勞力士等等中國西部最大的旗艦店,也有各種中高檔國際品牌專賣店;解放碑還是“打望”美女的最佳地點;美女養眼、秀色可餐。重慶人習慣把養眼的美女叫做“打望’,而解放碑被認為是三步一個張曼玉、五步一個林青霞的美女“秀場”,因此很多外地游客來重慶的活動之一,便是坐在解放碑碑底的台階上好好打望一番。解放碑還是“吃貨”的天堂。這裡幾乎擁有重慶美食的全部精華。
距解放碑數十米的八一路,是著名的“好吃街”,這便是吃貨們常常聚集的地方。無論你來自何方,去往何處,也不管你是重口味或輕口味,到了這裡都九九歸一,能滿足你關於吃的全部幻想。這條街長約500米,是一個令無數人流連忘返的地方!因為無論是街口的“好又來”酸辣粉,“麥麗絲”烤串串,胖子媽鹵菜,還是街中老字號丘兒館的招牌雞湯;有看似清湯寡水卻能吃出山珍海味的頤之食開水白菜,又或是街尾的山城小湯圓,細嫩鮮美的吳超手,無一不深受本地或外地吃貨們的推崇喜愛,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好吃狗”。
的確,重慶的美食數不勝數,但如果你問一個重慶人重慶最好吃的是什麼?答案永遠是火鍋。重慶人對於火鍋有著無比的追求、執著與熱愛,無論是寒冬還是酷暑,火鍋都是家庭朋友聚會的不二選擇!而每當重慶人由外地返渝,第一件事往往是拖著行李到火鍋店大快朵頤!重慶火鍋把“麻、辣、燙、鮮、脆”溶於一鍋,是重慶江湖菜的集大成者。而它卻是起源於江邊船夫的生活,其文化精髓就是重慶的碼頭文化。碼頭文化是一種兼收並蓄、張揚豪放的文化,而重慶火鍋就是滿足這種文化需求的生活方式,因此它的人氣越來越旺,傳播也越來越廣。吃重慶火鍋,關鍵就在於吃出一種其樂融融的氣氛,吃出一種自我滿足的情景。重慶火鍋已經得到了世人的認同與喜愛,遍及全國,名噪天下,紅遍大江南北,成為最具大眾化的一道美食名品,也成為重慶飲食文化的燙金“名片”。
除了火鍋,在重慶另一個讓人為之傾倒的食物就是小面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小面之於重慶人更具大眾化和普遍性,是須臾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如果說火鍋只能是“每周一鍋”,那小面可是“天天一碗”,一點也不嫌多。在外地,你或許還能吃到不正宗的山寨火鍋,而小面絕對只能在重慶才能找到。小面其實就是一般的面條,但使用的佐料卻是這碗中乾坤的秘密武器;從選料的嚴格到制作的精細,從火候的掌握到搭配的比例,無論在背街小巷的深處還是在轉彎抹角的屋檐下,你都能看到、都能聞到、都能吃到一碗地地道道的重慶小面,那滋味真是最重慶的濃縮體現。每個重慶人都有一碗小面情節,清早起來,街邊的小面攤格外紅火,重慶美女在這個時候也從不顧及自己的淑女形象,吃著那是個香哦,西裝革履的紳士,放下公文包,呼-呼-呼,三下五除二的就把一碗重慶小面吃盡;面攤前,男女老少,有白領,有棒棒,有小學生,各色人等擠在一起,不論身世,不論地位,為的就是一碗重慶小面。重慶人對小面的熱愛和情懷是外地人無法體會的。
重慶市民每年都要海選出“重慶小面五十強”和“重慶火鍋五十強”,不少吃貨對著這個榜單發誓:今生今世,吃遍五十強,不枉重慶人。
渝中區是重慶的門戶,而這扇門就是朝天門,重慶從南宋開始修建城門到明代結束,沿渝中半島的長江和嘉陵江共建有十八道城門,每個城門都有自己的名字和不同的功能。朝天門位於兩江交匯處,獨享天時地利的頭等要津,因面朝帝都南京,故取名“朝天門”,古時專門用於迎接朝廷使者;1927年為擴建和整修碼頭,這座當年最宏偉壯觀的建築被拆除了。
