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去蘇州一次,吃飯時問人也不清楚哪裡有評彈可聽,遂返。但對評彈的向往就此存在心中。想起來這些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東西真讓人喜歡。一直不理解球迷歌星的追星族的那份狂熱與執著。但當你沉浸其中時,所表現的也許就是這樣。
如果不是因為京劇,對戲曲的喜歡也許會更早。
那時夏天裡聽得京劇字正腔圓,有板有眼的念唱,真感覺汗流不止。而且總覺得京劇太正規,不適合我。因為京劇太響亮。便以為天下戲劇皆是此樣。後來看了豫劇《打金枝》《卷席筒》,便喜歡了豫劇。曾風靡一時的《七品芝麻官》便是其代表作。輕松,俏皮,音樂也動聽。然後便是黃梅戲《天仙配》越劇《紅樓夢》,可惜都沒能在劇院看,身臨其境的感覺會更好。
終於在6月16日在上海蘭心大劇院聽了一場蘇州評彈
先是一老藝人,著長袍,穿布鞋,操一口江南話講《楊家將》。剛開始以為是上海話。因為還能聽懂。驚堂木,折扇,大手絹。慢慢地營造出一種歷史的氛圍。總被人感覺的吳侬軟語說起書來也是抑揚頓挫,不因說南話或北話而論英雄氣長短。當年孫權不也是氣吞萬裡如虎嗎?聽得津津有味一句,“楊宗保挺著一桿金槍向穆桂英沖去”。聽到緊要關頭,戛然而止。換上另外一男一女,和印象中的蘇州評彈一樣。女穿旗袍,兩人叮叮咚咚地彈唱起來。至此我心已完全醉了。仿佛完全穿越時空,回到了從前。南方的概念到此完全清晰,不單是煙雨朦朦,水道縱橫,也不僅是吳侬軟語,垆邊人似月。他還包含無處不在的文化,還有這種文化的持續。當今文人,哪個比得上杜枚,柳永生活的風流快活。潇灑自在?
本段主要從楊家將中節選一段,改成楊宗保和穆桂英的戀愛史倒更貼切。兩人將兩個英雄人物的兒女情長演繹得惟妙惟肖。相比現在那此垃圾連續劇的荒唐導演,編劇不知高明多少倍。幸虧普通話的推廣還沒有到“留發不留頭”的地方。不然各具特色的地方戲劇就從此湮沒。
蘇州評彈的好處。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
老莊
2001.6.18
如果不是因為京劇,對戲曲的喜歡也許會更早。
那時夏天裡聽得京劇字正腔圓,有板有眼的念唱,真感覺汗流不止。而且總覺得京劇太正規,不適合我。因為京劇太響亮。便以為天下戲劇皆是此樣。後來看了豫劇《打金枝》《卷席筒》,便喜歡了豫劇。曾風靡一時的《七品芝麻官》便是其代表作。輕松,俏皮,音樂也動聽。然後便是黃梅戲《天仙配》越劇《紅樓夢》,可惜都沒能在劇院看,身臨其境的感覺會更好。
終於在6月16日在上海蘭心大劇院聽了一場蘇州評彈
先是一老藝人,著長袍,穿布鞋,操一口江南話講《楊家將》。剛開始以為是上海話。因為還能聽懂。驚堂木,折扇,大手絹。慢慢地營造出一種歷史的氛圍。總被人感覺的吳侬軟語說起書來也是抑揚頓挫,不因說南話或北話而論英雄氣長短。當年孫權不也是氣吞萬裡如虎嗎?聽得津津有味一句,“楊宗保挺著一桿金槍向穆桂英沖去”。聽到緊要關頭,戛然而止。換上另外一男一女,和印象中的蘇州評彈一樣。女穿旗袍,兩人叮叮咚咚地彈唱起來。至此我心已完全醉了。仿佛完全穿越時空,回到了從前。南方的概念到此完全清晰,不單是煙雨朦朦,水道縱橫,也不僅是吳侬軟語,垆邊人似月。他還包含無處不在的文化,還有這種文化的持續。當今文人,哪個比得上杜枚,柳永生活的風流快活。潇灑自在?
本段主要從楊家將中節選一段,改成楊宗保和穆桂英的戀愛史倒更貼切。兩人將兩個英雄人物的兒女情長演繹得惟妙惟肖。相比現在那此垃圾連續劇的荒唐導演,編劇不知高明多少倍。幸虧普通話的推廣還沒有到“留發不留頭”的地方。不然各具特色的地方戲劇就從此湮沒。
蘇州評彈的好處。只有身臨其境才能感受到。
老莊
20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