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在上海采訪全國八運會時,也曾想忙裡偷閒,那就是因為徐家匯的緣故。
每每站在臥室的茶幾旁,舉目遠眺憑海臨風的申城,沐浴著從東海上空飄過來的秋日陽光,煦暖而惬意。前來敘舊的朋友總是不忘提醒:該去去徐家匯了。采訪工作的生活起居之地,基本上都在這裡的徐匯區,機會確實難得。只是徐家匯終究沒能去成,但半個多月的走馬觀花,或者說是匆匆而過無暇細賞,竟已讓徐家匯在腦海中恆久地揮之不去。
徐家匯所在的徐匯區,可算是上海市最重要的人文中心了。很顯然,這並不僅僅是因為徐家匯乃明代重臣、科技巨擘徐光啟的故居和身後之地。包括上海交通大學在內的18所高等院校,以及當時全國規模最大、質量最好的上海體育場姑且不說,長期工作、生活於此的文學大師巴金、著名音樂家賀綠汀、著名作家柯靈、著名畫家程十發等人,便足以構築成徐匯人文景觀的一大精華所在。
之所以對徐家匯和徐匯有一種特別的感受,大概還緣於湖南與之淵源不淺。以油畫走廊蜚聲上海灘的衡山路,其南端始起於徐家匯,而零陵路(永州舊稱零陵郡)北上兩站之遙即達徐家匯。湖南路與衡山路的交匯處便是寶慶路(邵陽舊稱寶慶府),寶慶路的另一端就是比南京路更具現代繁華的淮海路。在上海的湖南人有多少,實績如何,一時難盡其詳。但這一串親切而熟悉的路名卻告訴人們,湖南人在上海已經並將繼續留下他們永難抹掉的足跡。上海音樂學院的老院長、祖籍邵陽的賀綠汀先生,無疑是當時徐匯乃至整個上海都很知名的湖南老鄉。而後來成為共和國跨世紀總理的湖南長沙人朱镕基先生,已然是上海市民心目中迄今最具官聲和口碑的一位市長。
《家住龍華》的余秋雨先生,不也曾在這裡咀嚼和延續過他的《文化苦旅》嗎?只可惜沒有時間去尋訪他筆下的一切。好在如今的余教授,早已不再是從前的那般孤寂與清苦。因為記得余教授早在他年屆不惑之時,就曾發出過“我無法不老,但我還有可能年輕”的強音。近十年上海的變化和時代的步伐,恐怕已讓余教授輕松許多。
離滬時,也真想說一聲:我無法忘卻,但我還有可能再來。直白點就是,未去徐家匯的感覺,同樣值得回味。後來終究又去了一回上海,卻因來去匆匆,徐家匯還是沒有去成。不過畢竟未曾遺憾,那是由於徐家匯在自己記憶中早已定格的緣故。
南國嘉木錄於長沙松坡居
西元2003年0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