朝天門既是兩江樞紐,也是重慶最大的水碼頭,自古江面樯帆林立,舟楫穿梭,江邊碼頭密布,人行如蟻。沿兩邊江岸有不少街巷,雖以棚戶、吊腳樓居多,可也熱鬧成市。這裡商業繁盛,街巷密布,交通四達。直到今天,這一帶仍是城內最繁華的商業批發零售區,也是長江上游最大的小商品批發中心。朝天門碼頭更是三峽游的起點。一百年前,一代偉人鄧小平正是在此乘船東下前往法國留學。抗戰中川軍也在此登船前往前線。
朝天門現建有朝天門廣場,這裡白天可以俯瞰長江和嘉陵江兩江匯合的壯觀景象,看著顏色各異的兩江江水融為一體,清濁爭流,著實有趣,因此吸引了不少旅行團和游客駐足;而每當夜幕降臨,朝天門燈火齊明,直射夜空的激光隨著音樂的節奏不斷變化顏色和形態,在空中、在江面翩翩起舞與江對面的南濱路遙遙相望,別有一番風情。難怪清代著名詩人姜會照曾留下“萬家燈火一江漣,巴字光流不夜天。夜種榆河星歷歷,金波銀樹共澄鮮”的名句。不覽夜景、未到重慶的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但如果到重慶卻沒有領略過重慶的夜景絕對是一大遺憾。獨特的城市風貌,讓人無論站在哪個位置,都能欣賞到層層疊疊的燈光。
觀賞渝中半島夜景有兩個途徑,一是去南岸區的“一棵樹”觀景台,在那裡可以鳥瞰整個渝中半島全貌,遇到晴朗的好天氣時,便能看到以繁華區燈飾群為中心,干道和橋梁華燈為紐帶,萬家民居燈火為背景,層見疊出,構成一片高低井然、錯落有致、曲直相映、遠近互襯的燈的海洋,滿天繁星似人間燈火,遍地華燈若天河群星,上下渾然一體,五彩交相輝映,令人歎為觀止。
如果說在“一棵樹”觀景台欣賞重慶的夜景還意猶未盡,那麼“兩江游”便是和燈海肌膚之親的絕佳選擇。當夜色降臨,從朝天門碼頭上船,沿著兩江沿岸徐徐前行,兩岸的燈火便相擁而來。在游船上觀賞重慶夜景,迎著習習江風,舉目遠望長濱路、嘉濱路如絢麗的腰帶缭繞著城區,色彩斑斓的燈光倒映在江中流光溢彩格外誘人,沿江四岸的萬家燈火同繁星交相輝映,高低不同的建築在燈光的照耀下錯落有致,數十裡的山城燈海一覽無余。
“兩江游”是一個巧妙地將重慶的山水與聞名天下的重慶夜景相結合而成為城市名片,是一個讓外界直觀、立體、動態、全方位、近距離、了解認識重慶、展示魅力重慶的最佳窗口。
重慶是一座山城和江城,出門代步的交通工具可謂水陸空全都用盡,常常被索道或高架輕軌舉到空中,而後又進入隧道穿越地底,一會兒渡江、一會兒過橋,整個城市仿佛圍繞著你上下翻滾、升降盤旋,使你感受到任何其他城市不曾有過的體驗,為你的旅行平添幾分驚喜和樂趣。
除了美食和美女,渝中區的另外幾道美景不可不去。首先說說大名鼎鼎的羅漢寺,如果沒有“瘋狂的石頭”,或許羅漢寺不會那麼聲名遠播。在那部電影之後,這座寺廟就實實在在地和重慶的過江索道一樣火了起來。羅漢寺坐落在渝中區民族路,是全國重點佛教寺廟之一。重慶市佛教協會設於此。羅漢寺內長20多米的古佛巖,存有宋代摩巖石刻佛像400余尊,其中臥佛涅像(俗稱“睡佛”)、觀音像和供養人像等,風格頗近大足寶頂山石刻。
這座千年古剎坐落在重慶最繁華的市中心,而周圍全部是數十層的高樓。寺廟門前,是熙來攘往的人流;而寺裡,清幽雅靜,隔絕了塵世的紛擾。在這裡,現代與傳統,新潮與古樸,躁動與寧靜,僅僅一牆之隔;羅漢寺那朱紅色的大木門,分隔開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一邊是滾滾紅塵,一邊是渺渺梵音;身處燈紅酒綠,羅漢寺就像一位得道高人,位於紅塵而看破紅塵,在千年的晨曦與日落中成了一方淨土,成了喧囂都市中一塊供人心靈小憩的樂園。
