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景點在上海浦東川沙鎮,雖然不算有名氣,但是在網上也是有跡可循的地方。
周六有時間,有心情,本來要去上海比較大的經典玩,看了輕松游上海這本書,沒有我喜歡去的地方,算了,川沙比較近,去鶴鳴樓吧。
裏面有毛主席像章展覽,很多,眼花繚亂,拍了不少照片,回來一點大多數像章的的照片焦距不准,照片有點糊。還有火花展,我對火花沒有興趣,沒有這個欣賞水平,看看到是很有趣。
1991年,川沙公園辟建東園時,在原園內兒童樂園舊址,興建仿武漢黃鶴樓式樣的鶴鳴樓。工程於1991年7月動工,1993年6月竣工,對游人開放。鶴鳴樓是川沙縣境內最大的單體仿古建築。樓有五塔七層,高54米,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上用琉璃蓋頂,下砌玉石平台。畫棟四廊,連80立柱,飛檐翹角,系60金鐘,宏偉壯麗,氣勢非凡。樓題鶴鳴,蘊意有三。一是樓仿於武漢黃鶴樓。唐詩人崔颢詩雲:“昔人已乘黃鶴去,一去千載空悠悠”。二是浦東濱海一帶,古代產鹽,地名下沙鹽場;又多沼澤,產鶴,地名又稱鶴沙。宋代科學家沈括稱此地所產鶴為下沙鶴。浦東尚有鶴坡裡,鶴窩村古地名。三是《詩經·小雅·鶴鳴》有“鶴鳴於九臬,聲聞於天”句。鶴鳴樓之建,象征浦東開發,名聞天下。顧炳權撰有《鶴鳴樓記》,勒石為碑,立於底層大廳內。碑文如下:
鶴鳴樓記
顧炳權撰
川沙公園建園七年,乃有增築鶴鳴樓之舉。隨著浦東之開發,川沙需踵事增華者,日維千端。是樓之建蓋其一也。川沙有城,自明嘉靖卅六年始;有專官,自清乾隆二十四年設海防清軍同知始;其區域劃定,自嘉慶十五年設撫民同知始。民國元年,改廳為縣。其初也,為海防沖要,而斥鹵之地經濟未見發達。自上海開埠,亦未能與浦西比翼雙飛。鄉先輩黃炎培有言:川沙濱海,天時地利,人工物力,種種優勢,不後於人。迨至新中國建立之四十年,全縣上下、群策群力,以至遽然跻身全國壯縣之列。今值風雲際會,開發浦東,川沙將省入新區,重展宏猷;而此樓之建,為歷史之見證也。川沙建築業馳名宇內,延譽海外,樓之設計、之施工,乃臻於成,皆吾川沙人之智、之力。其形制規模,與武昌黃鶴樓相仿佛,而細部做法益加改進,巍巍然一獨特之建築也。上海,鶴之故鄉也,沈存中《夢溪筆談》載之明矣。樓名取語《詩經》"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夫鶴名,吉祥物也。漢儒淮南八公《相鶴經》謂:"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麒骥。"鶴又奮進之化身也,《墨經》言:"蛤蟆日夜鳴,口乾而不聽之。鶴雖時夜而鳴,天下振動,誠謂多言無益,惟實干能興邦。我川沙瀕海,風光旖旎,"海天旭日"為滬城八景之一。乾隆時李行南有竹枝詞狀雲:"海日初升恰五更,紅光晃漾令人驚。須臾已見騰騰上,碧落分明掛似钲。"此昔時護塘觀日出之景象也。如今結伴登樓,彌望吳淞口外,舳舻千裡,疾馳揚波,穿梭破浪,此乃今日江東之妙境,海港之雄風哉。樓由川沙縣人民政府集資興建,於一九九一年七月動工,歷時二年告竣。
周六有時間,有心情,本來要去上海比較大的經典玩,看了輕松游上海這本書,沒有我喜歡去的地方,算了,川沙比較近,去鶴鳴樓吧。
裏面有毛主席像章展覽,很多,眼花繚亂,拍了不少照片,回來一點大多數像章的的照片焦距不准,照片有點糊。還有火花展,我對火花沒有興趣,沒有這個欣賞水平,看看到是很有趣。
1991年,川沙公園辟建東園時,在原園內兒童樂園舊址,興建仿武漢黃鶴樓式樣的鶴鳴樓。工程於1991年7月動工,1993年6月竣工,對游人開放。鶴鳴樓是川沙縣境內最大的單體仿古建築。樓有五塔七層,高54米,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上用琉璃蓋頂,下砌玉石平台。畫棟四廊,連80立柱,飛檐翹角,系60金鐘,宏偉壯麗,氣勢非凡。樓題鶴鳴,蘊意有三。一是樓仿於武漢黃鶴樓。唐詩人崔颢詩雲:“昔人已乘黃鶴去,一去千載空悠悠”。二是浦東濱海一帶,古代產鹽,地名下沙鹽場;又多沼澤,產鶴,地名又稱鶴沙。宋代科學家沈括稱此地所產鶴為下沙鶴。浦東尚有鶴坡裡,鶴窩村古地名。三是《詩經·小雅·鶴鳴》有“鶴鳴於九臬,聲聞於天”句。鶴鳴樓之建,象征浦東開發,名聞天下。顧炳權撰有《鶴鳴樓記》,勒石為碑,立於底層大廳內。碑文如下:
鶴鳴樓記
顧炳權撰
川沙公園建園七年,乃有增築鶴鳴樓之舉。隨著浦東之開發,川沙需踵事增華者,日維千端。是樓之建蓋其一也。川沙有城,自明嘉靖卅六年始;有專官,自清乾隆二十四年設海防清軍同知始;其區域劃定,自嘉慶十五年設撫民同知始。民國元年,改廳為縣。其初也,為海防沖要,而斥鹵之地經濟未見發達。自上海開埠,亦未能與浦西比翼雙飛。鄉先輩黃炎培有言:川沙濱海,天時地利,人工物力,種種優勢,不後於人。迨至新中國建立之四十年,全縣上下、群策群力,以至遽然跻身全國壯縣之列。今值風雲際會,開發浦東,川沙將省入新區,重展宏猷;而此樓之建,為歷史之見證也。川沙建築業馳名宇內,延譽海外,樓之設計、之施工,乃臻於成,皆吾川沙人之智、之力。其形制規模,與武昌黃鶴樓相仿佛,而細部做法益加改進,巍巍然一獨特之建築也。上海,鶴之故鄉也,沈存中《夢溪筆談》載之明矣。樓名取語《詩經》"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夫鶴名,吉祥物也。漢儒淮南八公《相鶴經》謂:"羽族之宗長,仙人之麒骥。"鶴又奮進之化身也,《墨經》言:"蛤蟆日夜鳴,口乾而不聽之。鶴雖時夜而鳴,天下振動,誠謂多言無益,惟實干能興邦。我川沙瀕海,風光旖旎,"海天旭日"為滬城八景之一。乾隆時李行南有竹枝詞狀雲:"海日初升恰五更,紅光晃漾令人驚。須臾已見騰騰上,碧落分明掛似钲。"此昔時護塘觀日出之景象也。如今結伴登樓,彌望吳淞口外,舳舻千裡,疾馳揚波,穿梭破浪,此乃今日江東之妙境,海港之雄風哉。樓由川沙縣人民政府集資興建,於一九九一年七月動工,歷時二年告竣。