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小三峽(大寧河小三峽)。
2007年5月8日,重慶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大寧河小三峽是龍門峽、鐵棺峽(巴霧峽)和滴翠峽的統稱,它是大寧河風景的精華所在。小三峽南起巫山縣,北至大昌古鎮,全長約60公裡。 龍門峽長約3公裡,峽口兩山對峙,峭壁如削,天開一線,狀若一門,形勢甚為險要,因此有人說它“不是夔門,勝似夔門”。 出了龍門峽,就是著名險灘“銀窩灘”。這裡山回水轉,灘險流急,實為航程上的險途。有民謠為證:“銀窩子,銀窩灘,十船開過九船翻。”大寧河歷來都是交通要道,商賈往來,或外出之人發達而歸,常常在此處遇險,遺下財寶,故有銀窩灘之稱。
過了險灘即進入鐵棺峽。鐵棺峽長約10公裡,這裡兩岸怪石嶙峋,形成一組組天然雕塑,個個妙趣橫生。東岸崖壁上有一金鱗閃閃的長巖,很像從天外遨游歸來的巨龍,且龍首已經進洞;對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塊黃色圓石,猶如正欲出洞的猛虎,人稱“龍進虎出”;西岸懸崖下有串串倒懸的鐘乳石,其模樣像是兩匹駿馬,其頭已進山,但馬尾和後腿還在山外。於是人們就給它們分別取名為龍進、虎出、馬歸山。 滴翠峽是小三峽中最長的一段峽谷,峽中既有磅礴的氣勢,又有玲珑 剔透的小景。20公裡長的峽谷顯得幽深、秀麗。峽內群峰競秀,絕壁連綿,小三峽無咎不蒼,有水皆飛泉,游人深感起名“滴翠”,甚為貼切。“赤壁摩天”、“紅屏翠蓮”均在這裡。“重巖疊峰,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北魏郦道元《水經注》)
2007年5月8日,重慶巫山小三峽-小小三峽經國家旅游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大寧河小三峽是龍門峽、鐵棺峽(巴霧峽)和滴翠峽的統稱,它是大寧河風景的精華所在。小三峽南起巫山縣,北至大昌古鎮,全長約60公裡。 龍門峽長約3公裡,峽口兩山對峙,峭壁如削,天開一線,狀若一門,形勢甚為險要,因此有人說它“不是夔門,勝似夔門”。 出了龍門峽,就是著名險灘“銀窩灘”。這裡山回水轉,灘險流急,實為航程上的險途。有民謠為證:“銀窩子,銀窩灘,十船開過九船翻。”大寧河歷來都是交通要道,商賈往來,或外出之人發達而歸,常常在此處遇險,遺下財寶,故有銀窩灘之稱。
過了險灘即進入鐵棺峽。鐵棺峽長約10公裡,這裡兩岸怪石嶙峋,形成一組組天然雕塑,個個妙趣橫生。東岸崖壁上有一金鱗閃閃的長巖,很像從天外遨游歸來的巨龍,且龍首已經進洞;對岸山腰有一溶洞,洞口有塊黃色圓石,猶如正欲出洞的猛虎,人稱“龍進虎出”;西岸懸崖下有串串倒懸的鐘乳石,其模樣像是兩匹駿馬,其頭已進山,但馬尾和後腿還在山外。於是人們就給它們分別取名為龍進、虎出、馬歸山。 滴翠峽是小三峽中最長的一段峽谷,峽中既有磅礴的氣勢,又有玲珑 剔透的小景。20公裡長的峽谷顯得幽深、秀麗。峽內群峰競秀,絕壁連綿,小三峽無咎不蒼,有水皆飛泉,游人深感起名“滴翠”,甚為貼切。“赤壁摩天”、“紅屏翠蓮”均在這裡。“重巖疊峰,隱天蔽日。自非亭午時分,不見曦月。”(北魏郦道元《水經注》)
羅家寨遺址正在修繕中。相傳古時候,有個姓羅的員外為了讓兒子勤奮讀書考取狀元,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在此修建了這個小寨子,他的兒子就在觀巫山雲雨、聽潮起潮落中奮發圖強,最後高中狀元。
絕壁石縫中還有一具黑色的懸棺,俗稱“鐵棺材”,鐵棺峽一名即由此而來。據考這“鐵棺”乃是戰國時期巴人的懸棺,其並非鐵鑄,僅因其色相似而言。古人那麼費事地將先人葬上峭壁,是源於風俗,認為葬得越高,便越是孝順。目前懸棺群保存最完好的是巫溪縣東北25公裡的荊州壩,那裡有24具黑棺。
大寧河小三峽以峰秀、景幽、灘險、石美為其特色。“兩岸無石不奇秀,懸巖有水盡飛花。且看九龍盤玉柱,更喜觀音裹輕紗。赤壁摩天無覓處,天泉飛雨獨一家。自古桂林甲天下,爾今應讓小三峽。”這首頌揚小三峽的詩,道出了大寧河小三峽既秀麗又雄偉的英姿。
主要景觀有水簾洞、仙蕉林、摩崖佛像、天泉飛雨、羅家寨、綿羊崖、赤壁摩天、懸棺、雙鷹戲屏、飛雲洞等。小三峽的美景在滴翠峽中體現得最充分。那“赤壁摩天”是一片高達數百米的峭壁,如刀削一般,直插雲天,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閃閃,真是名副其實的赤壁。
下一篇:三峽紅葉映滿峽
來自旅行吧博文:http://u.cncn.com/space-6879-do-blog-id-210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