離羅漢寺不遠便是洪崖洞了。洪崖洞位於重慶市核心商圈解放碑滄白路,長江、嘉陵江交匯的濱江地帶,集城市旅游景觀、商務休閒景觀和城市人文景觀於一體。以最具巴渝傳統建築特色的“吊腳樓”風貌為主體,依山就勢,沿江而建,讓解放碑直達江濱。游客可觀吊腳群樓、觀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賞巴渝文化,燙山城火鍋、看兩江匯流,品天下美食。這裡不僅是重慶人的宴客廳,更是重慶亮麗的城市名片和新地標 。站在洪崖洞頂層憑欄遠眺,嘉陵江對岸的中央公園和重慶大劇院、科技館等如同太空城中的超級建築魔幻般呈現,與橫跨江上的過江索道構成一幅奇妙的畫卷。渝中區政府計劃把這裡建成“巴渝民俗風情集鎮”,使之成為主城區最佳的工藝品展銷中心。
2007年,洪崖洞被國家烹饪協會評為“中華美食城”;同年,被國家旅游總局評定為4A級旅游景區。2008年,洪崖洞被國家文化部評定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重慶洪崖洞融匯了游、樂、食、購、娛等時尚元素,是重慶美食娛樂生活的時尚風向標。
夜生活在重慶的兩大去處都在渝中。新近開張的重慶天地位於重慶市主城區幾何中心地段——渝中區化龍橋。它與主城各商業組團中心連接緊密,面向嘉陵江,背靠鵝嶺公園延伸片區,擁有近兩公裡長江岸線,景色十分優美。重慶天地是屬於濱江名流的生活秀場,是屬於重慶妙曼的“十裡洋場”。它由高低錯落的酒吧、文化劇場、吊腳樓、商業主樓及精品酒店五個精致建築群落組成,實現購物與休閒的極致融合,打造全新國際時尚休閒娛樂地標。未來,這裡將集聚豐富的餐飲文化和異域風情,東南亞餐飲娛樂、酒吧、咖啡廳,時尚娛樂盡在重慶天地。
重慶天地汲取重慶濃郁豐富的山水文化,深厚的人文內涵以及綿長的歷史肌理,將古老的山地村落、舊時的工業建築以玻璃和鋼結構的現代元素表達重慶高深、包容、開放的國際大都會氣質。
除了重慶天地還有一個非去不可的地方,那就是“得意世界”不夜城。得意不夜城位於渝中區較場口,毗鄰解放碑,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時尚娛樂文化氛圍,早已捍衛了得意不夜城絕版尊位。如今的得意不夜城已成為追求時尚生活人士的“快樂天堂”,成為了重慶中央娛樂區CED的重要標識。是重慶的第一娛樂區,也是重慶夜生活的標志地。這裡有各種類型的酒吧,也有風格多樣的KTV,有時尚的高級會所、桑拿洗浴,還有齊備的餐飲店、咖啡館、茶坊。凡是可滿足消費者娛樂休閒生活的,這裡一樣不少。
白天,這裡的人流與上海新天地、香港的蘭桂坊一樣,多是附近的商務人士和觀光旅游者,每當夜幕低垂時,這裡就成了重慶人、旅游者的天堂,你不會感覺到一絲夜晚的氣息,這裡是真正的“不夜城”。 燈火闌珊,斛籌交錯,得意的連台好戲才剛剛上演。身未動,心已遠,一座不夜城,一只夜的寵兒,得意不夜城集結了豐富、前沿及多元化的城市享樂標簽,它像一塊巨大的魔方,每時每刻無不顛覆著傳統娛樂方式,變幻出無窮無盡的新鮮生活。得意不夜城,見證著這個城市的夜生活進程。
如果說重慶是個非去不可的城市,那麼渝中區便是這座非去不可之城中的不可不去。渝中半島正以飛速的建設,蓬勃的發展立志成為集山水半島觀光,歷史文化體驗和都市風情休閒為一體的都市旅游半島,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