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我終於與樹有機會趕上游覽三峽,去園自己多年的三峽夢,自然是十分興奮。匆匆抵達重慶國際機場時已4點15分。一出機場一股熱氣撲來,我與團友匆匆地登上旅游巴,在旅游巴上我看到的重慶即是一個霧都,也是火城。還有山多,橋多,防空洞多,隧道多,又是一個石級多的一個城市;在車上我經常性的不知道自己身處山腳還是半山腰!
我們到達的第一個景點是“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四川導游告訴我們磁器口古鎮作為嘉陵江邊重要的水陸碼頭,那經歷千年不變的濃郁純樸的古風,令其成為重慶江州古城的縮影和象征,繁盛一時的磁器口,被美譽為“小重慶”。
在旅游巴上遠遠望去古鎮,青瓦已泛白,有一些其中夾著石瓦棉。房屋的牆上有竹籬笆、石塊,青磚三種材料,最上一層的竹籬笆,很多斑駁起殼,露出竹片和籬笆。房子上縱橫相貫的梁木也發烏變黑。這裡差參不齊,高低起伏,電線雜亂穿插。房與房之間是彎曲狹窄的石砌的巷道。
四川的導游告訴我們古鎮裡,街區依山就勢,與自然環境有機結合,布局靈活,巷道宅院的空間一半公開一半私有,形成一種清晰的街區社會組織的模式,也介紹了古鎮位於重慶市沙坪壩區嘉陵江畔,始建於宋真宗鹹平年間(公元998年),傳說明朝初年朱允炆被迫削發為僧來渝,隱避於寶輪寺,故將原“白巖鎮”改名為“龍隱鎮”。清朝初年,因盛產和轉運瓷器,而得名磁器口。 由於古鎮磁器口的地形地貌是山丘和小溪相同,形成一江三山兩溪,溝壑環繞,所以橋多。大大小小有六、七座,規模較大的是雙龍橋。該橋座落在橫街與金碧街之間的金碧溪上,過去是溝通兩岸,通向鄰縣和梁灘壩的交通要沖。
我與樹在古鎮穿梭,狹長的台階時而傾斜而下,時而爬坡而上。走著走著,忽然拐入窄窄的小巷。沿著石階,不知又拐了幾個彎,我看到了涼蝦,這是我兒時的小食;這樣的東西如果放雪糕面前,會顯得非常粗陋而土氣,
可它卻牢牢占據了我童年時記憶的一角,什麼也取代不了。(悄悄告訴你們,樹不給我吃街邊的東西,怕髒,重慶溫度高39度,細菌滋生,怕我吃了拉肚子,又感動,但偏偏作反,吃了一點點。浪費!)
與樹買了一瓶啤酒,我們邊走邊飲啤酒,走到街的盡頭,迎面是寬闊的水域。一問導游,才知道是嘉陵江從此處流過。江水滔滔,幾艘畫舫停靠在岸邊。往遠處眺望,一條蜿蜒起伏的山脈,和嘉陵江構成一個內角,象扇子面一樣,恰好把古鎮包圍,似乎把古鎮與現代文明的建築隔離開來,保留著過去的依稀記憶,給懷舊的人們一個心靈的慰藉。
還沒來得及好好品味古鎮的美麗,已經傍晚時分了。我匆匆地影了幾張相片,買了一點點手信(四川小吃),就與樹,團友登上旅游巴去國貿豪生大酒店了。。。。
來自旅行吧博文:http://u.cncn.com/space-364-do-blog-id-188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