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黑夜裡,我期盼黎明;
在這個燈火通明的城市,黑夜與白晝的距離竟然是如此的近,有了現代的文明,一切都變得不可思議,回想多年以前,在沒有燈的日子裡,那中美麗與快樂,猶如橘燈般的遙遠!
小時候,住在山村裡,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能通電燈的,遙遠的大山裡,山一座挨著一座,青山起伏綿延。一到夜晚,只有偶爾從門縫裡透出一點點光亮。大山的人,到了夜晚很少出門的,出門了,就打一個火把,或者風大的夜晚就提一個燈籠,遠遠的看去,宛如一只小小的螢火蟲在飛。
那時,家裡沒有電視,即使有了電視也收看不到節目,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去看電影;在農村,那家要過大生日了,那家要娶媳婦了,這可就到了我們的節日了,因為這樣的節日一般是有電影放的,這樣的節日對我們來說是沒有距離的;一個鎮不能說大,但也不小,遠的也有十來裡路,這樣的消息也能傳遞得很遠,到了夜晚我們都趕去看電影。崎岖的山路,幾個同齡的人,去的時候充滿新奇,無盡的話題是討論今天放什麼,是上次的精彩故事.....
所謂的放電影都很簡單的,一個空的場子,一般是農家晾谷子的壩子,即使沒有在馬路上也不錯,然後用兩根竹竿撐起來,拉一塊白布,這樣就可以放映了,風雨無阻。
這個小小的鄉鎮,只有兩個電影放映隊,也就兩個人,在那時的眼裡,他是我們最崇拜的人,他可以在白白的布上演繹精彩的故事,可以讓我們流連往返;每次他們從外乘車回來,總會帶來新的片子,也就帶來我們的夢。
看電影,可得搶時間,找地方的。遠的,很早就吃好晚飯早早的上路了,近的可以悠閒一些。到了地方,先找位置,如果是認識的人家,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凳子,長長的凳子,拖一跟過來,往前一擺靜靜的等著;不認識的人家,那就難辦了,站在場子裡,有時人多了,還得擠到樹上,那也是比較爽的,幾個小朋友往樹上一蹲,居高臨下,看起來很威風的;最可憐的情況是前面都站滿了人,我們身材又小,那只有跑到屏幕後面去看了,這樣的電影人都是反過來的,看起來費勁,卻也魅力無窮。
這樣的年月伴隨我們成長,從5歲就開始了,露天的電影一直到我們初中結束,我一直認為,自己對這樣的簡單電影懷有深深的感情,後來高中念書離家遠了,一個月才能有2天的時間在家,如果遇到這樣的機會也會樂此不疲,我想那就是童年中最讓我快樂的回憶吧!
後來到了大學裡,因為新校區條件差,學校還放露天電影,那樣的時光陪伴了我們大學最初兩年的時光,不至於讓我們孤獨寂寞,仿佛又回到了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